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推动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和新实践,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世界梦"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示,也是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拉美是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21世纪初中拉经贸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利益日益融合,中国与拉美国家已初步建成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人员交流的扩大,包括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拉双方的共同安全问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挑战的不断增加使中拉双方正在成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治命运共同体。但由于中拉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以及中拉身份认同的变化,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与拉美国家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推动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和新实践,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世界梦"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示,也是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拉美是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21世纪初中拉经贸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利益日益融合,中国与拉美国家已初步建成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人员交流的扩大,包括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拉双方的共同安全问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挑战的不断增加使中拉双方正在成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治命运共同体。但由于中拉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以及中拉身份认同的变化,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与拉美国家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朱芹  高兰 《东北亚论坛》2021,30(2):74-84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倡导的一种海洋叙事。海洋叙事是塑造海洋秩序与海权及捍卫海洋权益的话语体系。中国的海洋叙事一直较为式微,特别是中国海权在世界海洋叙事体系内常常处于被西方海权"代表"的状态。这严重影响着中国对历史性海洋权益的维护。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在海洋领域的发展,叙述着一种去霸权化的新型海权与新型海洋秩序,是海权从垄断走向共享、从传统走向新型的分水岭。在海洋命运共同体叙事下,中国海权的发展趋向是有别于传统海权的新型海权,是一种去霸权化的治海权,而非零和式海洋霸权。由于传统海权的惯性以及美国海洋霸权的主导,新型海权及其观念若要形成普适性共识,尚面临诸多挑战,但去霸权化的新型海权必将成为未来海权的时代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远古走来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凸显以"和"为本的"天人合一"理念。其特点是:在天下一家观念下,践行朝贡体系、"和亲"政策,以中国中原为中心,周边围绕中心转,在以"丝绸之路"为路径,呈现"万邦来朝"的命运共同体的盛况。东北亚命运共同体"返本开新","本"为"和","开新"为"与时偕行",继往"丝绸之路"开拓"一带一路",在结伴不结盟,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开放道路上,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局面,实现中国梦与世界之梦。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世界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中国梦",一个就是构建"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呈现,是中国在问鼎世界强国之际的政策表达,旨在回答"中国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之问。这一思想立意高远,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坚持合作共赢 携手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强劲改写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作为亚洲一员,中国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希与亚洲邻国通力合作,共同缔造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领导人多次深刻阐述命运共同体理念,全方位推进国际与地区合作。我国史无前例地专门就周  相似文献   

8.
中国命运已经与世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秩序重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历史进程。世界资本主义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引发严重后果,并形成锁定效应,使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卡夫丁峡谷",这将是未来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基本世情。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狭隘的意识形态偏见,包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展现出多重世界历史价值。本文认为,命运共同体世界将推动人类社会形成新的发展范式:一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为主导的政治范式;二是对话谈判、求同存异为主导的安全范式;三是合作互补、开放共赢为主导的经济范式;四是互学互鉴、多样共存为主导的文化范式;五是保护优先、绿色低碳为主导的生态范式。但是,命运共同体世界的形成应遵循双边命运共同体、多边命运共同体、区域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多层联动、循序推进的方式为发展路径,并要把握好虚拟共同体转型和命运共同体创建的辩证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无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导者、引领者和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9.
