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对采集的22个细颈线虫样品的pcox1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细颈线虫pcox1片段的长度均为400bp;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pcox1序列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25%~4.00%和0~1.50%,种间差异为9.00%~12.75%;通过重构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发现,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位于2个独立的分支上,可有效区分两种细颈线虫。结果表明,pcox1可作为奥拉奇细颈线虫和扁刺细颈线虫遗传进化的理想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24头黑白花Friesan犊牛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分别在放牧的第1周和第8周,C组在放牧的第1周用Moxidectin药物(1%有效成分)以0.2m/kg剂量皮下注射。在放牧开始的前3周内,三组动物都放牧于污染有奥氏奥斯林线虫(Ostertagiaostertagi)、肿孔古柏线虫(Cooperiaoncophora)、赫尔维特细颈线虫(Nema-todireshelvetianus)虫卵或幼虫的同一草场内进行自然感染。从第4周开始,将草场分成三块隔离的牧地,各组分别在其中放牧。在24周内每2周采集一次粪样和血样及草样,进行粪便虫卵计数、粪便第3期幼虫培养、草场上第3期幼虫计数和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增重等指标的测定。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动物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对照组的胃蛋白酶原上升很快,在22周达到高峰;而给药组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试验也显示Moxidectin对奥斯林线虫的作用要优于对古柏线虫;动物体对细颈线虫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最快,最持久,其次是古柏线虫,最后是奥斯林线虫。  相似文献   

3.
对奥斯特线虫和细颈线虫外生期发育温度和湿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初步建立了模拟模型。该模型描述的理论消长曲线与野外观察的实际数据曲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和气象资料可以预测牧场上奥斯特线虫和细颈线虫外生期的发育季节动态,从而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剖检甘南州的藏系绵羊60只,共检获寄生蠕虫12科17属23种,寄生蠕虫的优势属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和同盘吸虫。在一年内每个月剖检5只绵羊,检查胃肠道寄生线虫的成虫和第四期幼虫,证明当地寄生线虫的优势属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其中奥斯特线虫幼虫的寄生高峰期是8~10月,9月份为最高峰,成虫的寄生高峰期是7~9月,7月份为最高峰;细颈线虫幼虫几乎全年持续感染,高峰期在10月至次年5月,1月为最高峰,成虫全年都寄生,高峰期在12月至次年1月,1月份为最高峰;马歇尔线虫全年寄生都比较低,幼虫在9月份较高,成虫在1月份较高。  相似文献   

5.
带鱼体内发现细颈囊尾蚴李树荣冯胜1)罗富成但国义1)(云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昆明6502011996年5~6月,我们在剖检瑞丽动植物检疫局送检的带鱼(Trichiurushaumela)时,在1条带鱼腹腔内发现2个圆形的水泡。水泡直径60~70mm...  相似文献   

6.
通过药物驱除、死亡后剖检等方法对西宁动物园的藏野驴(Equuskiang)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从3头藏野驴收集虫体3978条,经鉴定隶属于2纲、3目、4科、9属、19种,另有盅口属一未定种(Cyathostomumsp)。检获的虫体中,鼻形杯环线虫(Cylicocyclusnassatum)2118条,碗状盅口线虫(Cyathostomumcatinatum)704条,分别占总虫数的53.24%和17.70%,为本动物的感染优势虫种。其中鼻形杯环线虫的口囊、雄虫交合伞及伞肋、雌虫尾部等呈多形态变异;普通马圆形线虫(Strongylusvulgaris)的内外叶冠数与文献记载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经对宁夏自治区各县、市的1085只家兔和盐池等4个县的35只野 兔用蠕虫学完全剖检法检查,查出寄生蠕虫共16科28种,其中家兔(包括舌形虫和鞭毛虫)14科22种,野兔8科17种。在这些虫种中,有19种为宁夏区新记录,其中亚利桑那细颈线虫(Nematodirus arizonensis)、无刺细颈线虫(N.aspinosus)、曲颈瓶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retortaeformis)、印度小筛线虫(Micipsella indica)、北美栉状莫斯果夫绦虫(Mosgovoyia pectinata americana)5个种属国内新记录;棉尾兔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sylvilagi)、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等7个种为自然感染宿主新记录。对调查结果按科、种列出了虫种名录,并分析了全自治区兔寄生蠕虫的感染状况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亚洲象体内二种线虫的形态观察李创新,谢庆平,张路平(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050031)(河北师范大学)据文献记载,寄生于非洲象(Elephasafricana)的线虫有31种,寄生于亚洲象(Eephasmaximus)的线虫有20种。我们对石家在动物...  相似文献   

