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一些股份制企业因缺乏优秀的管理存在着亏损现象,这种因股东之间对亏损的成因及亏损的承担上发生争议,引发的纠纷,就是股份制企业经营亏损纠纷.笔者现就对此类纠纷的处理原则谈一些认识.1.避免倒闭原则所谓“避免倒闭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处理这种纠纷时,采取慎重的态度,从有利于企业继续存在及发展出发,在查明事实、制裁责任过错行为的前提下,尽量不使企业的股份及企业的财产拆解,避免企业倒闭.发展股份制企业,这是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由于刚刚偿试,经验不足,有些股份制企业确实没有摸到一条很好的管理之路,所以出现了亏损.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出现这种亏损纠纷,就否定股份制企业的生命力,处理上采取消极的方法,如果这样做,就不  相似文献   

2.
在变幻莫测的商海里,谁可以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做时代的弄潮儿?谁可以临危不惧,力挽狂澜,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蓬勃发展?合肥建工金鸟集团的董事长林鹓可谓当之无愧。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气势磅礴的新篇章,展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处于转轨变型时期的国有企业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有的企业活力不足,困难重重,甚至濒临倒闭;有的受“三角债”、“多角债”困扰效益低下;有的流动资金严重短缺,银行贷款包袱沉重,束缚企业发展;还有的内部管理机制僵化,自身素质较差,难以成为市场真正主体。随着法院受理以企业为被告的案件增多,不少企业、特别是亏困企业成为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执行对象。面对企业现状,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更趋艰巨、复杂,“执行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何针对国有企业特点,探讨切实有效的执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玲 《知识产权》1990,(4):24-25,29
商标作为商品的一种标记,是企业产权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商品流通中重要的竞争手段。一个成功的商标可以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生意兴隆的企业更加繁荣兴旺。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十分重视商标的设计和运用,利用商标创名牌,树信誉,发挥“名牌效应”,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人根据平时工作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谈谈企业和商标设计者在设计商标,申请注册时应当忌讳的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倪静  杨淼 《人民司法》2023,(32):11-14
<正>【裁判要旨】执行依据中既有金钱给付义务,又有行为执行的,对于涉及行为执行义务且已及时履行的当事人,执行法院在采取执行措施时应审慎适用限制高消费令、报告财产令等限制财产性措施,避免因执行措施不当而对当事人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在国有或集体企业中实行企业职工股份所有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部分地区的尝试,对这一措施的成功性给予了充分证实,它极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职工和企业领导共同管理企业,企业的兴衰盈亏直接和职工利益挂钩,增强了企业活力,甚至给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党的十五大对此予以完全省定,并将它确认为改革的一条成功之路,号召在全国中小型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中推广。这无疑将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长足进展。与之相配套,股份企业立法、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未成年犯坚持“教育、挽救、感化”是我国的一贯刑事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偏差。应当制订具体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其内容包括: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最小量化;限制逮捕等强制措施的适用;充分运用不起诉制度;应最大限度避免监禁,借鉴国外的缓刑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企业破产重整案件审理实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破产法>确立了重整这一破产预防制度.重整制度有助于挽救那些虽已陷入债务困境但仍具有挽救价值与希望的企业,并可以更好地维护各方当事人权益.目前在司法实践中,破产重整程序被广泛适用并呈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9.
刑罚易科制度是指刑罚为顾及受刑人之各种情状,对罚金刑宣告之受刑人,因限于各种特殊原因以致客观上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原宣告刑时,为避免罚金刑可能产生的弊害,遂准许或判令受刑人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得为易刑处分的一种刑罚制度.在罚金刑执行难的现状之下,其确立可以弥补和挽救当前司法审判和执行的脱节、维护司法公正,同时节省司法成本、提高刑罚收益.它是当前执法体系下缓减执行难,维护社会秩序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收容审查措施是公安机关用来对付流窜犯罪分子和流窜作案嫌疑分子的重要手段.它是对那些在刑事拘留时限内无法查清主要罪行和取得必要证据的嫌疑人所采取的强制性行政审查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次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会议后正式发布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司法解释文件中明确规定:“公民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收容审查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毫无疑问,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必须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解释,受理不服收容审查的案件.但笔者认为,收容审查,不宜视为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收容审查的,不宜纳入行政诉讼范围之中.其理由如下: (一)收容审查,实质上并不是行政强制措施,而是公安机关针对流窜犯罪案件所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从对象上看,收容审查并不是针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1.
黄泽民 《检察风云》2012,(21):34-35
10月5日,美国公布9月失业率为7.8%,这个近四年最低的失业率,为美国经济带来曙光。而就在9月13日,美国刚刚宣布开始执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全球瞩目,美元应声下跌,黄金、石油等资源类价格大幅上扬。伴随着美国开启印钞机,全球经济也将为之埋单。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是否将引起一轮世界范围的"印钞战"备受关注。所谓QE,就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简单地理解就是向市场注入更多的货币。2008年11月,美联储为了应对由于雷曼兄弟倒闭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挽救其濒临崩溃的金融体系、刺激美国经济而实施了第一轮量化宽松(QE1)。此后,由  相似文献   

