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樱 《法制与社会》2014,(2):143-143,150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反恐战争成为国际焦点,特别是布什政府抛出所谓的"预防性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道路上推行单边霸权主义的作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法领域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对外反恐引来本土恐袭"9·11"事件以来,世界跟随美国进入了反恐时代。一向和平宁静的加拿大也"不甘寂寞",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始终追随美国的脚步走在全球反恐的最前线,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外反恐战略中最为坚定的盟友之一。据渥太华"里多研究院(Rideau Institute)"一项统计指出,自"9·11"事件以来的10年中,加拿大政府在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及其诱发的反恐"战争"对现行国际法提出了挑战。这主要是由国际恐怖主义的概念和法律性质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关反恐的国际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国际社会应在联合国法律框架内进行反恐斗争。  相似文献   

4.
反恐情报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报形式,对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反恐情报体系是搜集和分析反恐情报的前提与基础.“9·11”事件以后,我国虽初步建立了反恐情报体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旧存在缺乏专业的反恐情报部门、缺乏专业的反恐数据库、缺乏专业的情报搜集和分析人员以及缺乏情报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借鉴“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其反恐情报体系的改革,我国可以通过建立立体有序的组织构架、建立专业的统一的反恐情报数据库、培养专业的情报人员以及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情报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完善反恐情报体系.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无疑是美国反恐斗争的转折点,它打破了美国国土绝对安全的神话,给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美国人民带来了不可弥补的重大创伤。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打击可能发生在本土的恐怖袭击,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反恐保障。其中《美国爱国者法案》是9·11事件后较早被通过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反恐法律,本文将以《美国爱国者法案》为例,介绍9·11事件后美国反恐立法的新特点,并以人权保障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之后,接踵而至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不仅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安全观,也凸显了在当今世界安全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对世界警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警察组织和一国警察机构的反恐行动,无论是在合作范围和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有所加强,在反恐层面的警务合作这一努力均基于一个共识,即恐怖主义是一种去政治化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
析德国法院承认中国法院民商事判决第一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柏林高等法院承认中国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案首开中、德两国在无国际条约的情况下,德国法院基于互惠原则承认中国法院民商事判决之先河,引发了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国际民事诉讼法领域沉寂数年的关于国际司法协助中互惠原则的新一轮讨论。其实,在保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中国法院亦可突破习惯做法,在与他国的司法合作中主动迈出互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郭彦君 《法制与社会》2012,(32):254-255
我国的民事审判模式分为"调节型"和"判决型"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在我国民事诉讼的审判中缺一不可、互相补充。本文通过对"调节型"和"判决型"两种模式这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它们分别与名师诉讼的目的的关系分析来说明两者的重要性及相关法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中,都对“重新审判”作了明文规定.虽然“重新审判”这四个字的字义在汉语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阶段的不同诉讼程序中,它们的含义和性质却迥然不同.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判,包括审理和判决两方面的诉讼活动.审判是审理和判决的合称.审理是为判决提供事实根据,它是判决的基础;而判决则是在审理后所认定的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法律的结果.由于在审判活动中适用的诉讼程序不同,因此在审判阶段的不同诉讼程序,有不同的诉讼任务.在我国刑事诉讼的审判阶段,“重新审判”在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新审判的对象不同:(1)第二审程序中“重新审判”的对象是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尚未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上诉或者检察机关抗诉后,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第一审(即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2)死刑复核程序中“重新审判”的对象是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复核后不同意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10.
王宁 《法律与生活》2011,(15):27-28
十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案判决之后,绝大多数美国人仍然相信辛普森杀了人,但几乎所有美国人又都相信辛普森受到了公正的审判。刚刚审结的凯西杀女一案也是如此。案件引发美国各界强烈反应,也再次拷问美国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这一规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独立进行,不受任何其他机关、团体、个人的非法干涉;二、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必须根据它所认定的事实,严格地遵守法律,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判决。  相似文献   

12.
论受虐妇女杀夫案的量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虐妇女"以暴制暴"杀夫之后,法律对于这些妇女的审判也经历了从严厉到"宽容"的变迁。但在"轻刑化"的趋势中,各级法院对此类案件的轻重判决却差别很大。由于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没有明文规定,导致各地法院在量刑标准上极不统一,处罚轻重悬殊。因此,统一对受虐妇女的量刑成为亟待解决刑罚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不作为诉讼是行政诉讼案件中的重要类型,所有的行政诉讼案件都可以划分为行政作为违法案件和行政不作为违法案件。审判实践中,大多将行政主体“拒绝颁发许可证或拖延颁发、拒绝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职责,不发给抚恤金”的案件归为行政不作为案件,在判决时,也大多依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规定来进行判决。然而,行政不作为诉讼案件相当复杂,实践中遇到的行政不作为违法案例也远不只以上三种。对行政不作为诉讼案件的判决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行政责任的认定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4.
李富堂 《法庭内外》2007,(10):52-53
这是在我处理过的铁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中判决赔偿数额最小的一起案件,本案的原告也是在我的审判生涯中遇到的许多自以为是的原告中最执拗的一位。案件的事实比较简单,案件的审判过程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对案件处理的公平、公正性,我也自始至终充满自信。但此案的审理过程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引发了长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法院对一个国际专利侵权案件是否享有管辖权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案标的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如果二者不是同时具备,法院作出的判决是无效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美国法院享有管辖权,法院可以援引不方便法院原则拒绝管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出现了“缺席判决”上升的现象,现将这一现象作一粗浅分析。一、经济审判中出现“缺席判决”多的原因目前,经济审判中存在着起诉多、管辖权异议多、重复诉讼多、判决多、上诉多等特点。其中判决多,  相似文献   

17.
在"特里旅馆"案中,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将毁灭公司生存责任作为德国《民法典》第826条下的一类特别案例,而且是仅仅对公司承担的内部责任。这样的判决能否成立是值得怀疑的。在本案中,联邦最高法院改变了它以前对毁灭公司生存责任的定性,将以前通过判例发展而成的直接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股东直接责任,定义为德国《民法典》第826条下的与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30条和第31条存在着相互竞合关系的内部责任。这在实际上是完全否定了以前通过法院造法确立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在股东利益和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博弈中,联邦最高法院再次作出了有利于公司股东利益的判决,而这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方面是退了一大步。但是,这一修正是否成功,还应该经过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18.
正调解即"调而解之",法官通过居间协调促使当事双方互谅互让,与判决相比,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认可,从而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综合效果。然而,审判实践中,众多的调解案件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美",但却存在诸多履行不能或通过强制才得以履行的情况。众所周知,判决案件执行难是困扰法院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然而,调解案件执行难却令人难以接受,由于调解多数情形下需原告作出适当让步,甚至在执行中还要进行二次"权利让渡",结果只能是案子结了,事却没了,更谈不上人和,浪费较  相似文献   

19.
魏文 《法制与社会》2014,(12):188-189
当前,基层人民法院"案多人少"已成为制约基层法院发展的瓶颈,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法院受理的案件增长迅猛、而基层法院却普遍存在审判管理观念滞后、审判资源配置不合理、审判管理微观设计不科学,从而造成"案多人少"现状。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改革创新司法体制机制,要从基层法院内部改革着手,并紧紧依靠党委、人大、社会支持,同时应当引导公民正确合理地行使诉权。  相似文献   

20.
张坤 《法制与社会》2014,(15):82-83
"彭宇案"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此案的判决,反映出部分人对"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运用不当。我国民事审判原则规定不能用推理的方法判断案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定案的大前提和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