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栽 《现代领导》2011,(1):10-11
57岁的习近平,座右铭之一是“自豪不自满,昂扬不张扬,务实不浮躁”。有媒体曾总结,他的从政历程,可谓在河北初练,自福建起步,在浙江成熟,从上海起飞,而未来是在北京发展。  相似文献   

2.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09,(16):61-61
拥有良好的心态是对付浮躁世界的最好武器,也是对付烦恼生活的灵丹妙药。保持好心态,工作就会干得好,事业就会更成功,生活就会更健康。  相似文献   

3.
简论传媒消费主义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消费主义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存在消极影响,消费主义下的传媒影响了人们的是非观念、助长了社会浮躁之风、消解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丑化了主流群体形象。对其不良影响,应从社会和媒体自身两个层面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4.
扬眉吐气不是浮躁无礼.高消费戴名表不一定尊贵。也许很多国人内敛朴实、举止文明、相互尊重、不卑不亢的风格更好,更能体现国人本色.更是民族之荣,更让世人敬重。  相似文献   

5.
鞠九江 《人权》2012,(1):8-12
没有营养的人容易生病,没有文化和信仰的群体容易浮躁,这“浮躁病”比身体疾病更难治愈。对历史的遗忘、知识的残缺乃至价值观的混乱、信仰的迷失是当今社会的尴尬。我要发挥舍热,在家乡建一座博物馆,以传承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给后人留下一笔永久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力戒浮躁     
梁正凡 《现代领导》2005,(11):42-43
浮者,表也;躁者,急也;浮躁者.华而不实,误大事也。浮躁是务实、稳重、进取的反义词,浮躁是我们任何工作取得成功的大敌。  相似文献   

7.
浮躁的出现与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社会转型大背景密不可分。其中,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对社会浮躁的泛滥有着重大的影响。制度所关注的是人们行为的调整,它并不能直接调整社会心理状态,但基于浮躁行为与浮躁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度是可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而达到间接调整浮躁心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浮躁的出现与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社会转型大背景密不可分。其中,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对社会浮躁的泛滥有着重大的影响。制度所关注的是人们行为的调整,它并不能直接调整社会心理状态,但基于浮躁行为与浮躁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度是可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而达到间接调整浮躁心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感悟自然     
处在当今快节奏、高消费的社会中,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生活的种种漩涡,为纷繁复杂的人事所累;受各种功利怪圈影响,心态变得浮躁。  相似文献   

10.
浮躁     
浮躁的垂钓者,只能百般无奈地瞧着别人篓里的鲜鱼发愣; 浮躁的果园主,只能满怀醋意地看着别人园中的硕果迷惘……  相似文献   

11.
朱力 《人民论坛》2014,(7):6-10
当浮躁在一个社会中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或者在群体认知与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情绪特征。社会浮躁的根源是,社会变迁后社会成员在认知与行为上对其不适应的反应。社会变迁是因,社会浮躁是果。它不是人为可以消灭的。浮躁心态的对立面就是冷静、淡定、理智的社会心态。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对此心态的调控,二是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2.
少一点浮躁     
少一点浮躁钟国兴浮躁一经成为一种时髦,深沉的前面就被加了个“玩”字:玩深沉。于是,深沉便成为浮躁的一种表现形式,成为浮躁的一件偶尔的装饰品。是一种连小男孩为了吸引女朋友、酒吧间玩卡拉OK都可以做出的姿态。深沉成为表现给别人看的姿态,也就失去了它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听浮躁     
浮躁是时下常用的一个词。有人说这是贾平凹炒起来的,其实是个老话题。《论语》谓:“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鲁迅说:“轻薄浮躁……这是古来之所谓‘文人无行’。”以上说明,躁或浮躁.是自先秦以讫“五四”都很流行的词。据现代辞书解释,浮躁是轻薄、急躁的意思、引申言之,则如轻狂、轻率、轻佻、飘浮、浅薄、莽鲁、马虎等行为,大都有浮躁之意。浮躁有一个明显特征是傍大:利之所在,唯大是傍,如傍大款即其一态。贾府三小姐探春系庶出,为此她很瞧不起生母,只承认嫡母是母亲,不承认生母是母亲,乃至以“奴才”称呼影射生母。就封…  相似文献   

14.
杜平 《同舟共进》2008,(8):9-10
整体而言,中国社会过于粗线条,政府过于强势,官员过于强悍,处理人际关系过于粗糙,而民众的心态更有太多的浮躁和戾气。这种社会氛围不可避免地延伸到国际交往中,影响着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也决定着中国究竟能否与国际社会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已被人们普遍关注,这种浮躁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教学、管理和就业等诸多方面.然而,对于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的办法却是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多届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把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的成因主要归结为:"新读书无用论"与"独子综合症"等的反映,并分别就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应对大学生浮躁心理提出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王智海 《群众》2008,(9):58-59
“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浮躁之气的深刻剖析和严厉斥责。古人云:“心浮则气躁,气躁则神难凝。”领导干部浮躁之气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是干事创业的大忌,如不高度重视、彻底摒弃,必将败坏党风政风、损害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沈惠章 《中国保安》2012,(24):19-20
当前,保安队伍普遍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有的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把保安服务公司当作跳板,一有机会就跳槽。频繁的人员流动造成了保安员心态浮躁,不利于工作的扎实开展,也影响了保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浮躁与浮夸是一对孪生怪胎,常常如影随形。浮躁通常表现为思想作风,不能实事求是、不会脚踏实地、不愿艰苦努力,终日里浮在上面、浮在表面巧打算盘:怎样引起上面的“注意”,怎样赢得关键领导、关键部门的欢喜,怎样讨到百姓一时的高兴……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媒体生态,一些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媒体素养,不擅长应对媒体,影响了工作效果;个别基层干部甚至由于应对媒体时行为失当而被“妖魔化”,影响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基层领导干部应从四个方面切实增强媒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就国家而言,太平、安康、稳定、持久是理想的发展目标。就个人而言,岁月静好、心亦安然,似乎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更高境界。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中国人太浮躁了"。在当下中国,"浮躁"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社会状态、公众情绪、普遍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甚至是人们用以阐释社会运行逻辑的流行概念。人们对浮躁和摆脱浮躁有共识,却难逃"浮躁—焦虑"恶性循环。从个人的急躁、惶恐,到社会整体对立竿见影的过度追求、对速成快富的推崇,再到制度层面对经济效率的倾向性引导及社会整体安全感的缺乏,浮躁突破了阶层、行业的藩篱,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良性运行。"个体的浮躁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社会的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