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日关系转圜后,两国领导人先后进行了“破冰之旅”、“融冰之旅”和“迎春之旅”的互访,双方确认发展战略互惠关系。2008年4月春暖花开之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正式访问日本,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时隔10年后首次访口,必将对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产生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晨 《当代世界》2010,(1):22-24
应印度尼西亚民主党、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下称“巫统”)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率中共代表团于2009年11月28日—12月4日访问了上述两国。陪同刘淇同志出访的有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公安局局长马振川,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等。日前,胡锦涛主席成功访马并与印尼总统苏希洛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印尼、马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愿望更为强烈。值此刘淇同志一行出访,受到了印尼、马来西亚两国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3.
一、习近平主席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
  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1月15—18日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访问瑞士国际组织。17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这是2017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举,创造了多个“第一次”: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瑞士;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造访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奥委会等,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先后发表重要演讲,受到国际舆论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4.
李安山 《当代世界》2013,(10):32-35
习近平主席的非洲之行是一种宣示。他在就任后出访的第一批国家包括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三个非洲国家,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说明中国新一届领导对非洲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5.
巴基斯坦前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华一贯友好,曾多次到中国访问。特别是1963年、1972年、1974年和1976年曾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据布托的女儿贝娜齐尔(即贝·布托)的回忆:“我父亲经常称赞中国革命及其领导人毛泽东,是他领导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推翻了旧社会。”“作为象征中国革命的个人礼物,毛泽东送给我父亲的那顶帽子就挂在他的更衣室里。”毛泽东送给布托的是一顶解放帽,布托经常戴着这顶帽子在各种场合出现,尤其是在向广大民众作演说的时候更要戴着它。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国家元首身份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在这篇视野恢宏、思想深邃、影响深远的政策性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全面精辟地梳理了当今世界发展大势,鲜明透彻地阐述了当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令人信服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属性。  相似文献   

7.
民主的自信     
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后,针对有关中国民主政治的问题,坦诚地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的判断。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民主问题上的自信,让世人感悟颇多。曾几何时,一提到民主问题,西方舆论界便占领了某种“道德高地”,把中国描绘成一个“经济改革、政治保守”的独裁国家。胡主席在世人面前坚定地承诺:今后的中国,就是要“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从胡锦涛主席的讲话,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国在建设自己的民主政治方面的突破。中国的民主自信已经从排除对西方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8.
《当代世界》2008,(12):1-1
2008年11月21—23日,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工商领导人峰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此,国际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2013,(4):68-69
一、中国“两会”胜利召开.中国梦开始起航3月3~17日,中国“两会”在北京正式召开。此次“两会”具有两个特殊意义,一是完成了国家领导人的换届选举;二是进行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大会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中国又一次完成了政权交接的平稳过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政权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2013年“两会”还进行了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大部制改革,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的第七次大规模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0.
雷墨 《南风窗》2013,(19):22-24
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的第三次外交出访,范围涵盖大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全方位外交布局又一关键环节。在G20峰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利益融合是世界经济平衡增长的需要"。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抵达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这是习近平此次欧亚5国访问行程的第一站,随后他到访了圣彼得堡、阿斯塔纳、塔什干比什凯克等城市。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三次外交出访,范围涵盖大  相似文献   

11.
也谈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兼评美国学者科兹的几个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共及其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苏共内部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美国学者科兹看到是这个特权阶层搞跨了苏共和苏联,却不懂得它产生的真正原因,而是把它归之于改革,进而得出了反对市场化改革的错误结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不改革、不正确地进行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96年,您就在<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一书中提出:"政党政治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党现代化"这个问题,但在那时人们对"政党现代化"这个词还相当陌生,所以您的提法应该说十分"前卫".那么,您当时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政策的实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谋生,由于户籍制度等社会原因,他们下一代的问题日趋突现。根据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笔者从我国“外来人员第二代”的现实境遇出发,提出了对这个群体犯罪问题的预防与治理对策,以供社会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苏共败亡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说明我们党不仅善于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而且善于借鉴和吸取其他政党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潮流的新认识.认清时代潮流,有助于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曾将"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概括为历史潮流.70年代以后,兴起了新的时代潮流,江泽民同志将其概括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不仅对于国家制定对内对外政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有利于人们加深对时代主题的理解和正确判断世界大事中的是非.  相似文献   

18.
克里姆林宫易帜十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之亡,戈尔巴乔夫及其所代表的那一代苏共领导人有不可回避的重大历史责任,但根源在于其制度基因和历史演变."斯大林模式"不过是斯大林主义的乌托邦,并非社会主义的合适的社会模式;大俄罗斯主义的单一制国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核军备竞赛、国民经济军事化都是导致苏联衰败的原因;极权官僚制度及其必然的腐败最终葬送了党和国家,苏联是"自杀自灭",亡于"脑坏死".  相似文献   

19.
欧洲左翼政党大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8-9日,欧洲左翼党成立大会在罗马召开,300多位来自欧盟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德国民社党、意大利重建共、西班牙联合左翼、希腊左联党等欧盟12国的14个共产党与左翼政党成为该党首批成员.法共和捷克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共产党虽出席了成立大会,但由于党内有不同意见或对建党呼吁书内容持有异议,决定暂不正式参加新党.大会一致选举意大利重建共全国书记法乌斯托·贝尔蒂诺蒂为该党主席.另外,葡共、德国的共、北欧绿党左翼联盟、古巴共、巴西共、日共等22个来自欧、亚、拉美的左翼政党和组织应邀派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民党在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六次重大历史转折。每一次转折都是对自身建设进行的一次深刻调整。研究它的历史演变 ,关注其现状与未来走向 ,对于研究政党政治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