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犯罪作为高科技犯罪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已经是人类社会不能再忽视它的存在。虽然世界各国对计算机犯罪都有不同程度的立法,但关于计算机犯罪的侦查很少有专门的规定。本文借鉴其他各国的经验,就我国计算机犯罪的发现、立案标准和侦查程序,作一个比较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立案的程序意义与实体意义以及立案前审查行为的法律属性的剖析可见,侦查立案不应是与侦查并列的独立程序,而只应作为提起侦查的具体步骤。以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为灵魂,提起侦查的条件应概括为:侦查主体对于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中存在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以及报案和侦查主体自行发现的材料,可以提起侦查。完善的提起侦查的程序为:犯罪嫌疑信息的获知与处理,犯罪嫌疑信息的审查,确定是否成立刑事案件和正式实施侦查。  相似文献   

3.
对公安机关刑事执法中有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刑事立法的某些缺陷和矛盾 ,公安机关内部条规失当 ,导致当前公安机关刑事执法现状不甚理想 ,其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应引起高度关注并认真加以研究 :1 有的公安机关擅自将刑事立案标准降低 ,导致立案随意不实等种种现象 ,其实规范立案并不意味着公安机关放弃对轻微犯罪深究细查。 2 犯罪嫌疑人不明案件不应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因为只有明确的控告追诉对象 ,刑事诉讼才能依照法定程序开展。 3 公安机关围绕揭露、证实犯罪的必要调查行为 ,只要符合《刑事诉讼法》内容、程序上的规定 ,无论立案前后 ,其结果均应具有刑事法律效力 ,不能一概而论 ,未经立案的任何侦查活动都是非法的。 4 破案是一个专业术语 ,不是一个法律概念 ,对外使用这似是而非的统计数据 ,无科学和法律依据 ,因而刑事侦查统计内容应包括立案数、撤案数、侦查终结案件数、未结案件及原因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人民公安》2013,(1):52-53
2012年4月20日,公安部部署2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案集中行动。截至24日。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38个,摧毁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平台和“资源大户”161个,打掉从事非法讨债、非法调查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非法调查公司”611个,狠狠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5.
网络窃密案的电子证据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日益深化,计算机和网络已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斗争形势日趋复杂,各类敌对势力和犯罪团伙利用网络对我加紧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窃密案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犯罪类型。利用计算机网络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案件一般针对国防军工、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国家要害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一旦得手,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犯罪分为两种:一种是计算机相关犯罪(CRC),一种是计算机辅助犯罪(CAC)。计算机相关犯罪表现为以非法程序任害计算机及其内容;这些侵害行为有些是个人行为,有些是群体性行为;绝大多数电脑黑客是年龄在14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计算机高手。计算机辅助犯罪是以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达到其犯罪目的,主要表现在金融欺诈或资金盗用方面;实施者多为机构内部员工;具有隐蔽性,不易发现。英美两国计算机犯罪出现得较早并发展迅速。英国虽出台有关计算机犯罪法律较早,但并不能有效遏制其发展。计算机犯罪在国际上呈蔓延态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犯罪突出表现在:污染水体、大气犯罪增多;盗伐滥伐森林犯罪猖獗;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屡禁不止;毁坏耕地案件增加;破坏性采矿犯罪高发。加强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途径有:完善现行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应在刑法中设专章,增设新罪种。环境犯罪中,单位犯罪现象突出,应加强对单位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  相似文献   

8.
非法并机,移动通信“占线”边文非法并机犯罪来势凶猛非法并机犯罪,是指盗窃移动电话手机码号的一种国际性犯罪活动。我国第一起非法并机案件,1990年在广州发现,此后非法并机活动如瘟疫一般在广东迅速蔓延,并扩散到全国许多地区,频频袭扰移动通信,令手持“大哥...  相似文献   

9.
有组织犯罪区别于一般犯罪之处是其“组织性”。按系统理论关于组织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基本框架的思路,可给有组织犯罪下这样的定义:有相对稳定的犯罪者(一般三人以上),有明确的头目、骨干和特有的分工组合方式,借助既备工具,使用暴力、恐怖或其它手段,以明抢暗夺或提供非法物品,非法服务为主要犯罪内容,来年取暴利或实现其它非法目的,并能实施持续性犯罪的非法聚结体。破坏其有组织犯罪的要素──结构──功能的统一,则是打击、防范有组织犯罪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惜茜 《公安学刊》2004,5(2):31-33
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是侦查的前提条件,也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第一阶段.现行<刑事诉讼法>在立案程序上已经做了修改和完善.但是,立案程序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中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各国刑事启动程序立法的比较、分析来看,我国立案制度应借鉴德日的做法,只要求具有证据足以表明具有"犯罪嫌疑"即可.同时为了避免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案件涌入追诉轨道,应在立案程序中设置分流功能,并赋予侦查部门一定的审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刑侦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颁发,刑事侦查活动的一般步骤更趋正规化、科学化。本文论述了刑事侦查活动的五个基本步骤:立案、案情分析、初步侦查、深入侦查、结案。  相似文献   

