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用模糊和语用歧义是两种言语策略,在具体的讨论中把两者混淆起来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语言结构的外围因素——视点来考察这两个策略,会使它们的生成原因及其之间的区别变得明朗起来。其区别表现在:语义边界的不同、语义确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不同以及语义理解的方式不同。其在言语中体现着"礼貌原则"的语用顺应性、人价值观的趋好性和趋美性以及言语矛盾规律的艺术性等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了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其中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推向了新高潮。作为当代中国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可以时刻安住当下,拥有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达到面对何种境遇都能“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审讯以言语交际为表现形式,审讯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语言运用。实践中由于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突出,抗审现象普遍存在,侦讯双方的对话往往充满了"火药味"。审讯中侦查人员问话语言具有权力优势,因此,在问话中往往直接提出要求、指令甚至是命令,有时还会做出批评、谴责、威胁等语言行为以实现其对审讯的控制。审讯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言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着话语权不平衡、信息传递方式一元化、问话语言偏向、有罪预设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审讯中引入"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树立应用"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进行审讯的理念,促进会话沟通中的"合作",并适当引入赞誉、同情,发挥"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在审讯中的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今日之人类境遇,从根本上说乃是一种工程境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程哲学可以从"第一哲学"的深度和高度来深入研究,这对当下死气沉沉、急速坠落、影响日衰的哲学研究亦是有益的。在技术治理理论的视域中,大工程是技术治理的重要战略之一。2018年8月,在《光明日报》上一篇短文中,我提出中国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工程师时代"或"工程时代"。而作为时代  相似文献   

5.
《周易治要》居《群书治要》之首,其修身思想通过圣人行易为榜样而展现。首先,"极深研几"是圣人修身的心法,从心念善恶毫端予以觉察、控制,保持心念纯善则言语行为自然不邪,此其修身简易之道。其次,"崇德广业"是圣人修身的一种境遇实现,以至德而处尊位,内圣足以外王,以致德化百姓、天下太平,此其修身变易之道。第三,"久于其道"是圣人修身的本质属性,圣人之修身为常道,如天地恒久不变,不会因为境遇顺逆发生变化,此其修身不易之道。总之,圣人由天象而深察自然规律、人性本质,进而正心以修善一身,以一身善德随着境遇感化一家、一国,乃至天下。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其"政治遗嘱"即晚年留下的三封书信和五篇文章中,集中论述了文化建设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所占据的"重心"地位问题。他从完成社会主义经济过渡、提高国家机关运行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作风的客观需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重心"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同时,还从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文化遗产以及应建立怎样的国民文化教育制度两个方面,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途径。尽管列宁所处的时代条件迥异于当下中国的历史境遇,但其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重要性和可行途径的许多论述,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仍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赫尔的普遍规定主义伦理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是当代元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所创立的“普遍规定主义”将西方元伦理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本文从探寻赫尔的研究思路出发,着力剖析了其关于道德语言的规定性和可普遍化性等思想,扼要描绘了其“普遍规定主义” 伦理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之作了概要式的评价、批判。  相似文献   

8.
作为"80后"女作家,孙频近年来表现出强劲的创作势头,尤其是2018年出版的小说新作集《松林夜宴图》,更是呈现出严肃的哲学之思,且此种思考皆建立在对时代世俗生活以及当下女性生存境遇的细致观察和感受之上。由此,孙频的写作不仅溢出了"80后"写作的范畴,也在某种程度上将新世纪知识女性写作往纵深处作了拓展。  相似文献   

