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什么,目前哲学界仍见仁见智尚无定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几种规定的质疑的分析,考察哲学史上哲学与科学分化的历史行程,及与此相伴随的主客体观的确立和科学解决,作者认为以实践——认识为中介的主客体统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主客体统一关系的认识方面。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了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对科学技术有过系列的论断,其思想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其中体现的科学技术观,大致可以概括为本质观、价值观、进步观,三个方面,下面着重谈谈邓小平科学技术进步观问题。科学技术进步观是关于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规律的认识及其转化为生产力活动机制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人类认识(当然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规律、总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古代近代早期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科学观转向智慧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代科学诞生至今,人们大体上一直沿袭的是经典科学时代的科学观,即经典科学观或传统科学观。经典科学观质而言之是知识科学观:它只看到科学的一个维度,即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而无视或轻视充满情感和价值的作为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的科学;即使在所看到的知识体系维度内,它也把着眼点放在刻意追求科学知识上——甚至更为狭隘地只特意追求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即实用知识——而对科学知识中蕴涵的思想精髓、精神价值和人文意义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4.
"列宁主义观",是指人们关于列宁主义认识的基本观点或看法。列宁主义诞生以来,形成了种种列宁主义观。研究列宁主义观历史流变的启示是:要深刻理解列宁主义的历史地位;要全面把握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要真正认清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确立并坚持科学列宁主义观的基本路径是:学习与理解相结合——真正掌握列宁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张银 《传承》2010,(3):48-49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自由问题始终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将自由与能动的社会实践相联系,第一次把自由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给自由以科学的解释,从而实现了自由观上的革命变革,在哲学史上确立了科学的自由观,为人类追求自由指明了正确的道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还为我们正确认识资产阶级自由观,划清与资产阶级自由观的界限,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一、实践的自由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实践的科学的自由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一概括突出强调了人类的社…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现实,已有了40多年的历史。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路,回顾40多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历程,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唐璐 《传承》2012,(10):36-37
毛泽东的实践观是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而提出的科学的认识论思想。《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是一篇讨论认识与实践关系、知与行关系的重要文献。《实践论》一文不但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到今天,其阐明的哲学原理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文章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一种崭新的马克思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了认识论中,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哲学及其实践观主要着眼于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把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化为实际行动,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社会实践这一飞跃中的中介环节问题。邓小平善于从实践和现实的发展中发现和总结新鲜经验,经过提炼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12.
唐鸿 《传承》2011,(18):31-33
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为主要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积极投身于所在国家的社会改革和政治革命运动,从而形成了独具政治向度的实践观。一方面,将组织视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形式;另一方面,将无产阶级政党置于实践主体的核心地位,其实践观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的政治实践理论。  相似文献   

13.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和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提出的实践概念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这就是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再到实践唯物主义,这几个发展阶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过程。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具有客观性、能动性、革命性、历史性、社会性的基本特征,正是实践所具有的这些基本特征,才使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有别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理论传承和实践创新,当今我们党全面深入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实践观的精髓实质,科学地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充分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使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彰显出强大的当代中国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科学治安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生动实践,是有关治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分析科学治安观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来源,实践科学治安观,一要更新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理念;二要有序推进警务改革和创新;三要全面履行公安职能。回顾桐乡公安实践和探索科学治安观的过程,我们可以初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科学治安观是和谐社会构建中公安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改革创新是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特色公安是公安工作的优势和生命力所在;统筹兼顾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孟琦 《岭南学刊》2009,(3):106-109
从整个人类自由自觉劳动的类本质到社会群体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群体本质再到现实个人以实践为存在方式而不断生成的个体本质,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在形成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的论断看似说法不一、前后冲突,实则是以实践为其基点环环相接、层层深入,并以其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切入角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实现了从批判继承到自我超越。马克思研究问题时的批判精神和现实关怀,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繁荣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乃至建构中国当代人文精神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科学矫正观的出场,需要进行深刻的哲学阐释,正确认识其哲学基础、哲学背景和哲学价值。以哲学的视角,审视当下的矫正实践,促进科学矫正观的构建,为罪犯矫正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科学矫正观是对传统改造模式的哲学反思和扬弃,实现了科学矫正与传统改造的哲学对话。  相似文献   

17.
鲁碧华 《人民论坛》2013,(12):190-192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对“社会主义”的描述是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直接理论来源,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又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二者的社会主义观具有同一性和承扬性,而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捍卫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践行上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1]认为社会科学是在一定的价值前提下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不能真正认识社会实在自身,并因此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之中.唯智主义是建构主义困境的思想根源,它是西方社会研究中的一种旁观倾向,预设了抽象主体在外部从不同的视角透视社会实在.超越这种旁观倾向,从实践观出发,把社会视为实践者的活动,就可以揭示作为社会实践中介的语言与社会实在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论(科学语言)可以把握社会实在.  相似文献   

19.
卢永和 《求索》2007,(6):167-169
本文认为,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阐释而抽绎出来的经典文艺学具有很大的理论片面性,无法阐释各类型的文艺活动现象;相反,它遮蔽了文艺生态的多样性。针对经典文艺学的理论局限,我们须以一种新的非经典的视野去拓展文艺学研究的学术空间。文艺学的非经典化不是对经典文艺理论的颠覆解构,而是在研究观念和方法上进行重新调整,以弥补它的理论缺陷,包括:重新审视边缘文艺观念;对文学史观的再认识;关注活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20.
梁春节 《传承》2014,(7):78-79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以往的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同时克服了其片面性和局限性,是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积极扬弃,以真正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真正基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形成了科学的理性观,即实践理性观。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马克思的新型理性观本质上就是实践理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