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是战国中期一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原是卫国人,姓公孙氏,名鞅,所以人们称他为卫鞅或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商邑,号"商君",因而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鞅少好刑名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已产生。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就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实行法治。他说,"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为政最重要的一个规律是: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制……使执政和属官不能假借公职,营求私利","取得特殊的权力。"我国古代有过一场延续了400多年的人治与法治之争,法治思想由春秋时期的管仲(?—公元前645年)开其先河,经过战国初期的李悝(?—公元前359年)、中期的商鞅(约公元前390—338年)等人的阐发和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的实践,至战国末期的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集大成。管仲认为,"以法治国,举措而已。"有法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览》已于四月中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之后,将在芝加哥、波士顿、沃斯堡和洛杉矶陆续展出。展品是公元前十九世纪——前十六世纪的二里头文化,即夏王朝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的青铜器和玉器,商(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十一世纪)、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七七一年)、春秋、(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战国(公元前四七五一前二二一年)和秦(公元前二二一—前二○六年),汉(公元前二○六—二二○年)各个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考古发掘所得中最有典  相似文献   

4.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是战国中期一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原是卫国人,姓公孙氏,名鞅,所以人们称他为卫鞅或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商邑,号“商君”,因而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鞅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商鞅列传》),其政治法律主张见于后人辑录的《商君书》。  相似文献   

5.
龙成鹏 《今日民族》2016,(10):31-35
正大理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名城。历史没有断裂,历史流淌在生活之中。对话新老大理人,听他们阐述大理的当代价值,阐述他们的大理理想。理清历史与现实的脉络张锡禄著名大理史研究学者任职于大理州博物馆、大理大学问:云南历史上,大理处于什么位置?张锡禄:云南的历史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算起,到现在是2100多年。这中间,有1300多年大理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搬到昆明是元代  相似文献   

6.
公孙鞅(商鞅)是战国中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公元前359年至公元前338年,公孙鞅在秦国主持变法运动。这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头等大事。从《史记·商君列传》里可以看出:公孙鞅怀有使所在国实行变法达到富强的理想.在变法运动中能够不顾自身的安危,表现出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坚强无畏的精神。西汉刘向说过:“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刘向:《新序》)这样评说,是有根据的。公孙鞅是卫国破落贵族.从小就开始钻研法家学说,成年后对法家学说有独创性的发展。他任魏相公叔痤的庶子,年仅二十余岁就表现出卓越的才能,深受公叔痤的器重。魏惠  相似文献   

7.
管子(约公元前725年—前645年)是春秋初期的大政治家。他在当时诸侯林立,大国争霸的复杂形势下,辅助齐桓公“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他执行了一整套谋求和谐社会的战略。管子谋求和谐社会的战略,从执政理念来说  相似文献   

8.
先秦是中国社会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当时大国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在社会转型时期,先秦士人以开放的心态和伟大的政治抱负,为了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而纷纷著书立说.他们开始了对社会的探索和理性思考,建构丰富的社会思想.先秦社会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分析了先秦社会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孟子》一书有三万五千字,主要是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政治观,另一方面是道德观。《孟子》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政治观———儒家的伦理政治观,也叫做道德政治观。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期人,自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开展变法图强,颁布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包括"改法为律"。为增强法律规范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实现政策的始终如一,商鞅将"律"从一般行为规范中抽离,改法为律,使各项改革措施得以制度化、法律化,不因人因时而恣意改变,因此而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改法为律"对战国末期的法制甚至对后世延绵千年的中华法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董仲舒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湘溶  任俊华 《湖湘论坛》2004,17(1):38-40,73
汉儒董仲舒 (前 179-前 10 4年 )立足于汉武帝“求天命与情性”(《汉书·董仲舒传》)的政治需要 ,通过自己三年“不观舍园”(《史记·儒林列传》)的苦心冥思 ,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天人感应理论是一套儒家政治学说 ,它通过上天发生灾异现象与人君 (皇帝 )有过失行为联系起来 ,用托天管人的手法 ,试图控制皇帝的所作所为 ,从而达到安邦治国的目的。这种天人感应理论是充分吸取和继承了先秦天人合一说 ,尤其是早期儒家借天灾“正刑与德”思想的结果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二 )·鲁邦大旱》) ,有明显的神学目的论色彩。显然 ,董仲…  相似文献   

