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任何形式的证据中都包含有人的主观因素"的观点,认为有人的主观因素是人的认识,并不是证据.本文也研究了"证明标准的趋势应是理性和主观的融合",其适用必然"烙上主观性、内在性和易变性的特点"的观点,认为"融合"也好,"特点"也好,都是自由心证的弱点和弊端,无需追求.本文着重论述了创立实质证据观的过程,指出实质证据观最先孕育于苏联,但最终诞生于中国.<证据法学新论>一书确立了实质证据观及其基本内容,划分了证据资料和证据效力,确立了证据排伪法则,这标志着实质证据观在我国正式诞生.<新证据学论纲>建立了物证、书证、人证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证据资料、证据效力和证明的基本理论,确立了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实事求是七项原则,找到了实质真实标准.这一切是对实质证据观的充实、发展和完善.实质证据观是证据学的根基;实质真实标准是证据制度的根基.这些根基是我国证据法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也论事实、命题与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事实不是感觉和知觉 ,不是断定和陈述 ,不是理论原理和知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发展、变化、变动以及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全部情况和过程。本文认为 ,命题不是事实的形象 ,而是反映事实的形式 ,它不能使事实具有主观性 ,也不能同事实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和混合物 ,更不能成为决定事实性质、为事实所依赖的东西。本文指出 ,证据并不是命题 ,认为把命题看作证据是形式证据观 ,把事实本身看作证据是实质证据观 ,主张废弃形式证据观 ,确立实质证据观。本文指出 ,证据也不是证明的论据 ,认为把证据等同于论据 ,就把证据学等同于逻辑学了 ,这样就把证据学一笔抹杀了。本文提出了证明的构成理论 ,指出证明由主体、客体和证明活动这样三大要素构成 ,认为证据不在主体中 ,也不在证明本身 ,证据只能在客体中。本文最后指出 ,与待证事实相关联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相似文献   

3.
再论证据的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关于八种证据的规定存在证据观混杂、类和种混杂、科技用语与证据学用语混杂等问题,特别是证据观混杂对证据学有全局性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划清三条界限:一是实体过程同程序过程的界限;二是证据同证据资料的界限;三是证据同证明的界限。划清三条界限后即可看清,实质证据观是正确的,形式证据观是错误的。证据只有三种,即:物证、书证、人证。古今中外均不存在第四种证据。  相似文献   

4.
神示证据制度后,西方国家选择的基本证据制度就是法定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的本质就是法律制约证据,这就是历代立法中犯下的最大错误.这一错误颠倒了意识和存在的关系、践踏了证据的客观属性、把证据问题人为地变成了法律问题.证据学研究证据及其规律,而证据及其规律都是事实问题,不是法律问题;证据学研究证明及其规则,而证明及其规则都是认识问题,也不是法律问题.由此来看,证据学根本不是法学.证据学是着重从实质层面研究证明的学问.逻辑学是从形式层面研究证明的学问,被称为“形式逻辑”.证据学就应称为“实质逻辑”.“实质逻辑”就是证据学的学科定位.  相似文献   

5.
论实质证据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苍龄 《法律科学》2006,24(3):93-104
证据概念问题的大讨论使证据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证据观念的大转变开创了证据学发展的新时代。实质证据观是正确的,应该在法学中予以确立,形式证据观应予以废除。证据是事实,证据只有两种属性,一为客观性,一为关联性。证据只有三种物证、书证和人证。三种证据理论可以穷尽所有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寻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定位出发,逐一研究了历来证据制度命名的规律和证明标准构成的规律,提出我国只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四种证据制度,也即只能建立实质真实制度.接着,本文研究了实质真实制度的基本构成,指出这一制度必须建立在实质证据观、实事求是原则、实质真实标准这样三大要素之上,认为这三大要素将铸就我国证据制度永恒的中国特色.最后,本文研究了实质真实制度下的全面创新问题,提出我国应确立"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证据排伪法则、证据效力双统一原则、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确立完整的方法体系和全面的证责体系,建立"沉默权"与"如实回答"相协调的机制,建立真实监督机制,完善真实保障机制,制定证据大法.  相似文献   

7.
杨继文 《证据科学》2017,(6):709-718
证据学研究证据与证明问题.理论争议中的"大证据学"不仅适用于法证据学,而且适用于其他任何使用证据判定事实的学科领域.它的提出背景和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证据法学的"跨学科"性质;社科法学的"入侵";国内证据理论研究的"贫困化"以及相对合理主义的"一以贯之"."大证据学"的证明原理可以通过证明方法的结构主义原理进行阐释,最终在整体主义的证明路径和证明锁链中得到实现.这种"大证据学"的结构主义证明观是由证据的结构主义意蕴和事实认定的多元向度所决定的;表现为证明标准的结构主义认识和证据思维的结构主义表达."大证据学"的整体主义证明观,根植于我国的大陆法系刑事司法传统;重点在于对刑事司法体系中的证据材料和证明技术的微观适用,强调的是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程序的"三维一体"之立体观;价值在于构建了证据与证明关系的活力论.  相似文献   

