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证据取证的滞后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证据在案件中发挥重要的证明作用,但在电子证据的取证中,存在着立法滞后,检验机构不完善,缺少高素质的取证人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取证技术和取证流程标准等问题,削弱了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阻碍了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应针对电子证据取证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取证机构、人员、技术、流程等方面探讨规范电子证据取证的方法,为电子证据取证的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子证据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犯罪的出现而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诉讼证据,并且成为法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结合基层部门司法实践的需要,对电子证据的提取、审查和运用等,应该确立一些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犯罪取证的原则与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电子证据(electronic evidence)成为司法刑事案件中重要的诉讼依据。电子数据,一种超越传统的全新证据形式,逐渐成为刑事、民事等法律活动中的新型讼诉证据之一。计算机犯罪取证原则及步骤。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取证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犯罪的调查和电子证据的获取。目前,计算机取证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反取证技术则利用数据擦除、隐藏、利用系统漏洞或结合使用等方法,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虽然在电子证据取证的司法实践方面面临地位、收集、认证等问题,但仍有一定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电子证据取证的认识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关于电子证据的案件也日趋繁多,然而电子证据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被当事人接纳及法庭认可,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应尽快通过对电子证据有效分析,结合国外先进经验解决现有电子证据法律定位不准、当事人取证困难、证据完整性等一系列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子证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两者已渗透到社会的许多方面,甚至成为了一部分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部分,从而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产生了广泛影响,植根于社会的司法领域不可避免的会涉及、运用电子证据。由于电子证据精密性、脆弱性等多重特点,对传统的证据理论提出前提未有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电子证据特点的分析,在英美和大陆法系中电子证据规则比较研究基础上,对我国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电子证据规则等问题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刑事电子证据的取证应当遵循任意侦查原则、相称性原则、令状原则、合法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取证主体应当包括司法人员、电子技术专家和电子司法取证鉴定认证机构以及辩护律师.取证规则包括关联性规则、搜查扣押规则和可靠性规则.取证程序为强制记录和保存信息证据、现场勘查、搜查和扣押、保全和固定以及实时搜集.应当以此为框架构建我国的刑事电子证据取证程序.  相似文献   

8.
信息的飞跃发展使证据学研究乃至证据立法面临诸多考验。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确认电子证据的概念及特性的基础上,揭示了电子证据必须经过立法确认的事实,并指出了电子证据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以引起立法注意。主张将电子证据可以并且必须作为新的证据类型列入法定的刑事证据清单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电子证据成为法定证据种类,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如何使用电子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分析电子证据鉴真的美国经验,从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电子证据鉴真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对于我国相关规则的建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的工具或目标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多,因此电子证据(ElectronicEvidence)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呈堂证供.但这类证据易受损,取证要求性高,因此,计算机犯罪取证应根据其特点,遵循保护和勘查现场、静动态分析数据和提交结果等步骤,同时采用相应的取证工具、技术进行查询、分析和取证.  相似文献   

11.
刑侦工作中手机电子证据取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手机进行的各类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手机电子取证技术的相关研究对于打击与手机相关的各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手机电子证据在刑侦工作中的作用,并详尽论述了刑侦工作中手机电子证据取证的种类及固定提取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电子证据的取证是电子证据司法鉴定的前提和基础,取证获得的电子证据将在随后的鉴定实施环节中作为鉴定材料使用.电子证据取证的复杂性、技术性决定了具备电子技术专长的专业人员才能从事此类取证活动.明确鉴定人在电子证据取证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规范鉴定人的取证活动,保证取证获得的电子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取证主体合法性理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证主体合法,即收集、获取证据的主体限于法定司法人员,被我国传统证据法学理论视为证据合法性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素之一。虽然取证主体合法性理论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立法上并无直接、明确的法律条文倚为支撑,但却深刻地影响到我国刑事司法实践,被实务部门奉为圭臬并以之作为判断证据合法性的重要标准。依据取证主体合法性理论,取证主体限于法定的刑事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其他机关或个人均不具有取证的主体资格,其所获证据不具有证据能力,不得直接作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然而,由于法解释上缺乏依据、法理基础缺位以及法实践中导致的悖论,我国传统证据法学所主张的取证主体合法性理论其实并不是一项科学合理的证据学理论,应当予以扬弃。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证据包括电子化信息资料和计算机证据两类新型证据,具有技术性、复合性、多媒体性、无行性、脆弱性等特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较低,使用时要认真进行审查判断,去伪存真,以增强证明效力.  相似文献   

15.
电子证据具有不同于其他证据的特征。掌握电子证据的独特性质,有助于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工作中解决和排除涉及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质证、采信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计算机取证立法滞后:现行《刑法》规定范围过于狭窄,难以满足追诉的法律需要;电子证据定位存在争议,电子证据的证据地位尚未明确;计算机取证规范空白,计算机取证活动"无法可依"。应从以下方面解决我国计算机取证的法律问题:(1)修订现行《刑法》,适当扩大《刑法》第285条规定的客体范围;将《刑法》第286修改为"破坏计算机设备罪"或在"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中增加破坏计算机硬件设施的规定;规定计算机过失犯罪,增设计算机财产犯罪的规定和"滥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明确电子证据的地位;(3)创设《计算机取证法》,对取证主体、取证程序、电子证据鉴定和取证工具标准等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7.
论电子证据的特点及其对取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证明机制的角度来讲,电子证据并非是一种全新的证据,而是传统证据的演变形式.记录方式的特殊性是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最本质的区别,其他特性都受这一本性特点的影响.电子证据的收集具有一定技术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取证主体、取证内容、取证方法和取证程序等方面.所收集的电子证据要注意保持其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普及与发展,特别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全面加快,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涉及计算机系统的案件也与日俱增,电子数据取证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涉及案件的定性与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问题。通过对电子证据概念、特征的理解,解读电子数据的取证原则,提出现阶段电子数据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电子证据是互联网普及与现代科技发展孕育而生的新型证据形式,近年来电子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与作用有目共睹,人类已经进入电子证据的时代.但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质以及立法的滞后性,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领域滋生了规则滥用与审判标准不一等弊端.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9月出台了关于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的规范性文件,打破了电子证据规则适用的乱象,因此在电子证据规则领域统一法律适用乃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网络赌博犯罪电子证据具有的脆弱性、隐蔽性、高科技性、复合性、开放性、连续性等特点。要加强网络赌博犯罪电子证据的技术研究,充分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安部门收集、提取、固定、识别、运用电子证据的能力。同时,要加快电子证据立法的步伐,构建切实可行的电子证据规则,为惩治网络赌博犯罪提供有效的法律手段。只有充分运用技术手段、法律手段,才能有效地打击网络赌博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