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初步分析和探讨西藏地区青少年手腕关节骨骺发育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调取西藏自治区13~21岁青少年手腕关节X线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法庭科学汉族青少年骨龄鉴定技术规程》(GA/T 1583-2019)进行手腕关节处尺骨远端、桡骨远端、第一掌骨、第三五掌骨、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7个骨骺骨发育分级评价.结...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骨骺损伤,为全身骨骺损伤中较为多见的部位,约占32%,仅次于肘关节,常发生在6~15岁的儿童与青少年,本伤病常因损伤的类型不同或治疗不当而出现发育紊乱,导致腕部畸形或功能受限等不良后果,从而直接影响法医鉴定结果。笔者收集并整理我市1994年1月至2003年8月间32例少年儿童桡骨远端骨骺损伤的鉴定资料,对每例损伤的鉴定进行分析归纳,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骨盆髂嵴与坐骨结节骨骺发育状况的X线影像学特征评估四川汉族青少年的生活年龄。方法参照TW2分级原则,结合本次研究选取的年龄跨度、骨骺发育规律,将髂嵴骨骺发育程度分为8级(0~7级),坐骨结节的骨骺发育程度分为7级(0~6级)。再根据上述分级,对691例四川汉族16~20周岁青少年骨盆X线片进行阅片,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年龄(Y)与髂嵴(X1)、坐骨结节(X2)骨骺发育级别作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双侧髂嵴、坐骨结节骨骺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髂嵴、坐骨结节骨骺发育在两性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方程为Y=15.269+0.444 X1+0.236 X2,样本回代检验表明该方程准确性较高。结论通过髂嵴、坐骨结节骨骺发育程度的多元回归方程进行骨龄评估,可以为四川汉族人口进行18周岁的年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Ye LY  Li K  Ye K  Zhang QC  Liu ZH  Wen XM  Liu SH  Peng YB  Ni J 《法医学杂志》2008,24(3):182-184
目的描述当前我国14岁青少年手腕骨发育特征,并初步评估14岁的青少年骨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以湖南娄底地区14岁青少年为对象(男53人,女56人),拍摄左手腕部X线片,参照顾氏图谱法描述各选定观察部位并分析发育特征,将统计结果与顾氏图谱法14岁骨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顾氏法相比,男生组桡骨远端、第1掌骨近端和近节第4指骨骨骺发育程度较高,而女生组桡骨远端、第2~5掌骨、第1~5近节指骨和第2~5中节指骨骨骺发育程度较高。结论当前我国14岁青少年骨发育存在提前趋势,在女生组尤为显著。14岁是刑事责任年龄点之一,法医推断该年龄时应注意该特征对推断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我国当前青少年手腕骨发育状况,探讨制定专用于法医学推断女性刑事责任年龄14岁的骨龄标准。方法以湖南冷水江地区青少年为对象,按照纳入标准,选取14岁±3个月的健康女性中学生110名,拍摄其左手腕部后前位X线片。选择手腕骨15个部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观察、测量,采用最大百分比法确定发育等级标准,建立骨龄评估方法,以单盲法进行验证。结果桡骨,中排第三、第四指骨干骺端发育等级为部分闭合(〉2/3为主),其余掌指骨干骺端发育等级则以完全闭合残留骺线痕迹为主;对于中排第三、四指骨,不足14岁和已满14岁发育等级尚存差异,不足14岁组骨骺发育以部分闭合(〉2/3为主)为主,已满14岁组则以残存骺线痕迹为主。各个观察部位骨骺横径宽于干骺横径。30例的验证结果准确率为83.3%。结论根据发育等级特征及测量学方法建立骨龄标准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手腕部桡、尺骨骺线消失作为推测18岁年龄的指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腕部桡、尺骨骺线消失是否可以作为推测青少年18岁年龄的指征。方法研究样本为15~20岁的中国5城市4492名(男1942,女2550)汉族健康青少年。在受试者出生日前后15d内拍摄左手腕正位X线片。根据骺线是否可辨评价桡、尺骨远侧骺的发育,计算年龄组骺线不可辨的例数及其构成比。结果在18岁以下,男、女青少年桡骨骺线不可辨等级出现的构成比分别为0.9%和4.9%,尺骨骺线不可辨等级出现的构成比分别为13.1%和69.2%。结论手腕部桡骨骺线消失可作为推测青少年18岁年龄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男性青少年左右侧骨骺愈合推断年龄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Zheng J  Lu HL  Chen L 《法医学杂志》2003,19(3):138-139,142
目的比较左右侧骨骺愈合差异对推断年龄的影响。方法观察130名男性青少年全身六大关节及骨盆X线片上27个骨骺愈合指标,比较左右侧骨骺愈合程度有差异的部位及级别;左右两侧分别用多元回归方程推算年龄,做比较分析。结果76例左右侧推算年龄一致,47例左、右侧差值小于0.5岁,7例差值在0.50~1.0岁之间,94.6%左右侧推算年龄误差在0.5岁内。左右骨骺愈合差异多见于肱骨近端、桡骨远端、尺骨远端、髂嵴。结论左右愈合度的细微差异对年龄推断无统计学意义。左右骨骺愈合差别不存在一侧的偏向性。  相似文献   

8.