8.
“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据学关注事实的证明,而事实是一个多义概念。证据有抽象形态与具体形态,只能对具体形态的证据提出资格要求。证明一词具有他向性,证明的必要性是“他者”对待证事实不明。由于受到证据来源、证明方法等限制,事实证明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由于不确定性的消除与证明资源的耗费成正比,因此在证明中应当区分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证实与证伪是证明的途径。推定与证明责任机制用以应对真伪不明。证明基本方法包括经验的方法、逻辑与非逻辑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心证方法、解释学方法等。建立由基础证据学与部门证据学构成的“大证据学”体系,有利于深化法证据学等部门证据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裴苍龄教授著的《新证据学论纲》已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的出版问世,揭开了我国证据学新的一页。作者倾注十八年的心血,对我国证据学从理论上进行了重建。打开这本书,人们就会看到,这本书的学科体系、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规则的论述,都体现了一个“新”字,使本书成了名副其实的新证据学。  相似文献   

10.
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的确定是证据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来有学者提出在由"证据学"向"证据法学"的理论转型中应当借鉴英美证据法学的经验,将证据的可采性规则确立为证据法学的特定研究对象,由此确立了一种"规则型"证据法学的学科模式。这种观点忽视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美证据法学的转向趋势,即其研究触角从"证据规则"扩展到"证明过程",研究方法突破"学科自治"的藩篱,走向了"学科交叉"。这一转向的根本原因在于"规则型"证据法学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真正透析证据法的独特性;不能应对司法实务的基本需求;难以深刻明晰规则生成的机理;不能使"自由心证"变得"可以言说"。立足于我国证据法学的固有传统和英美证据法学的优秀因素,结合英美证据法学的自我反思及最新转向,我国应当建构一种"规则+规律"型的证据法学。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理论与行政法学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理论是行政法学发展的理论支点。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行政法学将会发生一次深刻的转型,即由以控权论为基础的传统行政法学转向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行政法学。现代行政法学在价值理念、行政范围、行为模式、救济方式等方面都将突破传统行政法的疆域。  相似文献   

12.
刘为军 《政法学刊》2009,26(5):87-92
由于研究对象的同质性,证据学和行为科学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行为科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隐藏在证据行为背后的内在推动力和各种影响因素,许多成熟的行为科学理论也能在证据学领域找到适用空间。诸如理性原理、满意性原理、效益原理和激励理论等行为科学理论,都可以用来解释证据学领域的诸多问题,也可以对证据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发端自20世纪后半期的"结社革命"见证了公民社会的全球复兴,拓展乃至重构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制度空间。然而,现有的结社革命理论并没有能够认真对待公民社会组织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主权的视角来看,结社革命固然是个人权利成长的历史表征,但它同样是一个主权观念不断被重塑的产物;另一方面,对公民社会组织与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考察表明,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则需要我们进一步从关系性视角反思主权的正当性,重解主权,乃至为公民社会组织的兴起提供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Expert testimony on unsubstantiated social science syndromes such as the Parental Alienation Syndrome (PAS) has been increasingly admitted in courtroom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This is a problem because a trier of fact is making a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ories that are inaccurate or incorrect. To remedy this, the standards of admissibility for expert testimony must be heightened. The broad discretion given to trial judges in determining admissibility should be reevaluated and a new rule of evidence for social science testimony should be adopted.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8日,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导论证的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同时被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教育部批准增设为一级学科,这在我国公安教育史上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盛事,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为了加强公安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公安学整个学科建设来说,公安学基础理论是所有公安学科的基础和基石,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得如何直接决定着公安学其他学科建设的成败。因此,研究公安学基础理论具有非常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战后罕见的持续非线性的高速度增长.其主要表现为高增长率、高就业、高规模、高扩张,人们将这种经济现象定义为-新经济.新经济出现在美国绝非偶然,本文旨在探讨新经济现象背后的制度因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政策性保障及对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resent era,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ve acquired a qualitatively new significance as a sphere of human intercourse. Even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re unfolding under conditions of the reinforce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positions of socialism and the waning of capitalism, under conditions of the revolu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8.
《Russian Politics and Law》2013,51(4):336-346
The decree of the CPSU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USSR Council of Ministers "On Supplementary Measures to Assure the Rational Use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Lake Baikal Basin" is evidence of the constant concern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for saving and multiplying our nation's natural resources, for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n the face of the revolu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further upsurge in the socialist economy.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经济体系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本文从现代科技革命引起的社会经济变革入手,基于国际采购模式的国家区分理论,分析了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制定公司资源战略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君周 《法律科学》2008,26(6):62-69
科技的发展对法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证据则是这一冲击的直接体现。因此,法官如何审查科学证据保障审判的公正成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科学证据的审查逐渐形成了法官的看守职责。该过程经历了严格的弗赖伊规则,自由的联邦证据规则以及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多伯特规则等多个阶段。相比而言,我国现有的法律内容比较简单,有待完善。尽管存在诉讼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美国相关规则的制定及理论探讨对我国立法完善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