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9·11"事件及其诱发的反恐"战争"对现行国际法提出了挑战。这主要是由国际恐怖主义的概念和法律性质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关反恐的国际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国际社会应在联合国法律框架内进行反恐斗争。  相似文献   

2.
黄风 《法学评论》2006,24(4):159-160
“9·11”事件之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联合国为此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长期争论不休的“恐怖主义定义问题”似乎也被区域性多边反恐协定———《上海公约》一举突破;不少国际犯罪被划归恐怖主义范畴,反恐的国际合作一时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国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无疑是美国反恐斗争的转折点,它打破了美国国土绝对安全的神话,给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美国人民带来了不可弥补的重大创伤。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打击可能发生在本土的恐怖袭击,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反恐保障。其中《美国爱国者法案》是9·11事件后较早被通过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反恐法律,本文将以《美国爱国者法案》为例,介绍9·11事件后美国反恐立法的新特点,并以人权保障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殷炳华 《政法学刊》2009,26(4):86-90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威胁当今国际社会安全的非传统安全因素,近年来,国际恐怖组织、个人,以及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藏独”恐怖势力、邪教恐怖势力,尤其是境内外“东突”及“藏独”势力的恐怖主义犯罪已经对我国构成了现实威胁。针对威胁,公安机关应积极推动我国反恐立法,完善反恐工作机制,参与国际反恐合作,重视情报、舆论引导和群众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和预案演练,以有效遏制和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5.
后9·11时代美国海运安全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海运安全法进行了全面的革新.针对这次革新,文章分析集装箱安全指导计划、关贸合作反恐计划及新的海上运输安全法的主要内容,论述这些安全措施在施行中的利弊,即这些安全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海运业的安全状况,但也对其他国家的港口和对航运业的流转速度造成一些不利影响,进而提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建立科学完善的海运安全制度.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之后,接踵而至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不仅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安全观,也凸显了在当今世界安全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对世界警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警察组织和一国警察机构的反恐行动,无论是在合作范围和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有所加强,在反恐层面的警务合作这一努力均基于一个共识,即恐怖主义是一种去政治化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后,德美看似亲密的反恐合作关系却在德国法院审判"9·11"事件中的国际恐怖嫌疑分子穆特萨迪格和穆祚迪案中陷入了困境。两国政府在反恐策略上的差异为这两个案件的结局规定了方向。德国政府部门拒绝向德国法院提供关键证据,损害了德国检察官的指控能力。美国政府拒绝与德国法院合作,则直接冒犯了德国法院的自尊。由于审判是在德国民众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以及阿尔布莱格监狱丑闻之爆发的背景下进行的,德国公共舆论同情被告人,积极影响并支持了法院的判决。这两个案件可以视为德国法院及民众对布什政府所实施的反恐策略的一次大审判,判决结果是布什政府败诉。  相似文献   

8.
周庆 《政法学刊》2013,30(3):10-18
“9·11”以来,国际恐怖活动与反恐斗争的较量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但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恐怖主义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持续存在且更加突出.“三股势力”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体暴力恐怖威胁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城市反恐试点单位的成功做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参与的反恐防范工作格局;二是加强防范恐怖犯罪公众教育,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三是建立统一高效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四是明确责任,建章立制,夯实基础;五是制定应对预案,通过演练予以巩固完善;六是强化检查考核,促进防范责任和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9.
储昭根 《检察风云》2011,(15):35-37
他是美国宣称的全球头号“恐怖分子”,抓捕或消灭他也一直是美国情报、反恐、军事机构近10年来的头号任务,一度成为美国人挥之不去的世纪梦魇。他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一个宗教极端主义者,他是一个披着层层神秘的外衣隐身于异国的深山密林,宁愿生活清寒的阿拉伯富豪。此人就是美国2001年“9·11”袭击事件的幕后总策划人、基地组织头...  相似文献   

10.
法国巴黎11.13连环恐怖袭击案的发生暴露出其处理国内矛盾、情报预警以及袭击发生后反恐专业力量的应对上存在巨大漏洞。以此为鉴,本文认为作为同样遭受恐怖威胁的我国,必须加强反恐体系和反恐能力建设,提高反恐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以来,美国不断提升反恐情报能力建设,在提高情报工作能力上下了功夫。美国情报界认为,情报搜集、情报分析和情报预测能力是美国反恐情报能力建设的三大支柱。我们选取2005年、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四份《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作为样本,以"terror"作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可以涵盖terrorism、terrorist等词),发现该词在2005年出现两次、2009年出现15次、2014年出现22次、2019年出现23次(详见下页表1)。  相似文献   