12.
论侦查原理     
侦查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作为侦查规律之基础的规律。对侦查本质、特征和定义的概括、抽象、界定,是揭示侦查原理的重要领域和局面。侦查本质可提炼为:侦查主体范围决定于社会分工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关系的状况;侦查对象是一种历史事件;侦查是一项特殊的证明活动;侦查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侦查措施的运用。侦查特征表现在:侦查机关是刑事诉讼中犯罪证据的主要收集者;侦查活动表现为一系列专门措施的运作;部分侦查措施常采取于立案之前;科学技术在侦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侦查活动置于被监督状况下运行;侦查目的是收集证据,查清犯罪事实,缉获犯罪人。对侦查概念可从方法观、程序观、权力观、职责观、系统观、信息观等多角度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澳门黑社会组织的规模、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类型及其特点进行某种测量与评价,托出其犯罪活动主要表现为:利用赌场从事多种非法活动;诱良为娼及经营娼妓活动;贩毒、吸毒;从事非法出入境与非法移民及跨境犯罪;诱骗及腐化未成年人等。认为根据组织化程度的不同,澳门黑社会组织分为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三类,并以紧密型为例进行了组织内层级划分。最后,从与国际和境外黑社会组织之异同的角度对澳门黑社会组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法实现了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然而,公职单位监察缺位、单位职务犯罪立案管辖缺乏专门性规定等问题,造成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之间的混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对单位犯罪进行系统性分类,依据单位与自然人意志分离的归责理论,实现单位与自然人的责任分割及分案处理,厘清了单位与自然人犯罪的边界。为实现“监察全覆盖”目标,应将公职单位纳入监察对象。针对非系统性单位职务犯罪,宜单独确立单位行政级别与地域管辖相结合的立案管辖原则,并在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基础上与检察机关实现有效衔接,构建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涉案企业合规案件的监察调查程序,推动单位职务犯罪立案管辖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刑事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事件经过审查后决定列为诉讼案件予以处理的法律程序。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活动,大都是从立案开始,我国刑事诉讼法,更是将立案明确地规定为诉讼的第一道程序,不仅如此,立案数量还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一个重要数量指标。可是,近年来刑事案件立案严重不实,正如王芳部长所指出的“近几年统计数字不实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数据资料已不能正确反映治安形势和公安机关的真实工作量。这个问题必须下决心坚决纠正。”  相似文献   

16.
刑事非法证据的效力认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刑事非法证据能否进入我国诉讼程序并最终据此定案,取决于我国确立怎样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正确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处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法律传统与现实需要、公正与效率、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66年10月世界上首次发现计算机犯罪以来,涉及计算机的犯罪使日趋增长。如何有效地遏制计算机犯罪,本文从界定计算机犯罪人手,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概念和构成以及刑事处罚做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从比较法角度看我国计算机犯罪侦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犯罪因其隐蔽性强发现较难。我国将计算机犯罪分为六类 ,并规定有不同的立案标准。对计算机犯罪侦查时应注意保护犯罪现场 ,保全计算机犯罪的证据 ;现场勘查人员既要有公安业务技能又要有计算机专业知识 ,以合理地获取证据。  相似文献   

19.
孙永兴 《前沿》2013,(3):81-83
犯罪新闻报道中不乏色情、暴力、欺诈等内容,因此犯罪新闻的正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正功能才是犯罪新闻的原本功能。犯罪新闻的正功能包括:树立法律权威,培养守法观念;进行法治教育,实现一般犯罪预防;通过犯罪新闻报道,进行犯罪控制;通过犯罪新闻报道,从制度上完善犯罪预防;通过犯罪新闻报道,推动立法完善;通过犯罪新闻报道,娱乐广大受众;公众情绪的宣泄、引导与抚慰功能。  相似文献   

20.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一种,指非法持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胶等毒品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本罪中的持有指不具有走私、贩卖、运输、窝藏毒品的目的的占有、携有、藏有等。本罪犯罪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一定数量毒品的行为。《刑法》第348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按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