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实现社会公平是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内在要求。当今中国既存在效率问题 ,也存在公平问题。而人民群众反应更为强烈的是公平问题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它不仅成为制约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直接因素 ,而且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大局的重要因素。作者从社会政治经济及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应从邓小平同志的富民思想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 ,追求社会公平 ;坚持科学的社会价值观 ,追求社会公平 ;坚持改革的人民性 ,追求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以最终实现邓小平的富民思想与社会公平目标。  相似文献   

2.
许德波 《青年论坛》2005,23(6):35-37
中国目前既存在效率问题,也存在公平问题。人民群众反应更为强烈的公平问题即收入分化、贫富差距问题,不仅成为制约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直接因素,也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从而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党群关系是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左建方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又指出“从根本上讲,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认真体会江泽民同志的指示,对我们在新时...  相似文献   

4.
赵力平 《今日浙江》2001,(16):10-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  相似文献   

5.
党群关系问题,历来倍受革命导师和我党历代领导人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①。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②邓小平同志也曾告诫我们,“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③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党群关系观,提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的论断。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的两会上,如何让穷人能“上得了学、看得起病、找得到工作”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这“三难”的背后折射的是我国社会收入悬殊与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他们呼吁: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必须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7.
沈成 《群众》1999,(11)
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我们完成各项改革和建设任务的基本保证”。县区一级作为城乡的结合部、上下的交汇处,对维护社会稳定负有特殊重要责任。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艺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建设怎样跟随时代的发展,怎样顺应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成为新时期文化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与解决的课题。中国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支,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应时代的精神呼唤,就成为中国艺术创作研究工作者的时代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奔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并在此旗帜鲜明的提出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们的文化建设事…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为新世纪党的建设和“三讲”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是对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终身要求,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牢记这一重要思想,坚持不懈地按这一重要思想行事。在这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当前,尤其要解决好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问题。   江泽民同志曾经严肃地指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应该肯定,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十分重视并努力实践党的密切联…  相似文献   

10.
崔庆荣 《现代人事》2003,(12):23-2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要“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阶级基础是党的阶级根基和立党之本,没有党的阶级基础,就没有党的产生和发展,党就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群众基础也就无从谈起。党的群众基础是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离开了党的群众基础,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就无法体现,党的阶级基础就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坍塌,党的事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理想也就成了空由楼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群关系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认真吸取苏共亡党的教训,充分认识目前党群关系面临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罗昆  李煌明 《思想战线》2005,31(6):87-90
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不仅是儒家中的精神境界问题,而且也是儒家的至乐问题。与道家和佛家相比,儒家的至乐———“孔颜之乐”,既有与其他两家相似之点,也有其相异之处。通过比较儒、释、道三家关于“至乐”观点的同异,可以清楚地认识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是区别儒释道“至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充分利用民族主义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的重要功能,中国共产党则强调对民众的开放和吸引,并以此作为追求民族主义目标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依靠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路线,使民族主义由于融入了大众性的内容而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促进功能。这虽与当政者要求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主张不一致,但却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价值取向,造成了当政者在民众面前的被动,也由此影响到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至今仍然传承在黔桂两省区交界处的壮、瑶等民族的铜鼓艺术、蛙神崇拜以及民间歌咏习俗,具有重要的作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价值,很有必要将其中的一些文化元素融入体现区域族群生存智慧和文化理想的现代生活空间的建构之中,让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在新的衍生载体中焕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自由权和隐私权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主要是由于权利主体利益的冲突、权利主体的不对等以及法律规定的不完善,解决二者的冲突就要遵循隐私权优先保护原则、涉及公共利益权利让渡原则和新闻自由权的抗辩原则,同时建议从两个权利的法律地位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两方面解决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警政是对有关警察的国家和政府事务的统称。中国警政史的研究内容是:以治安问题为起点,以警察职能为核心,具体考察中国历史上各种警政思想、警政机构、警政措施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警察职能的行使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揭示中国警政制度的产生、发展规律。从时间上看,中国警政史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国警政萌芽、发展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警政史,应该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版图作为标准。在学科性质上,中国警政史属于史学的专史范畴。但在中国警政史学内部,也可区分出中国警政通史、断代警政史和专门警政史。  相似文献   

17.
侦查的目的、价值与功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它的探讨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本文以侦查的定义为出发点,对侦查的目的、价值:功能逐一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侦查的目的、价值、功能三者的关系,从而全面系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贫富差距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辉 《思想战线》2005,31(6):1-6
贫富差距的程度与社会和谐稳定状况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中国急剧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开始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公平优先的二、三次分配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安全阀”,疏通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的通道,降低因“寻租”和“共谋”等滥用权力的行为造成的贫富差距对弱势群体带来的消极影响,不仅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战的结束,传统安全在国际关系中的极度优先地位相对下降,非传统安全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危害日益突显,并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国际环境下,重新审视安全的内涵,正确认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及其相互关系,无论对于安全研究还是安全实践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