12.
对外反恐引来本土恐袭"9·11"事件以来,世界跟随美国进入了反恐时代。一向和平宁静的加拿大也"不甘寂寞",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始终追随美国的脚步走在全球反恐的最前线,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外反恐战略中最为坚定的盟友之一。据渥太华"里多研究院(Rideau Institute)"一项统计指出,自"9·11"事件以来的10年中,加拿大政府在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吸取因国家监视和情报系统缺乏合作以及无能力、无效率等缺陷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教训,以制定《爱国者法》的方式对之进行作了重大改革:打破执法机关与情报收集机关之间的信息壁垒,改变监视和情报收集体制的分立状态;建立起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监视和情报收集制度;扩大行政机关监视和情报收集的自由裁量权,以满足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新需要。美国政府对监视和情报制度的改革增强了其在互联网时代预防和应对恐怖主义的能力,也将为当下中国反恐立法中相关内容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傅源蕾 《刑警与科技》2008,(19):175-177
随着国际安全局势的日益紧张和人为灾害的增加,人类的生存安全正受到极大的考验。“9·11”以后,国际安全局势一直动荡不安,恐怖活动呈现多样化趋势,比如恐怖袭击、有毒化学品泄漏等。重大事故、环境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更会造成恐慌,并使受害人留下无法弥补的后遗症,因此反恐应急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必须,尤其是在奥运、世博这样的国际性盛会上,更是安防建设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方岩  吴鸿驹 《政法学刊》2012,(4):109-114
国际以及区域警务合作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情报合作的重要和基础作用,我国两岸四地间的区际警务合作也同样如此。"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的实施以及以"金盾工程"为基础的"大情报体系"的建立,为推动两岸四地情报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成为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警务合作的良好契机。两岸四地警务合作情报体系的构建尚须解决主体不一、情报信息系统化以及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诸多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基础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安预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一次一次的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学中的危机管理应运而生;“9·11”事件的发生,不但让美国人民恐慌,也是全世界的灾难,于是以城市安全为预测对象的预警系统蓬勃发展起来,每个大城市都在为反恐而不断地对预警系统进行反复研究和完善。上海预警系统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由低至高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倪颖 《检察风云》2004,(23):11-13
“9·11”后,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 愈演愈烈,世界正在步入反恐时代。 布什的连任表明了世界警察美国将继续以强硬的姿态打击恐怖主义,然而对全球反恐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强硬或者怀柔政策,而是走多边主义的反恐路线。目前应及早建立一个非常广泛的国际反恐联盟,并确立一种反恐标准,各国的安全和利益才能获得保证。 美国:反恐急先锋  “9·11”给美国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和心灵上的创伤,更是对于自身安全问题无止境的忧虑。本次雅典奥运会,美国代表团严令禁止运动员在住所悬挂美国国旗,并要求运动员在进入奥运村前,不许身穿暴露美国国籍和…  相似文献   

18.
1997年3月之前,我国刑法中没有直接确定关于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罪名。1997年刑法修订之后,我国刑法第120条确定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这是我国首次在刑法中直接确定的关于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唯一罪名。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后,国际社会反恐合作的呼声日趋强烈。中国长期以来也一直面临着境内外恐怖主义的威胁。中国已加入12项反恐国际公约中的11项。我国为了更好地履行加入国际反恐公约中承诺的义务,以利于国际反恐合作和打击境内外恐怖  相似文献   

19.
一、应当高度重视反恐刑事法治及其研究自2009年“7·5”事件发生后,恐怖活动犯罪的严峻形势迅速凸显,国家立即采取各项严厉措施与手段,更加全面与深入地强化反恐怖工作。暴恐事件的多次发生不断刺激着国家的政治神经,但是我国依然保持着惩治理性,并未极端性地采取武力反恐模式,而是以法治的形式应对恐怖主义的挑战。随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以下简称《反恐法》)对反恐怖问题作出系统规定及《刑法修正案(九)》对反恐刑法规范进行系统修正,我国反恐法治建设日臻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恐法治体系。随着法治反恐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治理成效显著,近年来再未发生特重大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暴恐事件。  相似文献   

20.
张锋 《法制与社会》2011,(34):197-198
本文以9.11事件后举办的奥运会安保为研究对象,从指挥体系与职责分工、安保人员结构,情报保障、国际合作等四个方面对近十年来的奥运会安保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外奥运安保工作经验、教训,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型体育赛事安保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