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归纳《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的重点内容,总结出目前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专门大法,以此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制定一部专门性的,综合性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律,这多年的期盼终于成为现实。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妇女界政治生活中的一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益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的保护需要一整套法律法规的特殊保障。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确保农民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定义,妇女权益包括政治、文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六大权益。妇女权益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然而,由于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传统的角色定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男尊女卑、男优女劣  相似文献   

5.
95世妇会和“北京 10”为我国广大妇女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为妇女合法权益提供了更有效的法律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妇女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分析探讨健全我国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完整法律体系,最终促进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制度以及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不足。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之一。明晰农民的土地权益,完善农民通过农民集体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方式,保障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应有权益,完善农民土地权益被侵犯时的救济途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现今理论界的重要课题,我们需要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运用法学研究方法从权利义务的平衡入手,解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财产权益和利益保护的问题,在这其中特别强调从宪政的维度对农民基本权利的保障缺失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敏 《海南人大》2009,(6):35-36
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改。为了与上位法保持一致,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进行修订,并于2008年11月28日经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省妇女权益保障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的出台,是我省妇女界的一件大事,对全面推动我省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编辑导读     
针对目前有的城市提出“人口准入”提案,朱美娟认为,“人口准入制”的实质就是“人口甄别制”,是不符合正义的,与自由相对立的,是否定平等的。目前解决北京人口过渡稠密的问题,应当借鉴大禹治水的思路,采取疏导的战略,而不是采取堵塞的办法。具体地讲,应当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公平和谐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尽量争取达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均衡,争取公民可以尽量就近就业、求学和享受文化娱乐等。这才是合乎宪法与法律精神的解决之道。朱美娟《人口准入制的法律思考》梅志罡认为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农民权益被损害的问题,是一个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形成的特殊群体,现已拥有2.5亿成员,他们对国家、社会贡献巨大,但尚未得到独立、平等、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实现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立法保护,符合人权保障、法的正义价值、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有法律和实践创新有机整合的要求,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民陪审员法的功能定位是在司法领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实现司法民主,公民有序、有效地参与司法是司法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司法民主的必由之路,陪审制的制度设计应体现“平民化”。人民陪审员制度属于参审制,陪审员和法官在审判权上无分工,都具有事实认定权和法律适用权。由于陪审员缺少法律知识和专业训练,难以实现有效参审,不能消除“陪而不审”的痼疾。为发挥陪审员参审实质作用,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着力提升陪审员法律素质,在选任上“精英化”,都使得陪审员“法官化”,偏离了司法民主的方向。人民陪审员法体现了陪审员“平民化”的倾向,有利于实现司法民主,但也存在适用范围过大、事实和法律区分不明等问题,应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逐步实现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萨特为独幕剧《禁闭》(Huis clos)设置了三大主题: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禁闭;自由。或许由于“他人即地狱”这句台词的震惊效果,在以往的研究和接受中,“他人”主题较受关注。另外两个主题则常被忽略,或被讨论得不够充分。笔者认为,布景元素包括电铃、房门、温度、镜子、牙刷乃至听差角色等等。它们彼此呼应,有机地构成了一整套主题隐喻系统,作为主体的处境为剧中人物提供展现“自欺”的舞台。从这些布景元素入手,重新阐释这三个主题的哲学内涵及在该剧中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澄清。  相似文献   

13.
