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学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爱要“博爱”,不能“偏爱”。这其中,能做到对“后进生”与“先进生”的爱一视同仁,颇不容易。因而我们应当大力赞颂在教育工作中的“爱后进生”的精神。“爱后进生”更能体现对学生真正的爱。俗语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把爱的眼光集中在“先进生”身上,而一些“后进生”受到了冷落,甚至受到歧视、受到“遗弃”。“爱后进生”克服了这一世俗的偏见,是教师对学生爱的升华,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爱后…  相似文献   

2.
一、铸造德育工程我校自1994年开始铸造“五·五”育人工程,即“五爱教育、五心教育、五自教育、五会教育、五星评比”。这项工程纳入了德育工作五年规划,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全面实施。其内容渗透于课堂教学、班会活动、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每项教育都有具体标准、考评细则,每个环节都有硬指标,使德育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如“五爱”教育,我校要求学生从爱身边的人和事做起,由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父母,上升到爱家乡、爱祖国。德育就是要从小事抓起,只有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才是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3.
一、爱要一视同仁,不要偏爱。“爱满天下”是当年陶行知先生倡导的一句座右铭。教师不但要爱金凤凰,而且要爱丑小鸭。任何偏爱都会失去爱的力量。那种因个人好恶而偏爱一部分人、嫌弃一部分人的爱,不是师爱应具有的特征。二、爱要严格要求,但不苛求干人。教师既要爱学生,更要严格要求学生,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坦诚无私的爱,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而且能使师生关系融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因此,严格要求学生始终贯穿着爱。三、爱要持之以恒,不要忽冷忽热。学生只有始终如一地从教师那里获得炽热情感,才能萌…  相似文献   

4.
在植物学上有一个“共生效应”,说的是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失去生机甚至枯萎,而众多植物一齐生长时,它们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我将“共生效应”用于转化后进生,效果非常明显。利用“共生效应”来转化后进生,重要的是让后进生融入集体,营造良好班集体的氛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到班集体中,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一方面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班级赢得荣誉,建立起自尊;另一方面,对其不足要请大家多方帮助,使其分享集体的温暖,分享集体的快乐,在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与后进生谈话.是班主任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后进生的思想素质较差,心理脆弱,因此,班主任第师讲究谈话艺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在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运用了“适时、适度、适法”的谈话方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一、适时。它是指班主任与后进生谈话要掌握好时机,特别是谈话中要善于捕捉转化后进生的良机。我与后进生谈话抓住“五时”,即接受新班时;新学期开学时;后进生取得进步时;后进生出现反复时;后进生的情绪行为反常时。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在谈话中捕捉转化的良机。我的做法是:以后进生的静态…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条处理师生关系的原则,即对待学生应: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挚友;“管如严父”,即对学生有严格的和坚持不渝的要求。应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任务,对学生严加管理,一发现“越轨”行为,便应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爱如慈母”,即施以慈母般的爱心,去热爱每一个学生,用春风化雨般的态度去全面关心学生,将自己的一腔情感全部倾注到学生身上,以爱的雨露去滋润、转化每一位差生,对差生尤应厚受。“亲如挚友”,即师生间差立起挚友般的关系,做学生护哈心人。对学生应以心换心,U成对诚,在心理上相通相容,…  相似文献   

7.
为您支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他才会爱上你的课,进而爱学你教的学科。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呢?一、要用最短的时间记住你所教班级学生的名字。教师能熟练地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使学生感到老师离他们很近,老师在关心  相似文献   

8.
王晓春 《北京观察》1999,(11):37-39
“师道尊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些名言在我国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致一提到教师,人们脑子里就不可避免地要隆重推出一个正楷的、大号的“严”字来。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的那位把父亲当学生一样管教,勒令父亲写检查的女教师的形象,就反映了公众对教师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印象。严等于爱吗?那为什么教师总是主张对学生严格而不主张校长对教师严格呢?莫非教  相似文献   

9.
一、公平对待后进生与优等生,不能厚此薄彼。教学上转化后进生要在分析原因、教给正确学习方法、使他们懂得如何学习上下功夫。二、对他们献爱心,对后进生表达出真诚的爱。随时的、直接的和细微的情感表达会使他们逐渐被感化。三、表现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以赢得后进生的敬畏、尊重,形成教师的威信作用。四、多与后进生倾谈,多去观察留意,充分了解、帮助他们树立理想目标,努力向前,并寄以厚望,让他们感到肩上的重担从而有意识地约束自己及鞭策自己。五、组织气氛活跃对后进生有针对意义的主题班会,使其有所觉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一个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可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教育学生,达到培养“四有”人才的目的。特级教师斯霞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把炽热的爱通过言行传给学生,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感情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在深厚的师生情谊中,教师的威信得以树立,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如果对学生冷漠、讨厌、歧视、粗暴,那就丧失了教师的基本道德,那就做不好教育教学工作。这里介绍我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几件小事,请看教师的爱对学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第一件许老师怎样对待逃学学生那是去年中秋节之后的事了。有一天下午  相似文献   

