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乙酰胺类鼠药(含氟乙酸,氟乙酸钠)是水溶性毒物,极性大,毒性也大.中毒死亡后在体内含量呈微.人及动物死亡后,难以用常见的TLC方法进行分析.几年来,经改进后的硫靛反应化学法,一直在各实验室办案中应用.该法对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案件鉴定起了很大作用.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及案件应用,笔者认为硫靛反应不是氟乙酰胺鼠药的专属性反应,有干扰,方法灵敏度低.仅靠该法出现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均不能对检材作肯定或否定结论,应配合其它方法或案情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中毒死亡小鼠的致死血浓度、靶器官组织、毒物蓄积库和死后毒物再分布的特征。方法采用灌胃法建立中毒小鼠模型,动态观察急性中毒组、亚急性中毒组小鼠的主要中毒症状和临床死亡时间。观察中毒死后小鼠各器官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死后0、24、48、72h甲维盐体内分布及死后再分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毒小鼠的致死血浓度和死后各时间点的血中甲维盐浓度。结果中毒小鼠均在灌胃后15~30 min内依次出现神经、呼吸系统症状。急性中毒组小鼠的临床死亡时间为(45.8±7.9)min,亚急性中毒组为(8.0±1.4)d。甲维盐的急性致死血浓度范围为447.164 0~524.463 5 mg/L。光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各器官组织均见明显的病理改变;小鼠中毒死后72 h内,血、心、肝、脾、肺、肾及脑甲维盐浓度变化具有规律性(P0.05)。结论甲维盐中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心、肝、肾、肺、脑和接触部位(胃),其主要蓄积库为肾、肝,甲维盐在小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3.
Liang M  Zheng N  Zhou L  Liu Q  Zhang HD  Zhuo L  Liu Y  Huang GZ  Liu L 《法医学杂志》2011,27(3):200-204
目的研究不同年份中毒案例的毒物种类、中毒途径、中毒方式等相关问题,为此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1957—2008年鉴定的607例中毒案例尸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99—2008年218例中毒案例中死者男性居多,30~49岁占50%,中毒以口服方式为主,意外中毒居首位,毒物种类以杀鼠剂、有毒气体、农药类位居前三位。与1983—1998年及1957—1982年的中毒尸检资料对比,不同年份间毒物种类明显变化,近年农药、氰化物中毒减少,杀鼠药、有毒气体及醇类中毒增加,毒品滥用激增。结论农药中毒是长期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类毒物,须对此提高防范意识;对联合中毒日益增多的趋势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214例中毒尸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毒死亡案在法医学尸检工作中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214例中毒尸检资料的统计分析,着力从毒物种类、中毒途径、死亡性质、年龄结构及农村中常见农药中毒尸体征象等问题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的资料源于本地区1987年以来受理的中毒死亡法医学检验档案,经筛选资料齐全的计214例;经调查证实及医院抢救或尸检后进行毒物化验其毒物种类明确的案例。1.性别男性78例,女性136例,男女比例为1:1·74。2.年龄见表1。3.毒物种类和中毒死亡性质214例中毒尸检涉及两类毒物,一类系农药中毒,另一类系抗疟药物中毒,农药中毒之…  相似文献   

5.
<正> 苯海拉明是一种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又名苯那君,可那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毒物分析中经常遇到苯海拉明中毒和中毒致死的案例,为此我们应用GC,GC/MS对体内苯海拉明及其分解代谢产物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中毒案件的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对中毒损伤评定却较少。近来突发性或群体中毒事件(如毒鼠强中毒),均需对中毒损伤程度评定进行评定,所以毒物中毒的损伤程度评定是当前法医临床学及法医毒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  相似文献   