贿赂犯罪罪名体系与治理结构的构建,是“中国式”腐败治理理念、智慧、资源与立法技术的结晶。中国特色罪名体系的发展,始终围绕扩张犯罪主体类型而展开,形成了“分体式”发展模式,却忽视了对行为类型的重新识别、拓展以及规制对象的有效性等问题。在“分体式”罪名体系中,贿赂犯罪的治理结构以对价关系为基础设定罪名结构;以结果本位为基础设定评价基准;以差异化治理策略为基础设定配刑原则。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对罪名体系建设原理的代际更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在体系建构基础上,应当实现由单一“分体式”立法向“分体+分层”立法的转型,引入行为类型的立法导向;在要件设定基础上,实现从以对价关系为中心向以公权伦理为基础转向的完善;在犯罪治理结构上,实现从“差异式”治理走向“全链条式”“同一性”治理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The article throws light upon the emergent situation in England near the close of the 19th century, when the necessity to “import” Russian literature, particularly of the prose of A. Chekhov was gradually becoming a prominent factor i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Europe. Figured in this process of the reception of Russian literature, intermediaries from both Russian and French literary circles become the objects of special attention. The Russians, such as L. Tolstoy and O. Novikova, are given as examples of those who played key roles in direct literature contacts between Russia and England, meanwhile, the French authors, like Maupassant and Zola, are considered as the front runners for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literatures. The typological parallels between Russian and English literature are explained through A. Veselovsky’s theory of the “meeting of opposing currents”. The concept of a double, complex reception of Chekhov in England will be developed. On the one hand, Chekhov’s reception will be linked with his evolving reputation in Russian criticism (first, “Russian” Dickens, later “Russian” Maupassant) and, on the other hand, associated with the multiple, potentially conflicting needs of the English literary community (including writers, critics, and readers). These responses can be identified in part by those English participants attending to contemporary French influence in the Russian “flood” and others approaching uniquely English problems by directly seeking out Russian literary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发起的治理实践在行动方向上有两种倾向:强推动与弱推动;在行动结果层面,又存在两种面向:无效与有效;在行动过程中为确保有效治理,常常需要整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各自优势。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综合运用规划政治、干部考核、小组机制、情感治理、一把手负责等策略,党政体系、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被整合调动,有效治理呈现出别具特色的双重实践逻辑。有效治理的双重实践逻辑,确保了政府行动的合法性,同时为制度自信与治理现代化提供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在西部大开发中占重要地位,是保障大开发战略正常进行并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我国现有相关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不能完全满足西部大开发的现实需要,制度创新是必然选择。应在坚持完善现有制度的前提下建立资源存量和使用量公示制度、西部资源评估预警制度、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使用者资质审查制度、资源区域监督管理目标制度、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建立以区域或者流域为对象的监督管理机制、环境资源使用信息公示制度、环境灾难群众自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广西政法工作者是维护广西社会稳定和促进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广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 ,加强广西政法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很有必要。文章认为 ,广西政法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 ,为此 ,文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广西政法工作者继续教育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e current criminal law on loan defrauding is flawed. It requires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On the basis of an empirical research into the precedent loan defrauding ca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elf-responsibility theory, this article advocates the timely decriminalization of the borrower as the victim and calls to account the lender’s legal responsibility. Legal enforcement on negativ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practical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provides support for this measure. The rationale of the decriminalization of the borrower and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lender should be ensur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a legally prescribed punishment for a specified purpose, instead of any arbitrary expansion of its application. Its purport is to seek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borrower and the lender in their interest relationship, so as to solve actual problems such a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in practice,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both sides’ legal interests, and is an innovation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的空间感在近代发生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转换。宗白华堪称这次转换在理论方面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中国美学研究中,空间意识或空间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将他的生命哲学与艺术意境理论连接起来。空间感固有的“动”与“静”“实”与“虚”的整体结构关系的重心,在宗白华的中国美学研究中发生了一次由静到动、由虚到实的转移。这一转移首先是西方现代生命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对话的产物。中西对话又被特定的文化氛围所提出的主题所形塑。这个主题即是近代中国“道德革命”以来逐步形成的由概念到个性的道德主题。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画空间感转换的深意在逻辑和历史两个层面上就能够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当前法规对如何认定与处置“套路贷”犯罪作了规范与要求,但对该类犯罪的衍生形态“套路借”犯罪的处罚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这在客观上会影响并制约对“套路贷”犯罪的打击效果。鉴于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有必要对“套路贷”及其衍生犯罪的深层逻辑展开分析。利用逻辑具有结构性的特点,对“套路贷”犯罪的逻辑内涵、逻辑前提、逻辑构造进行深入研究,即对构成“套路贷”犯罪的结构要件与方式要件,以及确认此类犯罪的基础事实与特别事实,形式事实与内容事实展开分析。并由此发掘治理“套路贷”及其衍生犯罪的底层逻辑,即以行政规制为逻辑起点,以金融规制为重要环节,关注证据标准,明确违法与犯罪的区分,同时做好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