14岁青少年手腕骨发育的研究I.男生骨龄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Li K  Ye K  Wang JW  Ye LY  Zhang QC 《法医学杂志》2007,23(6):414-417
目的研究我国当前青少年骨发育状况,制订专用于法医学推断男性刑事责任年龄14岁的骨龄标准。方法以湖南冷水江地区青少年为对象,按照纳入标准,选取14岁±3个月的健康男性中学生103名,拍摄其左手腕部后前位X线片。选择手腕骨15个部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观察、测量,采用最大百分比法确定发育等级标准,建立骨龄评估方法,以单盲法进行验证。结果除第一掌骨、近节第四指骨骨骺发育等级为部分闭合外,其他均为未闭合;对于第四、五掌骨和近三指骨,不足14岁组以未闭合为主,已满14岁组以部分闭合为主。各个观察部位骨骺横径宽于干骺横径。30例的验证结果准确率为80.0%。结论根据发育等级特征及测量学方法建立骨龄评估标准可行,可望得到推广。本文以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为对象,制订法医学专业骨龄推断标准,并引入测量学方法,辅助推断年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第1~7对成人肋软骨CT重建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实现成人肋软骨骨龄的自动化推断。方法 回顾性收集年龄在20岁~70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样本各625例,并通过容积再现技术(VRT)得到对应的VRT图像。通过图像预处理和数据增强之后,将其中的500例作为训练集,125例作为测试集,运用5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分别评估Res Net、Res Ne Xt、Dense Net及Google Net网络模型的性能,并将5折交叉验证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推断结果。结果 Res Net50网络模型在男性和女性数据集中都取得了最佳实验结果,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4.56岁和3.91岁,±5.0岁范围内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64.00%和70.88%,±10.0岁范围内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88.96%和94.40%。结论 与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深度学习方法能够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大大提高了成人肋软骨骨龄推断的准确率、降低了预测年龄与真实年龄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外周血、唾液、精液、月经血、阴道分泌物这五种法医学常见的体液样本,采用二代测序(NGS)平台检测获得microRNA(miRNA)表达谱,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建立基于这五种体液的识别模型,并探讨PLS-DA在法医体液溯源中的应用价值。经优化小分子RNA文库制备过程,采用Ion Torrent S5 XL测序系统对前述法医学五种体液样本(每种10例)进行小RNA测序,以PLS-DA构建体液识别模型,评估不同数量miRNA标记组合下预测的准确性。本研究获得法医学常见五种体液样本的miRNA表达谱,外周血与月经血中表达量前10名的miRNAs有6个重叠;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表达量前10名的miRNAs有4个重叠。基于全数据集、107个和11个miRNAs构建的体液来源识别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0.95、0.94、0.89。本研究通过NGS测序分析获得了五种体液样本的miRNA组(miRNome),利用PLS-DA初步构建了体液识别模型,对于应用miRNome进行体液识别的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基于液基细胞学技术的血样羊水栓塞的诊断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羊水栓塞者血液样本,分别用两种直接涂片法(上清涂片法、沉淀涂片法)和两种液基细胞涂片法(自动涂片法、人工涂片法)对血液样本中的羊水成分进行检测,对4种方法的羊水成分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两种液基细胞涂片法的羊水成分检出率(分别为84.6%、92.3%)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分别为53.8%、61.5%)。结论液基细胞涂片法可以提高羊水栓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utomatically classify epiphyses in the distal radius and ulna using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and to examine the accuracy of the epiphyseal growth grades generated by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X‐ray images of distal radii and ulnae were collected from 140 Chinese teenagers aged between 11.0 and 19.0 years. Epiphyseal growth of the two elements was classified into five grades. Features of each element were extracted using a 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 (HOG), and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support vector classification (SVC). The prediction results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s were evaluated with a cross‐validation test and independent test for accuracy (PA).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is new technique for epiphyseal classification was successful and that an automated technique using an SVM is reliable and feasible, with a relative high accuracy for the model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血液中乙醇含量检验的自动化体系。方法采用自动化工作站提取-顶空气相色谱检验。在自动化工作站提取中,对负压采血、顶空瓶密封时间、取样针进行考察优化,并对自动取样和手工取样进行比较。结果乙醇的自动化工作站提取-顶空气相色谱检验的定量分析数据稳定,两份平行样品相对相差小于5%,优于手工提取。乙醇含量在0.1~3.0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实验流程更加规范、实验数据更加准确、消除人工操作误差、重现性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血液中乙醇定性定量的检验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采血管对血样中乙醇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用7种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无抗凝剂管、促凝剂管、分离胶-促凝剂管、枸橼酸钠(1∶4)管、枸橼酸钠(1∶9)管、柠檬酸钠(9∶1)管、EDTA-K2管]采集10名志愿者饮酒后2 h血液,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样中乙醇含量。