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项目尚未成体系,针对性不强,项目实施流于形式,矫正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一现状,需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经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分层次建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体系:第一层级,禁止令、社区服务令等法定矫正项目;第二层级,家庭关系类、社会交往类等必要矫正项目;第三层级,体能训练、同伴指导等可选择矫正项目。在矫正项目的具体实施上,应明确合适的项目实施主体,充分评估矫正需要,合理设计矫正量以及科学评价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加强对未成年犯的矫正,建立完善的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体系,使他们能顺利回归社会重新做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发生,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省市中,基本上没有确立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管理制度,而是与成年犯混同操作,这既不利于提高对未成年犯的矫正质量,又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犯社区预防与矫正制度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构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该制度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非监禁刑执行方式,对未成年犯再社会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亦是我国刑罚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未成年犯的合法权利,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与研究。从分析社区矫正的概念着手,通过对未成年犯再社会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未成年犯的矫正手段应体现多样化和灵活性,因人而异。应采取多样化的矫正模式,改进和完善管教所矫正制度,探索企业和学校参与未成年犯矫正工作的方法和路径。检察机关要加强对未成年犯矫正工作的监督,保障权力在法制轨道上运行,保障矫正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与监禁矫正不同,社区矫正制度由于更偏向于对罪犯的教育、关怀而与未成年犯罪人的矫治完美契合。这一制度在挽救失足青年、重建未成年犯自尊自信、防止再次违法犯罪等社会现实防控方面,具有广泛的积极意义。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表明实行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应当从立法、组织机构、意识形态等方面入手,进行社区矫正的实际操作,以期促进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挽救更多未成年犯罪人。  相似文献   

7.
罗同昱 《前沿》2010,(20):88-90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个内容,代表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趋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探索社区矫正尤其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将使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制裁制度更为合理、科学,使我国的未成年犯矫正事业得到更富有成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已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面对日趋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近年来,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项内容,代表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趋向.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一方面可以使其减轻对社会的抵抗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促进罪犯与社区的融合.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既是适应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未成年司法准则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国应当完善立法,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并建立相应的机构来执行.  相似文献   

9.
当前,已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面对日趋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近年来,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项内容,代表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趋向。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一方面可以使其减轻对社会的抵抗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促进罪犯与社区的融合。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既是适应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未成年司法准则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国应当完善立法.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并建立相应的机构来执行。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制度代表着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与传统的监禁刑相比,它可以鼓励罪犯自我改造,更好地实现刑罚的功能和目的。当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组织体系模糊、矫正程序有待规范、民众认同度不高等问题。建议全面梳理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创新社区矫正实践活动模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发展市民社会,巩固社区矫正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刑事和解制度是我国借鉴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的新方案而进行的司法改革措施。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未成年犯、过失犯、初犯、偶犯等轻微刑事案件,其目的是使被害者获得赔偿,侵害者获得宽恕,有利于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对于减少和预防犯罪大有裨益,体现了人类社会治理犯罪的理念的更新与进步。然而在我国刑事和解却缺少配套措施,以致在实施上缺乏可操作性。就刑事和解与社区矫正的关系来看,一方面社区矫正是刑事和解的必要配套机制,另一方面,刑事和解也有利于改善社区矫正的效果。刑事和解与社区矫正可谓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因此在立法设计、实施程序与机构设置等制度构建上也应相互协调,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轻刑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对未成年犯处置的主流手段。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立法和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社区矫正机构,科学设置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社区矫正项目,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制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契合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矫正的特性需求,但我国暂未就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开展专门的工作。从广东共青团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经验来看,行刑观念落后、法律依据不充分、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矫正方案和项目,以及共青团参与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等问题制约了社区矫正制度作用的发挥。对于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都应当树立区别对待的意识,从形成现代化主流行刑观念、与矫正工作的良性互动、开展循序渐进的社区矫正立法建设、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队伍、明确共青团参与社区矫正的地位、丰富未成年人矫正项目供给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张光闪 《前沿》2012,(10):59-60
社区矫正是国际行刑走向的一个趋势,我国已经开始全面试行,新近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使社区矫正获得了正名。在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向规范化、正规化和专业化的同时,我们要关注社区矫正对象各项合法权利的保护。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权利的产生渊源和保护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提升人们对社区矫正对象权利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社区矫正过程中予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董纯朴 《公安研究》2013,(2):53-60,66
纵观世界多数国家,为实现矫正对象在社区中更新改造的目的,警察在社区矫正中均不承担执行主体任务,而由专门的矫正机关负责具体执行事宜。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受历史因素、现实状况的制约,警察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能。当前,我国执行社区矫正任务的执法人员大多由司法行政系统监狱、劳教系统抽调的警察组成,其执法离规范化、专业化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影响和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整体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警察制度,能够更好地维护社区安全,加强对犯罪人的监督和管理,减少不服管教的情况,降低社区居民不安全感,保障稳定有序的社区矫正秩序。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习惯,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自2009年8月起,辽阳市社区矫正工作已从派出所转由矫正支队承担,就工作整体而言开展有序,社区司法专干、志愿者积极参与,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教育逐步规范.但同时通过调研其社区矫正工作发现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的内在要求,也符合行刑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具有多重价值。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工作存在志愿者参与度不足、参与形式化、缺乏相应制度和工作机制保障等问题。目前需要探索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有效的、可行的形式与方法,以促使更多的社会公众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矫正工作之中;可通过社区矫正立法和完善参与规则的制度安排,以及志愿者选拔、职责划分、管理等具体的工作机制来推行新的社区矫正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光君 《桂海论丛》2014,(5):101-106
未成年犯罪人既是加害者,也是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弊病的受害者,在本质上属于犯罪的载体。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也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因此国家和社会都应当对他们采取宽容、友善和帮扶的态度,而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更生保护正是这种态度的集中体现。我国应当将更生保护作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最重要的功能,以更生保护理念引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并从促进更生保护功能充分发挥的角度重新检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教育矫正和帮扶矫正的有机统一,以及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与儿童利益保护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学教程》作为高职高专的教科书,突出特色是适应于教学需要的理论与实务操作技术的有机结合。从章节结构上,全书共十六章,分为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两大部分四个板块。在内容上,构建了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完善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运作机制;从多维层面分析了社区矫正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深化论证了社区矫正的实质属性;提出了对矫正对象的个案矫正,倡导广泛适用个案矫正技术;提出应将社区矫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全  柴权宏 《人民论坛》2012,(20):48-50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制约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仍然大量存在。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只要社区矫正机关积极努力,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齐抓共管,有计划、分层次地解决问题,社区矫正工作就一定能够摆脱困境,逐步实现社区矫正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