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皆发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社会结构变迁中沉淀积极因素,重塑中国精神?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置于"新时代"战略布局下的立体坐标体系中,从社会结构的视角,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变迁,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意蕴,是社会转型的题中之义。它旨在把社会结构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创新的一种分析视角,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政治学范畴带回到社会学中。使其既具有崇高理想图景,又具有社会学血脉,进而从社会结构转型的角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历史制度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新制度主义流派,它强调中观层面的制度是政治分析和政策研究的中心,认为制度和政策一旦形成后,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观对政策研究具有解释性意义,政策网络是中层制度的具体化,政策秩序的基础在于社会资本的培育,政策选择是遵循结果性逻辑和适应性逻辑的结果.历史制度主义的历史观对政策研究具有描述性意义,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了政策稳定和政策变迁原因,间断-平衡理论和否决点理论说明了政策变迁规律和政策阻滞的原因.历史制度主义的方法论对政策研究具有建构性意义,从三个层面解决政策研究的困境,架起历史制度主义与政策研究之间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系统探究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范式变迁历程、变迁机制与变迁逻辑,对优化当前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策范式变迁理论框架,以1986年到2019年年间中央层面颁发的511份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献量化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范式变迁与演变逻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范式经历了“规范化—市场化—集约化—战略化”四个阶段的变迁,每个阶段的政策问题、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各有侧重;理念转变和体制改革是推动政策范式变迁的主要原因,其变迁规律体现为政策问题由“基础性”到“战略性”、政策目标由“单一”到“多元”、政策工具由“严格管控”到“宏观调控”的演变逻辑。  相似文献   

4.
东亚地区民众宽容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容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中(包括台湾)、日、韩三国民众的宽容状况及其变迁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除了日本在三个领域均处于最高水平外,中国大陆、韩国和台湾在文化宽容、社会宽容和政治宽容的分布上并不均衡。此外,本研究还对三种宽容的变迁作了分析,结果显示,各国的宽容变迁呈现不同的趋势。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不能局限于制度层面的建设,民众的宽容意识对民主的良性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治认同是政治系统得以持续稳定运行的前提,国家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形式。政治认同的建构与形成是认同主体、认同对象及相关因素的"三位一体"互动过程,政治认同主体是集多种特性于一身的"社会复合体",社会存在性是政治认同主体的基本特质,其具有一定的利益与意义追求,并集理性和非理性于一体。政治认同对象是由内(政治价值理念)、中(政治制度规范、政治组织机构)、外(政治行为)三个层次构成的"四位一体"结构。政治认同主体从心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政治态度)和实践(政治参与)两个维度,体现着其对政治体系的认同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社会演化论的视角,对铁道部制度的产生、延续与变革的历程做了分析。作为一个兼具政治管理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的"政企合一"组织,铁道部体制的变迁过程基本是一个由关键行为者发起和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外生性制度变迁。这一变迁历程反映了社会演化论的环境-结构-行为者(观念和利益)之间的互动模式。通过这一案例分析支持如下观点:中国政治领域的制度变革的逻辑不同于经济领域的哈耶克式的自发秩序的演进,其变革路径是关键行为者(如政治精英)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而非自下而上的自发性社会秩序的扩散。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9)
作为政治文化的传统研究路径,社会学和文化哲学研究往往通过社会、历史研究勾勒出长期积累形成并且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形象。而美国政治科学谱系的实证主义路径则揭示出了政治文化内部结构的复杂和时代变迁特征。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以"世界价值观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形成跨国定量比较分析的研究范式,揭示出了"后物质主义兴起"——这一发达工业社会文化转型的特征。由此,英格尔哈特分析了文化变迁对社会行为意识、公共治理过程乃至国际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6)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缺少针对性、二是教学互动性差、三是学生考试答卷有重复和抄袭现象。文章主要探讨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思路,设计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及多样化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9.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西方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反映了西方左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努力尝试,其理论观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众多领域。在社会政策领域,"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及其改革作出重新反思,提出"无责任即无权利",倡导积极的福利观和建立社会投资性国家,标志了西方社会政策新的转型。而西方社会政策转型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步深入,政策议程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跨国经验的影响.各种团体、国际组织以及各类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地"转移"国际经验到本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中,而处于这一进程中的我国政策制定必将更加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因此,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研究政策转移的特点及规律,特别是探索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转移体系,以对当下我国政策过程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文章以全球化为背景,通过对我国政策转移的回顾与反思,针对影响我国政策转移的主要障碍及其症结,尝试建构当前我国政策转移的框架体系及保障机制,以供我国政策转移实践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艳 《行政论坛》2004,(3):58-60
