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思想政治课的创造性教育,不仅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而且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感染学生使其形成创造性品格,训练其创造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在创造性教育中,不仅要会利用教育资源,而且要会选择和优化教育资源,从而使教育资源真正发择其有效功能,促进创造性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使创造性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使学生喜闻乐见,从而获取教育的实效。  一、思想政治课创造性教育资源的基本特点  思想政治课创造性教育的教育资…  相似文献   

2.
创造力开发是一种旨在开发人的创造能力,以不被常规所囿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活动。创造力开发以普及创造知识,运用创造技法,提高人的创造品质,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内容。创造力开发是创新的前提,体现在创造过程与成果之中。在全市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中开展创造力开发培训,无疑会对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性工作潜能,产生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不断创新之路,已经步入了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以知识为主题、以创新为核心的世纪。科技和人才资源将取代自然资源而成  相似文献   

3.
周云飞 《青年论坛》2007,(4):138-139
创造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强烈的创造意识是作为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造就良好的个性气质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培养学生这种创造自己的特性和能力,必须教育学生要有创造意识,鼓励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到自然界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一、实施创造教育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创造性教育是学校三种群体(校长为首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广大的学生)产生五种效能的教育。一位优秀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造者。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 ,学生的活动都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实施创造教育也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师。他们应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 ,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同时 ,还要有独特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创造知识和能力的教…  相似文献   

5.
潜能是人本身所蕴藏的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能力宝库,是一切创造、创新活动的源泉和根本。在人的主体潜能发挥的过程中,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事实已经充分说明,‘象牙塔’式的教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重视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运用社会实践这条有效途径加强对大学生主体潜能的开发,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开发大学生主体潜能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的,有别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目的的“知识教育”。概括起来,创新教育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特征:1.创新教育是实现思维本性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发明的源泉,因而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人的创造能力或创造性,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综合性素质,就个性心理发展而言,由核心到外围,由深层到表层,依次为创造性人格特征、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创造性人格特征即创造意识和创…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教育思想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掘每个学生多方面的天赋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二是创造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毅力和献身精神的教育,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等;三是实施创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上思维课、进行创造性劳动,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和发现培养创造型教师等。  相似文献   

8.
高校情感教育与“人本”教育的理据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洪明 《湖湘论坛》2005,18(6):95-96
情感教育是针对新时期教育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范式。高校情感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情感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通过对探索“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的探讨;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体现在教育者实施的一切行为之中,尤其体现在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和培养上。  相似文献   

9.
雷冬梅 《传承》2014,(2):112-113
人是一种生成性存在,人所具有的创造性潜能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造之人,但创造潜能的最终实现由个体的诸多因素决定。创造人才首先必须是独立自主的、富有思想和主见的人,对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具有孜孜以求的热情和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兴趣,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路径,这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0.
公安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就开始进行创造学研究,主张把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作为我国教育的目标。但那时我们实施的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以考试为手段,以高分为目标,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照本宣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使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成为空谈。现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这是一种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公安院校应当借助这种教育模式,把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提到日程上来。 一、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是非常必要的 素质教育就是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学上所讲的素质,是…  相似文献   

11.
雷冬梅 《传承》2013,(3):116-117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来源于人的天性,是人的自然潜能的进发,因而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人人都可成为创造之人,但是大多数人的创造潜能却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并未使其创造潜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科学的依据及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极少数人,依靠顽强的意志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其创造潜能得以激发,成就创造性的事业,成为创造性人才。坚守独特的个性,提升自身的意志力,是当代社会赋予人的创造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赋予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那么,思想政治教学如何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运用思维创造方式活化思想政治教材知识,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创造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悟性创造”,二“是新思维创造”。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好“思维创造”这两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善于幻想和联想,勇于标新立异,喜欢发表新见解,敢于突破陈规,不断攀…  相似文献   

13.
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活力之源,教育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培养造就人。为此,教育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造就人出发,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学生发挥创造性潜能和全面成才提供最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张涛 《前沿》2002,(6):44-45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固然应当以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构成作为基本的前提 ,但绝不是单向度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分数导引所能奏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赵民  关鹏  张巾 《公安教育》2004,(6):52-55
一、开发潜能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 上述的定义内涵可以概括地理解为:⒈一个运作精神:以实施和弘扬主体性教育为主。⒉两种需要: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需要。⒊三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⒋两个注重:注重潜能开发,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二)关于“潜能”其中“潜能”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  相似文献   

16.
人类已进入以知识为基础、以创造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民族竞争力的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日益迫切,积极开展创造教育已成为各国培养年轻一代的教育战略。为此,与青少年创造力鉴别、选拔、开发、培养相关的研究已引起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创造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时期创造力的发展状况。因此,研究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状况,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对创造力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类创造力发展规律的揭示,而且对于及早发现和开发青少年…  相似文献   

17.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21世纪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建立起一个能够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的崭新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的建立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为之努力,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如何看待这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观。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由于对升学率的过度强调,使教师将教学重点仅仅局限于对…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就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改变阻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传统观念.鼓励创造性学习,爱护儿童的创造热情.尊重儿童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具有正确审美观点,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美育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使初中思品课程实施美育教育成为必然。作为思品教师应该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学科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自觉地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一、揭示学科美的特性,注重美育意识培养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  相似文献   

20.
创造力的本质问题是当今科学的一个未解之谜,创造教育还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只是人们的一种认识理念;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力并非教育开发潜能的结果,而是个人自由意识发展的突现;终身教育有助于全体国民知识素养的提高,但无助于真正的创造者,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是创造教育应有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