7.
在法医实践中,判断是否中毒往往不是依靠服用药、毒物的量,而是考察实际吸收的量。出现中毒时血中药、毒物的浓度或引起死亡的血中药、毒物的浓度对判断是否中毒或中毒引起的死亡具有实际意义.文献报道的许多动物实验结果;对于了解药、毒物的作用和毒性大小很有意义,但动物和人的反应毕竟不一定相同。我们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1-4],中毒或死亡案例的个案报道和自己的工作,将常见的毒品、农药、化学试剂和治疗药物临床治疗血液浓度、中毒血液浓度、中毒死亡例血液浓度以及人体内半衰期以表格的形式加以汇总。影响毒作用的因素很多,且…  相似文献   

8.
随着法庭科学的发展以及近年来涉及毒品、毒物等中毒案件的增加,许多研究者对毒物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综述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状况,概要介绍毒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刑事毒物品种繁多,且一些具有较强药理作用的新药制剂也不断出现,尤其是当这些毒物进入人体后经水解、代谢所生成的新物质,其检测难度更大,更为复杂,加之对生物检材的处理、提取、净化一直存在一定的难度,故应用常规仪器,如UV、GC、HPLC、FTIR、TLC等难以解决,而GC/MS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带有大量的标准化合物谱库可进行自动检索,在刑事毒物检验中发挥了具大的作用。特别是当检材量少,毒物含量低,且经体内代谢分解,检验目的不明确时,应用它进行检测可获得较理想的结果,从而  相似文献   

10.
Liu L  Wei ZW  Jia J  Wang YJ 《法医学杂志》2010,26(5):357-360
目的研究氯胺酮及其代谢物去甲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家兔以氯胺酮0.15g/kg剂量灌胃,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和尿液,血清和尿液中氯胺酮及代谢物用GC-MS法定性、GC-NPD法定量检测,WinNorLin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全程记录实验动物主要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氯胺酮和代谢物去甲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均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ρt=121.760e-0.025t+0.980e-0.002t+4.579 e-0.021t,去甲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ρt=640.919 e-0.03t+1.023 e-0.001t+9.784 e-0.031t。血液中氯胺酮质量浓度达峰时间为(40.950±12.098)min,血峰质量浓度为(9.015±1.344)μg/mL,消除半衰期为(430.370±28.436)min。给药后30~240 min内氯胺酮在血清和尿液中的质量浓度之间具有动态平衡的中度相关性。家兔给药后30min出现中毒症状,120min后渐恢复正常。结论建立的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和参数...  相似文献   

11.
用GC-MS/MS法检验生物检材中的氟乙酰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属有机氟类毒鼠药,由于其水溶性强、易被吸收、毒性大。进食毒死的家禽、牲畜可引起二次中毒。近年来用此类药物进行投毒、误服和自杀的案件经常发生,已成为刑事中毒案件最常见的毒物之一。对生物检材中氟乙酸的检验,国内外均有报道,主要有硫靛法、液相色谱法和衍生化后的GC-NPD、GC-ECD法。其中硫靛法定性不可靠,液相色谱  相似文献   