9.
寄生于绵羊真胃的圆形似蛔线虫李春鲜,王茂林(西北民族学院兰州730030)圆形似蛔线虫(AscaropsStrongylina)属旋尾目(Spirurida)吸吮科(Thelaziidae)似蛔属(Ascarops),为猪胃的寄生线虫。笔者在1987...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四种双三齿线虫记述成源达(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长沙41013)笔者于1984~1988年在湖南省长沙、浏阳和零陵地区对鸟类双三齿线虫(Diplotriaena)进行了调查,共检出该属线虫4种,其中一种为我国新记录。1云雀双三齿线虫(D.alau...  相似文献   

11.
猪阴囊内寄生细颈囊尾蚴一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一私人养的小公猪在去势时,阴囊内发现细颈囊尾蚴1个,囊泡如蚕豆大,发育正常。阴囊内壁平滑,无充血现象,去势前无异常临床表现。小猪阴囊内寄生细颈囊尾蚴实属罕见,这在寄生虫病学中称之为异位寄生或迷途寄生。(湖南农...  相似文献   

12.
国产丙氧咪唑驱除鸡线虫的扩大试验和推广应用丙氧咪唑驱除鸡线虫协作组关于丙氧咪唑(Oxibendazol)对鸡寄生虫的药效试验,林孟初等(1983)和杨锡林等(1986)曾做过专门的报道。此后,杨锡林等(1987)又报道了该药驱除鸡线虫的田间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粗纹食道口线虫弗氏旷口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雌虫生殖孔扫描电镜观察杨秋林(青岛医学院266021)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asperum)、弗氏旷口线虫(Agriostomumvryburgi)和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  相似文献   

14.
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tenuicolis)是寄生于犬及其它肉食动物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Taeniahydatigena)的幼虫。它可以寄生于猪、牛和羊等家畜的肝、肺以及网膜等组织引起细颈囊尾蚴病。本病对任何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染,特别对...  相似文献   

15.
伊维菌素驱除鸡长鼻分咽线虫的效果观察赵亘,李志平(新疆石河子农学院832003)鸡长鼻分咽线虫(DispharynxnasutaRu-dolphi1819)又名鸡咽饰带线虫。在北美、欧洲流行甚广,我国先后于河北、陕西、福建、吉林、新疆等十几个省市自治...  相似文献   

16.
环纹奥斯特线虫低温冷冻保存研究初报苏进才,张承芸,郝社平,高鹏程,窦兰清,付宝权,柴忠威,朱兴全(甘肃省景泰县畜牧兽医站73040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环纹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circumcincta)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羊消...  相似文献   

17.
苏云金芽胞杆菌伴胞晶体对乳突类圆线虫丝虫型幼虫的杀灭作用姚宝安,王乾兰,赵俊龙,马丽华,喻子牛(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乳突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papillosus)寄生于牛羊的小肠粘膜内,其丝虫型幼虫(感染性幼虫)对外界的抵抗...  相似文献   

18.
用SDS-PAGE对绵羊棘球蚴囊液和原头节抗原分析结果表明,前者共有多肽带19条,其中66和59ku多肽带为主带;后者共有多肽带29条,缺乏主带成分。这两种抗原在多肽组成和含量方面差异明显。绵羊细颈囊尾蚴囊液和脑多头蚴囊液抗原的SDS-PAGE结果表明,前者共有多肽带15条,其中主带成分为66,59,40和12.5ku多肽带;后者共有多肽带13条,其中66,40和12.5ku多肽带为主带。三种绦虫蚴囊液抗原之间的共有成分为94,66,59,43和40ku多肽带。棘球蚴囊液的42,34.5,33和24.5ku多肽带组分也为细颈囊尾蚴所共有,而55,52,41,39,38.5,14ku以及1条分子质量小于10ku的多肽带为棘球蚴囊液的特异性组分  相似文献   

19.
羊夏伯特线虫一新种记述张林卢俊杰金兆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笔者在整理本所寄生虫标本室标本的过程中,在1956~1975年间从内蒙古等地的羊大肠采集的虫体标本中发现夏伯特属(Chabertia)而不同于已知牛夏伯特线虫(C.bov...  相似文献   

20.
爱比菌素秋季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药效期维持试验丁熙成杨文科姜悦平(石河子大学动物科学系832003)马林虎(新疆沙湾县乌兰乌苏乡兽医站)消化道线虫的寄生对绵羊的机械性刺激、毒素作用、吸血等危害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继发感染和慢性中毒,从而影响绵羊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