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法医学是当前司法鉴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广泛,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增加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医学必然会面临许多新问题,对诉讼证据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鉴于此,在法医学领域应建立起循证的理念,通过循证的方式在法医学以及相关领域内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法医学实务中具体问题的证据,循证不但能够及时解决法医学领域的现行问题,其对于法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也将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综述了循证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作用,以及循证的途径、方法、证据的评价,并探讨网络环境下法医学循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法医学鉴定人因证据意识淡薄,在从事鉴定、形成鉴定证据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影响鉴定意见的证据价值。文章阐述了法医学鉴定人证据意识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目前法医学鉴定人证据意识淡薄的常见表现及其引发的不良后果,强调了增强鉴定人证据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证据的基本特征——兼谈法医学鉴定意见的审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科学证据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旨在帮助法官正确认识司法鉴定的本质,审查司法鉴定意见(或结论)的方法,以及法医学鉴定意见(或结论)可采信的条件。而对于司法鉴定人来说,正确认识司法鉴定意见(或结论)作为科学证据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或作为科学证据被采信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做好司法鉴定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循证医学是一门讲究证据的方法学,除了可以改善医疗质量外,在医疗侵权法律适用中亦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循证医学下的过错推定宜解释为“可推翻的推定”,依据循证临床指南应作为医师无过失的证据,循证医学的发展有利于医疗损害因果关系的判断。此外,对于我国关于循证医学的评价体系、循证医学与医疗损害鉴定,法官运用循证医学的能力等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法医学鉴定意见是重要的诉讼证据,鉴定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直接影响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当前我国法医学鉴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仅有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489项。法医学标准数量有限,尤其强制性标准奇缺,已经影响到我国法医学鉴定实践和学科发展。《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和推进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管理和发展。笔者建议,以该办法的实施为契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发挥更多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法医学鉴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法医学鉴定行业标准,强化法医学鉴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执行。  相似文献   

6.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法医学鉴定人经常需要对损伤后的"三期"即休息(误工)、护理、营养时限进行法医学鉴定。目前虽有一些相关标准可供参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一概而论。现从当前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角度对"三期"的认定范围进行讨论,并结合鉴定实践,对"三期"鉴定时应考虑的因素及鉴定原则(个体化、循证化原则)进行了总结分析,对涉及伤病关系及医疗纠纷的"三期"鉴定进行了讨论,以求对鉴定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法医学鉴定书是重要的司法文书,也是一种法律证据。它应具有高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正确性。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人们的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对法医学鉴定书的内容和书写格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由于各种案件、事故的增多,法医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法医鉴定的范围、项目亦增多,法医鉴定工作量随之大幅度增加。在书写制作法医学鉴定书方面经常出现图简便、随意省略章节、敷衍应付等现象,有的已较大程度地影响案件的侦破和审理,因而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法医学鉴定书规范化法规。  相似文献   

8.
法医学鉴定文书是法医学鉴定人对受理的案件材料(人和物)进行检验(或审查)、鉴定后,将其检验经过、检验记录及检验结论编写成的书面文件。它是司法文书的一种,是诉讼证据之一。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法医学鉴定文书的名称、格式、内容方面的要求尚未作出统一规定,各地、各部  相似文献   

9.
法医学鉴定的对象是人及与人相关材料,因此在法医学检案实践中需要考虑伦理问题。基于法医学鉴定中的公平正义、尊重、真相告知三大基本原则,进一步衍生出法医学检案实践活动的具体伦理要求,即法医学鉴定的称职性、对鉴定涉及案件及其当事人伦理考虑、如何处理案件检材。然而当前法医学鉴定却存在部分法医鉴定人不称职、重技术轻程序、鉴定机构选择出现争议、利益输送与利益冲突等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重点讨论三大矛盾,保证法医学鉴定称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司法鉴定意见的基本属性,认为其同时具备科学证据以及证据学的特征属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法医学鉴定文书存在的问题。就法医学鉴定文书的制作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