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私录视听资料的排除与采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私录视听资料的排除与采信●谢啸林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证据,历来被世界各国普遍承认和重视。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把视听资料作为重要诉讼证据之一,要求司法人员获得视听资料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但并未规定公民私录视听资料的程序和违反...  相似文献   

2.
浅谈视听资料的运用张月满吕翠娟作为诉讼证据使用的视听资料,是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储存和再现的音响、形象、信息等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视听资料作为诉讼中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视听资料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新证据形式。1996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将视听资料规定为一种新的诉讼证据种类。视听资料的收集、使用是否合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这在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里都有一定规定,随着科技的发展视听资料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泛,例如刑事案件收集的视听资料,民事案件中当事人提供的单方录制的视听资料、电视暗访、新闻记者的偷拍偷录、行政案件中的民告官所需的视听资料是否合法,众说不一,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对此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私录视听资料的排除与采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证据,历来被世界各国普遍承认和重视。我国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把视听资料作为重要诉讼证据之一,要求司法人员取得视听资料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但并未规定公民私录视听资料的程序性问题及违反这一程序性规定的法律后果以及用不正当方法取得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本文就此略陈管见,抛砖引玉,求教干同仁。关于私录视听资料“合法性”的界定学术界关于证据基本特征的“三性说”和“二性说”尚未取得一致看法,对于视听资料是否应具有“合法性”这一特性历来有肯定和否定二论,我国三大诉讼法对此…  相似文献   

5.
由于视听资料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特征,不仅其制作具有及时性要求,而且易于篡改和伪造;同时刑事视听资料证据的制作和搜集的合法性对作为证据的证明力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引起学者和法律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深人探讨。 一、视听资料与视听资料证据的区别 视听资料与视听资料证据是区别的两个概念。视听资料作为一个高新科技的产物可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各种不同的作用,具备不同的功能。但只有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才能成为刑事证据。诸如物证的“物”,在没有进入诉讼程序时,并不具有法律意义上证据的属性,而只是一般意义上客观存在物…  相似文献   

6.
私录视听资料的排除与采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录视听资料的排除与采信□谢啸林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问题视听资料作为一种诉讼证据,是现代科技发展在法律上的一种表现。它将反映客观事实的材料固定、保存起来,为日后诉讼上的需要而准确再现出来。其特征:(1)高科技性。视听资料的物质载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性...  相似文献   

7.
视听资料证据是我国三大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私采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诉讼证据并确认其证据效力,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存在很大分岐。如果否定了私采视听资料的证据效力,就等于从实质上排除了对绝大部分视听资料的运用,而视听资料作为一项法定证据就失去了立法意义。私采视听资料无论从证据属性来审视,还是从实践需要来看,或是从各国经验来研究,都不适宜否定其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8.
视听资料证据合法性界定理论研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视听资料证据合法性界定理论研讨综述●金友成傅雪峰视听资料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运用在诉讼活动之中,可以成为对案件有证明意义的证据,尤其在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已被广泛使用。现代发达国家都极为关注这一证据,因其本身所特有的优势,在不久的将来将大量涌现在...  相似文献   

9.
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证据,历来被世界各国普遍承认和重视。我国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把视听资料作为重要诉讼证据之一,要求司法人员取得视听资料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但并未规定公民私录视听资料的程序性问题及用不正当方法取得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本文就此略陈管见,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一、关于私录视听资料"合法性"的界定学术界关于证据基本特征的"三性说"和"二性说"尚未取得一致看法,对于视听资料是否应具有"合法性"这一特性历来有肯定和否定二论,我国三大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诉讼证据领域所说的视听资料,是指以图象和音响、数据和资料反映出来的,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它包括录音带、录音片、电话录音,以及录象带、电视录象、电影胶卷、微型胶卷、雷达扫描和传真资料、电子计算机装置等贮存数据和资料等等。这种新的诉讼证据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入证据领域的。当前,在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这一新的证据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并在民事和刑事诉讼法典中专门规定视听资料都可以作为诉讼证据。  相似文献   