12.
湖北迄今已发掘的楚墓群,其墓数在百座以上且已见正式发掘报告的,有当阳赵家湖楚墓297座,江陵雨台山楚墓558座,江陵九店楚墓597座,三者合计1452座。除去时代不明的371座,尚得1081座,如下表所示:楚文化考古学界对战国中期前后两段和战国晚期前后两段的年代划分,出于约定俗成。战国中期前段大致为公元前四世纪的后半,即悼工早期至宣王中期;战国中期后段大致力公元前四世纪的后半,即宣王晚期至怀王晚期;战国晚期前段大致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78年,即怀王二十九年至顷襄王二十一年;战国晚期后段大致为公元前277年至公元前221年…  相似文献   

13.
鬼谷子又名王诩,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生于公元前300年左右,道号鬼谷、玄微子,是战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  相似文献   

14.
晏子赈灾     
高继宗 《中国减灾》2006,(11):52-52
晏子(—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子袭承父职,继任齐卿。晏子先后辅佐灵公(前581—前554)、庄公(前553—前548)、景公(前547—前490)三朝,辅佐景公最久,达48年。景公即位后,嗜酒无度,有时连饮七日七夜不止,有时还在深夜出宫,叫开大臣的府门,与大臣一醉方休,因此常常不理朝政。有一年深秋,连阴雨一直下了十七天,不少地方墙倒屋塌,灾情相当严重。晏子一连三次奏请发粟赈灾,景公均若无其事,还是日夜饮酒不止,并命近臣巡视各地,寻找能歌善舞之人,来助酒兴。晏子听说此事,非常生气,但又…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战国中期(公元前341年).史称“围魏救韩”由于史籍对战址马陵的地理位置未有记载,致使后人对马陵古战场遗址的研究、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同一场战争不可能有两个或多个战址,马陵之战战址客观上具有惟一性,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8,(8)
正魏文侯(前472―前396),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李悝(前455—前395),又名李克,河南濮阳人。战国时期的政治人物,三晋法家第一人。师承子夏之学,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  相似文献   

17.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60年来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用最先进的思想政治成果和智慧所选择出的强国之路,它包容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探索。事实雄辩地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作家骆宾基经过10多年对上古金文的研究考证,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公元前二千三四百年之间,我国上古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应上溯至炎黄五帝时期。他认为,传统的观点把公元前1400—前1100年的殷商甲骨文作为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是不科学的。一向被认为出现于甲骨文之后的金文,实际上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存在。依据对五帝金文和唐虞金文的研究。骆宾基揭示了从五帝到  相似文献   

19.
史话鸿沟     
正如今常将老少两代人因互不理解而形成的隔阂称之为"鸿沟"。其实,"鸿沟"原本不是指人际之间关系不谐的,它是我国古代一条运河的名称。"鸿沟"位于河南境内。它和春秋战国时期所开凿的其他运河一样,都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战国时,最先变法的是魏国。魏文侯时(公元前445—396年),先后任用魏成子、李愧为相国,吴起、西门豹等为守令,改革经济、政治和军事,使魏国成为七国(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三五六年,商鞅任秦国宰相,实行变法,使秦富强。後被秦贵族诬为谋反,商鞅出逃,投宿旅店。店主人不知他就是商鞅,告诉他说:“宰相商鞅立下法令,旅客如无证件,店主擅自留宿者治罪。”商只得长叹而去,後被秦兵所杀。可见,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旅店,而且在秦国已规定住旅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