袁莎 《国际问题研究》2023,(2):26-41+123
作为全球治理的新兴领域,网络空间面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多重挑战。着眼于信息时代下的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命运共同体”新范式超越“零和博弈”旧模式,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须坚持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以把网络空间建设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安全、责任和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价值理念最有效的传播与内化方式是制度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应如是。何况,人类命运共同体本就有着合理的制度化缘由:首先,历史上的共同体都有相应的制度与组织实践,它们是构建、强化、维护共同体的必要力量;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基于"共生理性"而合理地借鉴理性选择与社会建构这两条制度化路径来开展制度设计;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化既可以缓解中国面临的意识形态压力,也能为国际社会的治理提供帮助;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制度化的实体组织和实践机制,如联合国改革与"一带一路"建设可分别在全球与区域层面"双轨"推进其构建进程。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制度转向",使其从"价值话语"发展为"制度话语"和实体形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2016年G20中日首脑会谈,是自2014年以来第三次中日首脑会谈,为改善中日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习主席主张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成为G20后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自2013年3月以来,习主席对"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阐释,希望为国际公平公正秩序构建新的蓝图。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冷战中大国争夺主导权的思维,是关于国际秩序的新主张,对中日关系的顶层设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今后,中国与日本应以"命运共同体"为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努力使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再正常化"发展的轨道,并与东亚各国一起增进共识,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道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两大支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维护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秉承聚同化异、平等对话、合作共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和国家间贫富差距拉大、国家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更为复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决策和国际形势增加新的变量。世界之变促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域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大国国内政治与国家政策变化导致全球治理在多方面发生改变。中国一直以来以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度变革、开创全新的合作模式与合作理念并广泛参与多领域治理进程。当前,为应对大变局,中国创新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包含以“合作共赢”为驱动探索理念创新、以“开放包容”姿态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促共同安全治理的实践创新和以“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并率先在认同度高的领域发掘合作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作为一种世界秩序观,其可行性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为解决当代世界秩序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合理的思路,该思路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其他世界秩序观都需要回答的问题,即如何确立良性世界秩序的主题、合法性根基以及正当性诉求。由"天下主义"与"世界主义"两种世界秩序观开启的世界秩序想象,恰好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反思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从疏离到参与再到引领的变化。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是中国成为全球治理进程中的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主要表现。通过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对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指导理念,基于自身国内治理经验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寻求全球治理体系的增量改进,借助有利的政治机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受逆全球化浪潮影响,特朗普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中国方案以及整个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新形势下,中国坚定地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维护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持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张玉环 《国际问题研究》2023,(1):30-52+131-132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形势,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新理念。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要义,包括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理念指导下,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取得突出成果,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不久,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就开始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都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论述过有关通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思想主张.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对如何通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以期实现人类社会长期和平、和谐、繁荣、发展的思想主张与理念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并尽力付诸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18.
极地、深海、网络、外空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新疆域,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注。当前新疆域治理面临着治理共识赤字等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全人类共同发展为目标,倡导共存、共建、共享等价值理念,其独特优势在于这一思想能够兼容不同的价值理念并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与新疆域的治理需求高度契合,有利于解决新疆域治理的主要矛盾。国际社会长时期的和平状态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使得新疆域治理的差异具备可调和性,也要求更大的包容性,这使得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新疆域的国际治理成为可能。国际合作是在新疆域治理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路径。作为新疆域国际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积极倡导在新疆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维护和平价值、支持联合国主导等方面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19.
当下全球化进程进入动荡而曲折的平台期,全球村呈现"蜂窝化",大国之间在重大全球性议题上共识破裂,全球价值出现严重赤字。新冠肺炎的全球性暴发凸显了这些问题。要引导全球合作进入更高水平,有效应对影响到人类共同命运的问题,亟须构建更具有包容性的全球价值理念来弥合纷争。本文分析了全球村"蜂窝化"的成因、维持全球化平台期的力量,总结了全球价值理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批判地讨论了已有的传统和现代两种"中心—边缘"价值扩展路径,认为这两种路径虽然都曾经存在过,但有明显的中心论倾向,不适用于当下的全球价值理念塑造。中国大力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着眼于人类共同发展的整体性思维,代表着一种新的全球价值理念塑造路径,值得深入探讨、广泛传播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20.
外交战略思想研究是关于世界大势研究的学问。当代世界大势源自于由世界万事万物的"一物两体"性造就的世界多元共生性。当代世界多元共生性为当代世界大势既开辟了逻辑演绎的原初性,又提供了动力原初性;既开创了全球性共生关系网络结构体系建构的历史过程、全球化演变过程,又让历史跨入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过程。因此,当代世界在寻求全球体系与国际体系矛盾对立统一过程中持续打造全球性共生关系网络结构体系公正合理性、包容开放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多维、多层次、复合性凝聚体系的过程。蓄大势要立足于当代世界的多元共生性,谋大势要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审大势要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