12.
法医毒物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本文作者针对法医毒理学的任务、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将法医毒物动力学列为法医毒理学新的分支学科,并阐述了法医毒物动力学的概念、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内容涉及毒物动力学、死后分布、动态分布、死后再分布、死后弥散、毒物分解动力学、毒物死后产生情况等。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将解决中毒法医学鉴定中的许多问题,如尸体或活体中毒当时机体内毒物浓度的推断、死后腐败产生毒物与生前服毒的区别、生前服毒与死后染毒的鉴别、毒物进入机体时间、途径和方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为断肠草(钩吻)中毒死因判定提供参考数据和病理资料。对一例口服自制中药致钩吻中毒死者进行尸体检验、组织病理检验、毒物检验,采用组织细胞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进行病理检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对心血、中药汤进行毒物检验,查阅了钩吻中毒的相关文献,总结钩吻中毒的中毒情况、中毒症状及死后血液或组织中的含量。钩吻中毒死亡案例报道较多,但死后毒物学数据较少,本例死者中毒的毒性成分主要是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血液中浓度分别为77.4、30.3、37.1 ng/mL;脏器组织病理检验发现窦房结动脉狭窄、窦房结区心肌纤维化,钩吻中毒的典型特征。急性钩吻中毒,脏器组织病理检验难以发现典型特征,但中毒死后毒物检验数据的积累可为死因判定提供基础数据,为相关案件的死因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年龄、毒物种类、死亡性质、中毒途径等方面对596例农村中毒死亡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1 资料统计 本文资料来源于本市自1983年~1996年间受理的中毒死亡案件,每例均有完整的尸检和毒物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5.
在中毒或疑似中毒案件中,毒物鉴定对于提供侦查线索与犯罪证据、澄清案件性质、还原犯罪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液液萃取和分散固相萃取原理而建立起来的QuEChERS方法,由于其快速、简单、廉价、高效、可靠、安全等优势,正逐渐应用于法医毒物分析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本文综述了QuEChERS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提取和净化等过程中的优化改进,重点详述近年来QuEChERS方法在法医毒物分析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毒鼠强中毒的凋亡细胞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Cheng YB  Liu NG  Zhang JH 《法医学杂志》2002,18(3):137-139,14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在不同剂量下毒鼠强中毒后不同时间各器官的病理学变化,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指标。方法建立小鼠毒鼠强中毒的实验模型,通过常规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对小鼠毒鼠强急、慢性中毒后脑、心、肝、肾等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进行系统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机病理学图像分析;对中毒实验组的小鼠上述器官检材进行毒物分析。结果慢性中毒组小鼠在中毒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脑、心、肝、肾等器官凋亡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急性中毒致死组,且同一器官的凋亡细胞数在不同中毒时间段内有所差异,差别均有显著性;不同器官的凋亡细胞数的峰值在不同中毒时间段内亦有所不同。急性中毒组小鼠各器官的毒物分析结果为阳性,慢性中毒组均为阴性。结论慢性毒鼠强中毒,在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法医毒物分析难以检测的情况下,应用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可成功检测出机体的主要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表明小剂量、慢性中毒对机体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大白鼠短柄乌头急性中毒后(LD_(50)剂量灌胃),乌头碱在心、肝、肾、血、脑内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体内乌头碱含量甚微或检不出。30例大鼠LD_(50)剂量灌胃后,16例2h内中毒死亡。其肝、肾内的乌头碱检出率明显高于心、血、脑,且中毒表现明显。另14例于2h整处死,其肝、肾、血中检出较高。16例2h内死亡组肝中乌头碱含量分析提示乌头碱在体内代谢很快。此结果为法医工作中乌头碱中毒案件调查、检材提取、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舒乐安定在急性中毒家兔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检材中提取分离舒乐安定,采用薄层邑谱扫描法能准确定性、定量,适合于做微量毒物分析。对急性中毒家兔体内舒乐安定测定结果表明,血药浓度达峰值时,肾中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脏器。因此,在疑为该药中毒时,采集尿进行分析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毒性案件是法医学鉴定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中毒法医学鉴定的任务主要是解决是否中毒、中毒时间、毒物种类及毒物量、案件性质等。然而随着人们的医疗意识的增强.近年来由中毒后产生的医疗纠纷案件时有报道.尤其集中在患者的死亡是由中毒直接导致.还是由医疗行为的不当引起。这为中毒的法医学鉴定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中毒性案件的鉴定有时本身就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病史采集的不确定性及中毒者不配合治疗又可使这类案件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0.
士的宁中毒后损伤程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毒物进入机体达到一定的量,可致人死亡。一定量(甚至致死量)的毒物进人机体,经及时抢救治疗,中毒者可以恢复,部分毒物对组织器官有严重损害,愈后留有明显后遗症,也有部分中毒者愈后不留明显的后遗症。因此,中毒无疑是对人体的一种损伤。在中毒案件中,中毒者经治疗恢复的,其损伤程度的评定,是法医临床学研究的范畴。笔者最近对一起投士的宁致多人中毒案件中的中毒者进行了活体检验,现将一些中毒后出现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讨论。l案例某村妇与其大弟伍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