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塞尔维亚地处欧亚十字交汇之处,地缘优势十分突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一环。由于华侨华人移居塞尔维亚的历史并不长,学界对其关注和研究甚少。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华侨华人移居塞尔维亚的最初目的多为经济考量。但是,在移居塞尔维亚后,华侨华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在政治上起到了增信释疑,推动中塞两国关系发展的润滑剂作用;在经济上起到了联通中外以及塞尔维亚与周边国家市场,促进中塞两国以及塞尔维亚与周边国家经贸发展的黏合剂作用;在文化上起到了促进了中塞两国文化相互借鉴,彼此交融的融合剂作用。华侨华人在塞尔维亚这一系列"现身说法"均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密切吻合,从而有效地助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塞尔维亚的成功落地与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在塞尔维亚的成功落地及建设也为华侨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在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史中,华侨华人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华侨华人特别是华商对于促进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起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关于拉丁美洲华商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拉美华人经济和华商的历史发展进程主要分为两大时期:早期拉美华侨华人与华人经济的兴起时期(1840—1945);战后至21世纪的拉美华侨华人与华人经济发展时期(1945—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企业不断走进拉美,拉美华商团体在中国企业投资中起了重要的助推和桥梁作用,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晋江是一个山海兼具的县级市,晋江人民自古就有向海洋发展的传统,在福建海洋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明中叶以后,晋江人民大批移居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遂使晋江成为我国著名的侨乡。历史与现在,晋江籍华侨华人为我国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推动了祖籍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当下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晋江籍华侨华人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本文以晋江籍华侨华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的作用。论文指出,晋江籍华侨华人具有人数众多、社团林立、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和精英荟萃等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真实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国与居住国的良性互动;为中国经济发展继续招商引资,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实现国际化;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搭建人文交流网,使他们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4.
杨超 《八桂侨刊》2011,(2):60-64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老挝的新华侨华人在中老经贸合作、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对中国软实力的建设、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应多发挥新华侨华人的优势,开展民间外交及文化交流,促进中老两国的友好交往。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话题在众多学者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热潮,近年来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研究不断增加并且深化,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侨华人的潜力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侨华人的作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华侨华人的影响分析.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简称澳洲统促会)于2000年7月在澳大利业悉尼市成立,宗旨是团结海外华侨华人共同努力推动和支持中国海峡两岸的统一,增进澳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和促进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米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7.
自2017年新西兰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后,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人文、信息等领域的接触范围大大拓宽,在合作机制、高层交往、经贸关系上的发展程度不断加深。新西兰华侨华人把握这一大好机遇,发挥其融通中外的优势,以个人、企业、社团组织为网点,构建起跨国社会空间,积极推动中新间的政策沟通、经贸畅通、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出独特力量。不过,新西兰华侨华人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西方反华情绪和种族主义回潮、新西兰社会对华好感度下降等挑战。中新应从政治机制、经贸互利、舆论引导三方面来加以应对,鼓励新西兰华侨华人助力“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从当福州市委书记,再到当选国家副主席直到当选总书记后,一直关心海外华侨华人,并作过许多论述。习近平侨务论述的主要内容是:华侨华人为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华侨华人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华侨华人具有爱国情怀,是中国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在"两个一百年"建设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习近平侨务论述由七部分构成其体系。即是"奉献论""爱国论""机遇论""创新论""纽带论""优势论""大侨务论"。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刻理解侨务工作、侨联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最广泛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在20世纪,华侨华人问题曾经四次引起学术界关注。第一次是20世纪初南非华工的问题;第二次是一战后欧洲华工问题;第三次是20世纪50—60年代东南亚国家出现"排华"问题;第四次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崛起与海外华侨华人关系问题~①。每次华侨华人研究成为研究热点时,都有大量高水平研究著作问世。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发展日益密切,华侨华人研究掀起了新一轮高潮。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国学界开始重视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但拉丁美洲的华侨华人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高伟浓教授撰写的《在海之隅:委内瑞拉与荷属加勒比地区的华侨》(上下卷)(以下简称"《在海之隅》")于2019年4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对拉丁美洲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新的突破和补充,开辟了该地区华侨华人研究的新篇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改善该地区乃至世界华侨华人形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老挝语中,中国人的发音是"Jeen",音同于"金"。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老挝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谋生或寻求发展,也给老挝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金"。这批定义为新华侨的群体在老挝社会中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这势将成为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关注点。近来,笔者有幸前往老挝一趟,对当地的新华侨有了初步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群关系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认真吸取苏共亡党的教训,充分认识目前党群关系面临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罗昆  李煌明 《思想战线》2005,31(6):87-90
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不仅是儒家中的精神境界问题,而且也是儒家的至乐问题。与道家和佛家相比,儒家的至乐———“孔颜之乐”,既有与其他两家相似之点,也有其相异之处。通过比较儒、释、道三家关于“至乐”观点的同异,可以清楚地认识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是区别儒释道“至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充分利用民族主义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的重要功能,中国共产党则强调对民众的开放和吸引,并以此作为追求民族主义目标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依靠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路线,使民族主义由于融入了大众性的内容而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促进功能。这虽与当政者要求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主张不一致,但却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价值取向,造成了当政者在民众面前的被动,也由此影响到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新闻自由权和隐私权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主要是由于权利主体利益的冲突、权利主体的不对等以及法律规定的不完善,解决二者的冲突就要遵循隐私权优先保护原则、涉及公共利益权利让渡原则和新闻自由权的抗辩原则,同时建议从两个权利的法律地位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两方面解决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警政是对有关警察的国家和政府事务的统称。中国警政史的研究内容是:以治安问题为起点,以警察职能为核心,具体考察中国历史上各种警政思想、警政机构、警政措施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警察职能的行使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揭示中国警政制度的产生、发展规律。从时间上看,中国警政史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国警政萌芽、发展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警政史,应该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版图作为标准。在学科性质上,中国警政史属于史学的专史范畴。但在中国警政史学内部,也可区分出中国警政通史、断代警政史和专门警政史。  相似文献   

16.
至今仍然传承在黔桂两省区交界处的壮、瑶等民族的铜鼓艺术、蛙神崇拜以及民间歌咏习俗,具有重要的作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价值,很有必要将其中的一些文化元素融入体现区域族群生存智慧和文化理想的现代生活空间的建构之中,让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在新的衍生载体中焕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7.
侦查的目的、价值与功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它的探讨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本文以侦查的定义为出发点,对侦查的目的、价值:功能逐一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侦查的目的、价值、功能三者的关系,从而全面系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贫富差距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辉 《思想战线》2005,31(6):1-6
贫富差距的程度与社会和谐稳定状况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中国急剧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开始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公平优先的二、三次分配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安全阀”,疏通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的通道,降低因“寻租”和“共谋”等滥用权力的行为造成的贫富差距对弱势群体带来的消极影响,不仅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东西差距问题与政府政策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转型时期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问题,并力图揭示区际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供给之间的关系。论文主要分析了东西差距的表现、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缩小东西差距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