11.
师爱浅说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因为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对学生要爱,要爱护,要热爱,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师德”。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有力量、最自然的连接点,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没有同情心,没有  相似文献   

12.
教师既要爱学生,但更要严格要求学生。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爱是严的出发点和归宿,只爱不严是宠爱、溺爱;只严不爱是束缚、苛求。因此,严格要求学生要始终贯穿着爱,除此之外,严格要求学生还要注意以下“五性”。一、目的明确性。要学生明确严格要求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懂得“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才会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统一的行动。二、实践可行性。严格要求要从学生的思想基础、知识水平、年龄大小、心理特点和接爱能力等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学…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工作之余,我每学期都要帮教二至三名双差生(学习差、组织纪律性差),均能收到良好效果。总结一下,主要是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欲当良师,先做益友。差生往往在心里上有自卑感,不敢主动接近老师甚至总设法圈开老师,这不利于老师对他的转化工作。为比,老师应当主动联系学生,但绝不能摆老师内架子,而是像对朋友一样去关心他,力争做学生年长而知心的朋友。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可以通过私下个别谈心,课后单独补课等方式主帮助学生。谈话内…  相似文献   

14.
班长,一是“兵头将尾”,二是“军中之母”。身为班长的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有“七心”。一是要有爱心。确实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亲兄弟。不打骂体罚,不讽刺打击。遇事发扬民主,尊重大家的民主权利。只有真心实意地付出爱,才能赢得全班队员的信赖。二是要有热心。班长对队员奉献一颗温暖的心,全班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班长火热的心,能消除队员心中的冰霜;班长对队员献出一份热情,同志们就会给你掏出一颗真心。因此,班长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一颗火热的心。三是要有公心。公生明,廉生威,自古公道得人心。只要班长处事公道,一碗…  相似文献   

15.
一、树立形象,为学生作好表率1980年,我刚当教师,一位很有名望的老教师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好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相信你有能力,而非等闲之辈。”问及怎样才能让学生信任,他说:“课余走笔,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是办法之一。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会写文章的人就是‘秀才’、‘能者’。”1981年,我发现一位山区青年团员冒雨修沟积蓄雨水供群众饮用,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其写成一篇通讯投寄《春城晚报》。不料,那文很快发表,老校长高兴了,把学生召集起来,挥动着那张报说:“你们杨老师已经在省级报上…  相似文献   

16.
亲其师,信其教。每位教师都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接触,以便加深感情,融洽关系。但许多政治课教师常常抱怨自己是科任教师,每周只有两节课,根本没办法与学生沟通。其实,只要我们多用心想办法,用好每一节课的45分钟,是足够尽快缩短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我认为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他喜欢你的人。为此,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教学基本功,精雕细刻每一堂课,把课上活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上课时在恰当的时候发自内心地送上一句轻声的问候、真诚的祝福,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无限爱意,都会缩短师生间的距…  相似文献   

17.
师爱四性     
师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是教育者高尚思想情感的自我表现,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师爱具有以下基本持证。一、师爱具有社会性。教师是受社会委托约施教者.教师的爱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成为一种社会的爱,阶级的爱。因此,它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分爱”.而不是个人利益匕的“私爱”。当一个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约振兴、祖国的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当地把学生看成是祖国的未来,人类希望的时候,他就会在学生身上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知识和才能。二、师爱具有教育性。教师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18.
教坛五“C”     
新课程下的政治教师要想成为教坛之星,必须要做到五个“C”。一、信心(C onfidence)。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所任教的学科充满信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水平的高低。新课程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我们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新课程浪潮中的弄潮儿。二、能力(C om petence)。新课程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口号,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教育艺术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之以爱: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可见我们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才能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即教育者必须先主动建立爱的关系,接近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  相似文献   

20.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属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整个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工作范围内特殊的道德要求,是教师思想品德修养的依据,也是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一种保证。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做教师的根本。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生就“尊其师,信其道”,就听老师的话,自觉地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现实教育中,这一思想仍然适用。教师能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