社会结构的变迁体现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中存在状态的变化。从社会多元化趋势的视角出发,考察在社会主体结构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变迁的过程中宪政所蕴含的权力制约、民主法治和人权保障等基本理念的体现,以及这一变迁过程对传统的宪政模式的影响,将拓宽我们研究宪政发展进程的视野,进而为我们理解这一变迁的意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原始数据,本文以个人户口性质为自变量,以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为因变量,并将其操作化为个人月收入、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以及最高受教育程度,在此基础上,对户籍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差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经历了六十年的改革和变迁之后,户籍仍然是导致当代中国社会差别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别,仍然都与户口性质密切相关。户籍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差别黏附性,从公共行政学的视阈出发,原因在于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奉行的"管制行政"的理念和模式。因此,要消除户籍与社会差别之间的关联,就必须从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模式入手,实现由"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有制度主义和文化解析两大取向。按制度主义观点,实现社会保障公平的最主要手段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从系统思维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着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变迁、治理转型、府际关系、治理体系及运行机制五个基本政策要素的内在结构、理论范式及政策依托的理念,以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执政理念的四大阶段的动态变化状况为研究载体,通过类比研究和逻辑推理,对中国社会保障治理转型的演进和固化进行理论概化,提出中国社会保障治理结构的八个理论推论。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脱离了法治保障嵌入的结构,而依赖于行政手段是社会保障治理陷入困境的关键致因。鉴于此,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应嵌入现代化的社会建设、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治理理念,通过法治保障增进制度创新,综合推动中国社会保障治理结构的整体优化和结构演进。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意识形态一向是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意识形态理论也是多数哲学家和政治学家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值得注意是近二、三十年来 ,一大批新制度经济学家(尤其是道格拉斯·诺思 )开始关注对意识形态的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 ,诺思强调 :技术的革新或改进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但如果人类没有持续地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 (包括产权制度、法制制度 )构建把技术改进的成果巩固下来 ,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这其中意识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相同步,与变化莫测的国际风云和国际潮流相伴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研究范式、"人学研究范式"和多种研究范式。文章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现状,审视"社会哲学"研究范式和"人学研究范式"两种主要研究范式发展的逻辑必然、反思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超越和扬弃两种研究范式要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构建个人与社会"互构谐变"观,实现个人与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呈现出多元化、民主化、理性化的趋势,表现为从一元政治价值到多元政治价值共存、从义务本位价值观为主导到权利本位价值观为主导、从感性到理性、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创新。这种变迁的社会基础包括经济的市场化转型、政治文明的进步、社会利益的分化及网络政治的兴起等。法治理念应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价值发展的主要趋向,法治社会是当代中国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各个阶层的和谐共处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基础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希望能根据"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1年的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的数据,梳理出我国社会阶层的面貌,从中得出关于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结论,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国情,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政策,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施政的生态环境加速变迁,政府必须以创新公共政策的方式予以应对。但政府创新公共政策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呢?已有的文献不仅局限于美国的政策生态,而且以计量方式考察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忽视了其中大量难以计量以及需要整合考察的因素。在一个融合条件(资源和要素、政治架构、现有制度和政策及社会文化)和机制(学习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的综合模型指导下,以分析性叙事的方法,具体考察上海市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内在因素。分析案例表明,尽管上海在条件和机制上都非常充分的情况下,也还必须融合各种条件和机制才能解释创新的出现及其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0)
政治发展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形态由不发达向发达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政治体制的转型和政治主体运行规则的完善。政治精英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而不受限制的权力会导致精英特权问题。在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于政企不分、政治精英的"经济人"角色定位等原因,政治方面的制度缺失和法律漏洞和政策灰色空间等现象,文化方面的"官本位""家长制""利本位"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使得特权现象仍存在于一些领域。加强思想教育、肃清特权思想,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规范权力运作,培育公民社会、实现民主自治是治理特权问题的重要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发展的危机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合法性危机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于政治参与的冷漠,政府权力和权威影响力的下降,社会对政府权威依赖和信任程度的衰落。它是当代西方政府理念与治理范式变迁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