12.
易军 《政法学刊》2006,23(3):61-64
保障措施是WTO允许的规范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采取保障措施,必须符合WTO法律制度所规定的各种条件。关于“未预见的发展,”一直以来就是一项充满争议的要件。通过对WTO保障措施争端解决案的研究,可以对这一要件作出解读,并对我国有关主管部门采取保障措施的调查报告提出建议,从而使其更加符合WTO规则,避免在未来的争端解决程序中遭受不利的裁决。  相似文献   

13.
一、公司重整制度的概念及特征。公司重整制度,又称公司更生制度。它是指由利害关系人申请,在审判机关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对财务陷入困境、濒临破产边缘,但又有重整能力的公司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期摆脱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和制度,是通过调整债权人、股东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与重整公司的利益关系,综合社会各方力量,挽救濒临倒闭公司,实现社会利益总体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积极预防破产的程序。所以,公司重整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监利县县城企业通过改革,采取重组改造、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整体出售等形式,实施公退民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仍有部分企业负债较重,冗员过多,管理落后,企业的经营每况愈下,有的甚至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由于改革认识不到位、改制环境不宽松等一系列障碍因子,导致改革进展缓慢,各种潜在矛盾显现,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县域企业改革进展缓慢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如何加快改革步伐?近期我们围绕这些问题对该县县域企业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解读一:针对司法人员新增两罪修订后的《立案标准》中渎职犯罪案件比修订前增加了两类,分别是“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案”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案”。“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案”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案”则是“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  相似文献   

16.
对被执行人的股权或其他投资权益的强制执行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被执行人在其他公司享有部分股权或其他投资权益的执行 (一)被执行人的持股或投资的对象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执行 对被执行人向其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持有后者的股票或其他股权凭证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执行措施: 1.冻结股权的转让并限定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限内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2.冻结或强制提取已到期或未到期的股息、红利以及其他投资收益。对被执行人从有关企业中应得到的已到期的股息或红利等收益,人民法院有权裁定禁止被执行人提取和有关企业向被执行人支付,并要求有关企业直接向申请执行人支付。对被…  相似文献   

17.
司法信箱     
复议期间是否停止决定的执行? 编辑同志: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罚款、拘留,用决定书。本人对罚款、拘留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决定的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第163条第二款“采取收缴、罚款、拘留制裁措施,必须经院  相似文献   

18.
20多年前的"韩琨事件",轰动全国. 1980年,时为助理研究员的韩琨,担任了上海一社队企业的顾问,救活了濒临倒闭的橡胶厂.为表彰他的贡献,公社和工厂奖励了他1200元.  相似文献   

19.
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判决作出前,为了保证判决的执行,或为了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正确适用诉讼保全,不仅关系到案件判决后能否顺利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商业银行受到了极大冲击,引发了大规模的挤兑现象,使得那些本来可以正常经营的银行和储蓄存款机构大批破产,整个金融体系陷人危机,存款人蒙受了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迫切要求建立一种保护广大存款人利益,避免挤兑,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解决由于银行倒闭产生不良社会后果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