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测谎技术在我国侦查活动中已经广泛运用并发挥巨大作用。我国应尽旱明确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就目前测谎技术现状而言,暂时确实不宜将测谎结论作为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单独一类诉讼证据。但是在学理上,测谎技术作为一种调查手段,其在刑事诉讼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已经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来,并且已经在法律、司法解释、国际司法准则中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2.
测谎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谎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运用顺应了侦查科学化的要求.但在我国目前的侦查实践中,测谎技术的运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测谎技术为侦查工作服务,必须确立侦查人员对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的正确认识,并对测谎技术的运用进行规制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对测谎结论的证据能力一直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与"有限肯定说"的争论。从测谎的科学原理及测谎结论的可靠性来看,测谎结论具有客观性。从测谎的方法和内容看,测谎并不能对证明案件事实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不具备证据的关联性。而且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中难以找到其合法性根据。因此,测谎结论不具备证据能力,只能作为侦查辅助手段发挥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测谎技术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测谎的结论在司法活动中也成为判断案件真实情况的依据.因此,关于测谎结论的影响因素就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测谎结论会受到测谎环境、测谎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随着测谎技术的发展,测谎结论的可信度逐步提高,测谎结论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测谎证据与其他证据一样,只是证明案件...  相似文献   

5.
测谎判断受施测人员、测谎设备、受测者和测谎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测谎技术对于案件侦破的积极作用有赖于运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目前,建立测谎法制非常必要,法律规制内容应包括测谎人员的资格与地位、测谎机关、测谎实施的一般原则、测谎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测谎对象和操作程序,以及测谎结果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律并未明确测谎意见的法定证据属性。为使测谎意见取得法定证据资格,应完善测谎活动的相关立法与技术规范,培养合格测谎人才,提高测谎技术的科学信度,推动测谎意见作为法定证据试点改革,尽早将测谎意见引入刑事诉讼法的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测谎工具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在识别谎言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非科学到科学的漫长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用于测谎的工具也经历了从随意到特意、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测谎工具的历史演变记录着测谎技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历史轨迹,从简单的测谎装置到测谎仪雏形,然后到机械化测谎仪,进而到计算机化测谎仪。测谎工具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多样化的测谎系统。  相似文献   

8.
测谎技术的“准科学属性”来源于其原理层面的经验科学属性,它和笔迹证据、精神病鏊定、催眠证据等其他经验型科学证据一样,具有强烈依赖检验主体的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共同特征,这与实验型科学证据的可检验性特征显著不同。可利用数学中的概率来表达测谎结论的证据可能性,以此全面描述测谎技术影响其证据可能的构成因素。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不具备接纳测谎结论成为证据的知识条件和法律条件,因而测谎技术的运用只能是一种低阶的“线索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于1984年引进和使用测谎仪,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测谎测试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刑事司法实践。然而测谎结论至今仍然不能作为法定证据使用,这与测谎测试适用的广泛性极不相适应,甚至限制测谎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运用。测谎结论的得出有着科学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有着严格而规范的测谎测试程序规制;有着可靠的测试方法保障。测谎结论已经具备成为法定证据的条件,具有成为法定证据的充分合理性,测谎结论成为法定证据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测谎技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际运用中有诸多优越性,对侦查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公安机关运用测谎技术办案情况并不多,主要是传统办案观、相关法律、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阻碍测谎技术在公安侦查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恐怖主义的国际化对各国及地区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危害,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势在必行。国际社会要完善反恐怖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发挥国际刑警组织在国际反恐怖中的作用,切断恐怖主义的资金供给渠道。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技术。有人称其为是对“精神的刑讯逼供”,对其全盘否定;另外一种言论又称其为“测谎仪横空出世,警方办案如虎添翼”,对其全盘肯定。它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形成了自己的规范操作规程,当然也有其局限性,但可以通过立法加以限制,目前我国急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心理测试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先进司法应用技术。此项技术主要运用心理学中有关记忆的原理,通过检测犯罪嫌疑人有无涉案的犯罪心理痕迹,达到区分作案者与无辜者的目的。目前,此项技术主要运用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尤其在侦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此项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原理的科学性与结论的可靠性已得到实践的证实。在肯定犯罪心理测试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当前我国犯罪心理测试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应从立法与司法角度规范此制度,从而促进其得到正确运用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是我国刑事诉讼法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规定、解释等文件中都对其有所规定。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方面有许多问题突出的表现在鉴定人、鉴定结论和与之相关的方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特征,鉴定结论属于证据的一种。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犯罪心理测试结论也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特征,因此,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属性是证据,且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的鉴定结论。当前我国犯罪心理测试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应从测试主体、测试程序、测试环境条件、测试方法和测试结论的审查等方面规范测试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实践中,不确定性鉴定结论的客观存在制约了鉴定结论在诉讼中的作用。较为理想的鉴定结论应当解决了特定的案件争议事项,是对鉴定要求的明确答复。针对司法鉴定中不确定性鉴定结论产生的原因,其应对措施应提高鉴定人员的知识、经验、技能;收集真实、可靠、充分的检材;使用成熟的鉴定理论和方法;排除对案情不利的因素开展鉴定。  相似文献   

17.
"可能世界"理论是模态逻辑中一个重要理论,利用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必然真的命题和可能真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指导人们解决一系列"可能"性的问题。侦查假设作为侦查人员对于某一案情或然性的认识,在其分析判断中必然受到"可能世界"理论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有必要结合实践的具体情况,对"可能世界"理论在侦查假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笔迹鉴定结论作为一种法定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从笔迹鉴定及笔迹鉴定的性质入手,就司法实践中笔迹鉴定结论常用的审查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侦结报告存在着重有罪轻无罪、重综述轻论证、重实体轻程序以及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侦结报告应在实体方面加强对有罪事实、无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事实的关注和程序方面对强制措施、告知义务以及赃款赃物情况的进一步充实以及通过对侦结报告的科学设计,促进侦查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