结果相同血样用不同的采血管,其乙醇含量检测结果不同,依次为分离胶-促凝剂管〉促凝剂管〉无抗凝剂管〉EDTA-K2管〉枸橼酸钠(1∶9)管〉枸橼酸钠(1∶4)管,柠檬酸钠(9∶1)管与枸橼酸钠(1∶9)管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采集涉嫌酒后驾驶的驾驶员血样,应选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首选EDTA-K2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所致轻度精神伤残者人格改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在伤残评定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量化评定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颅脑外伤者后遗人格改变状况,并探讨人格改变与颅脑损伤程度、精神伤残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71例样本中239例(88.2%)存在人格改变,其中178例(65.7%)为轻度,46例(17.0%)为中度,15例(5.5%)为重度。人格改变程度在不同颅脑损伤程度之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之间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中型与重型颅脑损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格改变程度越明显,精神伤残等级越高,轻度精神伤残不同等级者人格改变评定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七级与八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中提出精神伤残评定的脑外伤者中人格改变发生比例较高,人格改变严重程度与精神伤残程度相关,《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能有效量化评定交通事故中脑外伤所致人格改变程度,量表总分与颅脑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PCR快速扩增程序和体系,并对其技术指标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六色荧光标记技术,对24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1个Y-STR基因座和Amelogenin、Y-In Del基因座进行复合扩增及毛细管电泳检测,同时考察体系的灵敏度、特异性、同一性、稳定性、混合样本及批量样本测试,并观察各种常见检材及降解、脱落细胞检材的分型情况。结果所建立的体系灵敏度达0.062 5 ng,快速扩增仅耗时65 min就可获得准确分型;种属特异性高;各种纸质血样本和混合、降解、脱落细胞检材的分型正确。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快速扩增体系可显著提升检验速率,分型准确、稳定,对建立STR数据库、研究群体遗传学和进行法医学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中国朝鲜族群体中H19基因上游差异甲基化区(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SNP及单倍型分布,为法医学应用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中国朝鲜族101份无关个体血样和14份来自5个亲缘关系已知的两代家系血样,用PCR-循环测序、McrBC消化DNA后PCR方法检测H19基因上游DMR的SNP,并用亲源印记等位基因(parentally imprinted allele,PIA)分型法进行单倍型检测,再计算相关遗传学参数。结果在H19基因上游DMR 1174bp的目的基因扩增产物中,共检出13个SNP(rs10840167、rs2525883、rs12417375、rs4930101、rs2525882、rs2735970、rs2735971、rs11042170、rs2735972、rs10732516、rs2071094、rs2107425、rs4930098)和5种单倍型,有9个SNP属于高鉴别能力的遗传标记,其单倍型具有较高的个人识别率,单倍型平均基因多样性(GD)为0.714。应用McrBC酶消化基因组DNA的PIA分型法确定了家系子代样本的母源单倍型。结论 H19基因上游DMR在中国朝鲜族群体中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态性,母源单倍型的确定进一步提高了印记基因的法医学鉴定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甘油-3-磷酸脱氢酶样基因(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1 like gene,GPD1-L)的变异位点,讨论其与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udden manhood death syndrome,SMDS)的关系。方法提取SMDS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样的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GPD1-L基因编码区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以及3′侧翼区序列,直接进行DNA测序以明确遗传变异类型,并进行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SMDS组中共检测到2个变异位点,c.465CT和c.*18GT,后者在SMDS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D1-L基因变异与中国人SMDS发生的相关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段分析头发中的氯硝西泮,对药物辅助犯罪案件中受害人的摄药频度及摄药史进行推断。方法采用液氮冷冻研磨技术联合超声浴技术,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6名不同案件中受害人的头发分段分析,并测定各头发段中的氯硝西泮及7-氨基氯硝西泮的含量。结果 6名受害人的部分头发段中均检出氯硝西泮及其代谢物7-氨基氯硝西泮,且头发中药物峰值浓度的出现时间与受害人自述摄药时间相一致。结论头发分段分析可提供摄药频度与摄药时间信息,在药物辅助犯罪案件中具有独特的证据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和探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温州医科大学法医学系2010—2011年受理并证实溺死的鉴定案件,每例案件标本包括肺、肾、肝及现场水样4份样本,分别运用硅藻硝酸消化法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对标本进行检验,硅藻硝酸消化法和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所需各器官检材量分别为约20g和2g,现场水样分别为15mL和1.5mL,从所需检验时间以及检出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硅藻硝酸消化法检出硅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可扩增出一条162 bp的条带。平均检验每例案件所需的检验时间,硅藻硝酸消化法为(95.30±2.78)min,少于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325.33±14.18)min(P0.05)。两种方法对现场水样及肺样本的检出率均为100%,而对肝及肾样本的检出率,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均为80%,高于硅藻硝酸消化法40%和30%(P0.05)。结论在溺死的法医学鉴定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挑选合适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与硅藻硝酸消化法相比,浮游生物16S rDNA PCR法具有检材用量少、信息量大、特异性高等特点,有一定的推广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