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肖小芳 《求索》2010,(9):103-105
从道德与法律关系视角出发,德沃金对法律正当性的论证遵循着从本体层面深入实践层面进行铺陈的脉络。其论证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存在着理论缺失。  相似文献   

2.
德沃金的"法律原则论"实质上是一种法律推理理论,对该理论的理解需要把法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德沃金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封闭/开放"二元系统。既封闭又开放的法律系统并未违反矛盾律,恰恰是保证法律自治和完全性的必要条件。"法律完全性"是德沃金法律体系的理论预设;"唯一正解"是该理论的价值归宿;"法律原则论"推理方法是沟通"法律完全性"并单调性地指向"唯一正解"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曾言:"法官除了法律就再没有别的上司。"在现实的司法生态下,尤应强调法官的守法意识和护法精神。美国学者德沃金指出:"法院就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是帝国的王侯。"这是他的名著《法律帝国》一书的解题之笔,表述了法官在法律帝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尽管德沃金的这一论断不无夸  相似文献   

4.
黄杨 《前沿》2002,(8):118-121
“德主刑辅”是中国传统“德法兼治”的主导倾向 ,“封建礼治”是中国“德主刑辅”的历史根源 ;“法主德辅”是西方传统“德法兼治”的主导倾向 ,“民主意识”是西方“法主德辅”的历史根源。中西方传统“法律”的历史差异在于法律的来源不同、法的约束力不同、权力的制衡不同、奉行的宗旨不同 ;中西方传统“道德”的历史差异在于道德的权属不同、道德的观念不同、主体的个性不同、道德的存量不同。  相似文献   

5.
康德平等思想是德沃金平等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德沃金的平等思想是对康德平等思想的继承与超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康德尊重人的原则是德沃金重要性平等原则产生的源泉,但德沃金平等思想较康德平等思想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与接受;其二,德沃金的权利平等观深受康德权利平等观的影响,但德沃金较康德更强调少数人的权利;其三,康德与德沃金共同关心的主题是如何把公民当作平等者来对待,但德沃金较康德更注重实质平等与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市场经济实践中频繁涌现的法律不及、道德无力的“无政府”秩序混乱现象,给传统的法律与道德社会调控角色及其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在健全法制方面,应构建法制形式合理与价值基础相统一的现代法制;在强化德制方面,应奉行道德制度化建设;同时,要在法律与道德之间构架起第三种力量。  相似文献   

7.
法人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法人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行为规范体系。与自然人道德相比,法人遣德在行为主体、行为规范和行为责任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法人过德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事物,加强社会主义遣德建设必须重视法人道德建设。重视法人道德研究是拓展和深化道德理论的需要,重视法人道德能动作用是维系社会生活秩序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法律性与人性会有一定冲突,冲突源于道德与法律互动的历史进程。法和德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现实社会中它们也有不同的功能领域,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分清法律与道德的功能范畴,厘定其关系,实现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与良性循环,也就廓清了法治理想主义的迷雾,把握了法治国的理想与现实。  相似文献   

9.
以“清华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名义撰写的该书《编者说明》介绍说:“2002年5月,美国法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教授应邀来京参加清华大学法学院德沃金法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并于会后访问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香港大学。德沃金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两篇学术演讲,返国后不久复于《纽约时报》刊行其中一篇,畅谈访华观感。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律不一样,不能靠强制的力量来实行。道德的养成主要靠人们的自觉追求。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以学立德。学习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法律以道德为基础,在立法上以其为价值原则,在运行中以其为外在支持.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充分尊重既存的道德事实,发挥"德"法"兼治的作用.为了给立法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原则,我们必须对当下的道德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2.
张学忠 《中国人大》2012,(14):25-26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仅是个法律问题,同时也有道德因素,要坚持“法;台”与“德治”相结合,因为“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关于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精神是一致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基础,而法律规范又反过来强化和维护道德规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德为法之魂,法为德之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行的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这就从法制方面和道德方面向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回顾了道德与法律的历史渊源,指出了我国在21世纪初已经迈出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实际步伐、阐述了公安法制与公安道德相结合的具体要求,强调了在“依法治警”的同时,必须“以德建警”。  相似文献   

14.
德沃金的政治平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纳德·德沃金 (Ronald .Dworkin1931- )是当代美国声名卓著的法哲学家 ,权利论的代表人物。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德沃金在权利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平等论的正义理论。德沃金的平等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政治平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富有新意的探索 ,别具一格。在西方学术界 ,有学者已经指出 :德沃金的著作和罗尔斯的著作同样重要。一德沃金从分析民主理念开始谈政治平等问题。一般而言 ,“民主即人民的统治或权力”。通常表述为 ,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西方民主理论一般称之为“人民主权”原则。但在西方民主史上 ,对“人民主权”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良德之治"。当前,社会存在泛道德与去道德的两极倾向、道德高标的尴尬与次道德的丧失、公德与私德的混淆、公民道德与政府道德的不平衡等道德困境。实现"良德之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道德与法律、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及公民道德和政府道德之间的关系,以道德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变迁中,当公共领域里,利益矛盾直接而尖锐,主要须靠法律调节的情况下,道德-法律关系发生着重大变化.这个变化的表层是,道德论地位日益缩小,论作用逐渐减弱,从社会调控的前线退居二线;法律论地位日益扩大、上升,论作用日益强化,进入社会调控的第一线.这个变化的深层则是,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或灵活,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都是如此;而法律则是体现道德之精神、灵魂的载体.可以比方说,道德是统帅,法律是送统帅去其想去之处的车子;或可用中国哲学的范畴来表达:道德是体,法律是用.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人可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为政当官.则垂不能一日按德。德是立身之本、为政之要,看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注意自己的言行,才有好的政绩和政声。“德成以谨言慎行为要”,在道德缺失、道德滑坡的严峻形势下,记得一个“谨”字,育德、养德、修德、成德,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18.
自由和平等的优先问题是历代法学家争论的焦点。在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上,德沃金试图调和二者,将自由和平等两种美德合为一体。德沃金所主张的资源平等是有条件的,其前提是一个开放的自由体系。但是如果一定要分出价值高低,那么德沃金主张平等优先于自由。  相似文献   

19.
德法合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治理模式,从西周时期到清朝末年,大体经历了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三个发展阶段。法律安定天下,道德滋润人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治中国建设要汲取传统法律文化的养分,德法结合必须渗透到法治各个环节:在法律制定层面,立法要体现道德的价值取向,用法律规范重要领域的道德,用道德改良背离情理的法律;在法律实施层面,禁止任何人从失德行为中获得不当利益,禁止符合道德的行为承受不利后果;在法律遵守层面,用法治教育助推道德素养的提升,用道德建设促进民众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20.
周德海 《桂海论丛》2012,28(2):44-48
在国内学术界,有学者试图依据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论,提出"德—法整合"命题,为在现实社会中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提供理论上的根据和支持。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中,是法律统摄并涵盖道德和伦理,而不存在一个道德与法律之间"互动整合"的"德—法整合"关系。因此,从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论中寻找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思想资源,只能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理论的误解和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