11.
视听资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证据形式,具有双重物质性、高度的科学性和便利迅捷性的特征。视听资料在制作主体、制作方式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利于推动视听资料作为诉讼证据使用的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及其特点视听资料是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运用到诉讼活动中来的一种新的证据种类。它不仅是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而且在刑事诉讼中也同样适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迎来了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中心的三论世界,视听资料就是把电子计算技术、激光技术、核能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而组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证据制度。它主要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贮存资料和数据、录音、录相的资料等,来证实案件的客观事实。视听资料是一种可靠性比较大的证据,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用来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的再界定现行三大诉讼法,都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加以规定,但对于视听资料的概念的界定,都是学理上的观点。有的学者将视听资料概括为“是储存在磁带等物质载体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响、图像资料。”有的教材将视听资料表述为“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像信息资料”。这些表述稍有不同的视听资料的概念都是从两个方面对视听资料定义的,即一是从内容上,视听资料必须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二是从形式上,视听资料必须是音像信息资料。那么,只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音像信息资料,即能够满足视听…  相似文献   

14.
论私录视听资料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私录的视听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诉讼证据,在实践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性,但就此类视听资料能否作为定案的依据理论上尚有争议,而我国现行立法对公民私录视听资料的程序及违反该程序的法律后果亦缺乏明确的规定。正是这种理论上的分歧与立法上的疏阔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模糊与被动。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界定私录视听资料的法律性质,科学确立对私录视听资料的采信原则和审查标准,对于深化审判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诉讼证据制度,推动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法律适用》97年第3…  相似文献   

15.
李秀芬 《现代法学》2001,23(3):111-115
视听资料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诉讼证据。在整个证据体系中 ,视听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视听资料的运用将更加普遍。但是 ,在司法实践中 ,视听资料的收集往往受到很多限制。尤其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 ,常常曲解法律条文 ,限制当事人对视听资料的运用。为此本文着重阐明合法的视听资料的构成要件 ,以及收集视听资料的合法渠道和方式 ,以期扩大视听资料的适用范围 ,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16.
论视听资料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视听资料证据张永明修改后的我国刑诉法把视听资料规定为七大证据之一,使视听资料成为一种独立的证据,这是我国证据制度史上的一个突破,标志着我国证据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证据深入研究。一、视听资料证据的概念视听资料证据,是指通过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17.
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偷拍偷录”是新闻采访尤其是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有效、合法手段。在新闻官司中,新闻媒体“偷拍偷录”的音像资料具备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可以作为视听资料证据使用。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应当作限定性理解。  相似文献   

18.
视听资料,是指通过录音、录像、照相方法记录的声音、图像及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息资料的总称。视听资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精确度高,便于保存和使用等特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视听资料规定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修改前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将视听资料规定为法定证据,但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已经广泛运用视听资料侦查破案。鉴于视听资料这种新型的证据形式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试就在审查起诉中如何运用视听资料证据查明案件、证实…  相似文献   

19.
一、原有的诉讼证据制度肯定了视听资料的证据价值,但由于对视听资料的合法性要求过于严格,使其很难真正发挥作用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审判实践中,这一事实应当是由经查证属实的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即通常所说的法律上的事实。而在司法实践中,法律上的事实往往与客观上的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规定,还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目标,都要努力地使法律上的事实与客观上的事实相一致。而没有疑点的视听资料由于能比较客观地再现有关事实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一、有关私自录制的视听资料效力的理论问题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制的视听资料,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方当事人采取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收集的视听资料。对这类视听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并确认其效力,实际上反映着某一国家的司法制度及其诉讼价值取向。由于各国的社会因素和法制状况的不同,受诉讼价值取向的影响不同,对此问题各国的态度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此的态度也不完全相同。美国1934年的《联邦通讯法令》规定,窃听和泄露电话中的谈话是违法行为。1937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在联邦诉讼中任何违反该法令的窃听谈话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