9.
吴正荣 《人民论坛》2010,(7):242-243
老庄"大美",实质上是指形上之"道",或由形上之"道"显现出来的"本源之美"。在老庄美学体系中,个体需要特定的生命超越,才可以感通"大美"的存在。依据老庄"道在一切中",以及"道器关系"的思想,这种感通发生的同时,亦即"大美"以一定的形象形之于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具有"东方经验"美誉的调解制度,在当下存在"迷航"的倾向,究其原因在于偏离调解的本义。而归正调解的航向,需要合乎三个基本维度,即合乎法律之维、合乎契约之维、合乎人性之维。破除调解当前迷思的固本之策在于调审分离,使调解回归调解本义——建立非诉讼化的调解制度,同时使审判回归审判本色,发挥调解、审判各自其本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论说"是先秦诸子为实现各自理想所采取的重要手段。论说主旨和所面对的论说对象的同异决定了诸子某些具体的思想内容的同异。孟荀二子在阐述人性论时,主旨同为实现儒家理想,所面对的对象也都包括了"在上者"和"庶民"两种对象。从这种视角出发,二子在人性论上的观点之同异可以被再解读。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发生在泰国、乌克兰等国的政治动荡,以及此前"阿拉伯之春"不尽人意的效果,让很多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少了一份浪漫,多了一份现实。应该说,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在理解"民主"这个概念时存在着深刻的误区;很多人变成民主的坚定拥护者,恰恰也是由于掉入误区所致。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民主的价值维度和其制度维度之间的张力,来进一步澄清当下流行的民主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长期以来围绕儒学与民主关系的种种争论所存在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3.
老庄"大美",实质上是指形上之"道",或由形上之"道"显现出来的"本源之美"。在老庄美学体系中,个体需要特定的生命超越,才可以感通"大美"的存在。依据老庄"道在一切中",以及"道器关系"的思想,这种感通发生的同时,亦即"大美"以一定的形象形之于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阎建锋 《前沿》2013,(20):55-56
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在“现时”时间观保证下,以“临界境遇”为发生点,开始了个人生存历史观的展开,并进一步论述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交往,最后把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交往扩大到对社会文明的理解,表现其将存在哲学贯彻到底的思路.其存在哲学的思想促进我们思考和正确评价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境遇.  相似文献   

15.
龚敏律 《求索》2012,(5):117-119
中国当代作家面对语言,往往呈现出一种复杂矛盾的情感状态:一方面试图冲破语言带给他们的历史记忆创痛,在作品中书写语言暴力带给人的命运悲剧,以此反思中国的具体历史情境;另一方面,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语言暴力记忆的深刻影响,致使语言本身带有"文革"痕迹,也使得语言存在着阴柔化、复制性、单调粗糙的缺憾。本文试图探究中国当代作家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言语暴力叙事类型,探究他们在言语暴力叙事背后隐含的创作主旨和文化意图,以及与中外文学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中的任何人都离不开言语交际,并通过言语交际来传输信息、传播价值观。鉴于主流社会是语言的主导力量的,社会中使用的语言大多是主流社会认可、认同的语言,社会中盛行的价值观往往是主流社会主张、确认的价值观。本文通过对男性话语权利在言语交际中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言语交际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价值观,以凸现语言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性别观念及如何制约人们在性别问题上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7.
马京 《思想战线》2003,29(1):55-60
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定义以及语言实践、言语行为、指引性和参与性等理论方法的研究视野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把语言视作一种交际工具、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文化实践 ,即一种行为形式的语言观 ,使得这门边缘学科能够创造性地继续影响它所吸收养分的人文社会学科 ,同时对我们理解语言对于人类的意义有其独特的贡献。语言人类学是人类学背景下的语言和言语研究 ,是把语言作为文化源和言语作为文化实践的研究 ,是语言学的一种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18.
论警察言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言语是指警察在警务活动中,为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并争取良好的社会效果而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言语活动(完整的名称应当叫警察的口头言语)。警察言语,通俗地说也就是警察的话语交际,这一现象属于言语交际学解释和描述的对象。语言学家们已经公认,言语是一种对策,是应付社会交往的策略或方法,这似乎已点出了“说话”的实质意义,但是对于警察来说,言语行为还体现着一种责任,而同  相似文献   

19.
旧有的真理若要保有对人的心智的支配,就必须根据当下的语言和概念予以重述。人们在过去对旧真理所做的最为有效的表述,已日渐失用,因而也就不再含有明确的意义。尽管这些旧真理赖以为基础的理念的确当一如往昔,但其语词(甚至当它们指涉的依旧是我们在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时)却已不再传送它往昔的信念;其论辩的情境也不为我们所知悉:而且它们对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几平无力做出直接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何丽 《求索》2008,(2):62-64
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严格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潜存在人们脑子里的语法体系,属于个人现象;言语则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行为,属于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事实和心理系统。结构主义学派为求得抽象同质的语言系统而忽略现实中异质的语言现象以及欠全面的研究方式均会导致研究的瓶颈和障碍。现代社会语言学在对结构主义学术范式否定的基础上把研究重点放到了被长期忽视的“言语”上。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社会语言学和其它学派的关系,更深入的综观和思考社会语言学派,并阐释社会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