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杂传体仙传小说和史传在记录人物时,有着共同的程式化的叙事体例,所有杂传体仙传小说都模仿的是纪传体史传的叙述模式,然后用讲述性的语言概括传主的富有代表性的平生事迹和结局。虽然杂传体仙传小说和史传的叙事体例相同,但二者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杂传体仙传小说和史传除了在叙事内容方面存在差异外,在叙事视角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区别。通过对杂传体仙传小说和史传中重出人物的比较,我们可以明晰地认识到同一人物在不同文化典籍中的差异较大的记录状况,从而更为深入地了解我国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2.
张志斌 《求索》2010,(10):202-204
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主要显现于《诗经·国风》与汉魏六朝尤其是两汉乐府之中。"寄居"是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的主要存在方式。叙事的灵活与逐渐清晰的人物形象则是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最为显著的特征。先唐民间诗歌叙事传统以其鲜活的文学力开启了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大幕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叙事进程中的重要一源。  相似文献   

3.
何亮 《求索》2012,(3):172-174
铭文是唐小说"文备众体"之重要一"体"。因铭文使用场合的特殊性,一般在与神仙、鬼怪、精灵等主题相关的小说中出现。铭文融入唐小说,不仅承担着介绍墓主身世经历、抒发对墓主的哀悼和评赞、预示故事的走向和结局等叙事功能,而且还充当了小说文体的基本"骨架",与融入其中的史传、诗歌、论说文等相互组合,建构了唐小说独特的文体形态。  相似文献   

4.
李杉婵 《前沿》2013,(15):191-193
受中土文明中假传体文学的滋养哺育,以林椿、李奎报等人的文学创作为标志,朝鲜1高丽朝中后期“假传体”文学逐渐兴盛,成为流行文学风尚并一直延续到朝鲜朝末期.朝鲜假传是在中国文学的长期浸润下,继承了源远流长的史传文学传统,大胆吸收借鉴唐传奇诡谲奇幻的浪漫主义艺术精华,在对唐宋假传体文学的直接学习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朝鲜假传为中朝古代文学交流史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反映出中土文明对朝鲜文学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0,26(2):100-104
历史意识(包括历史真实观念和史传叙事模式)是理解中国古代叙事艺术发展何以滞后(与诗歌等抒情艺术相比)的重要参照系.历史意识对中国古典小说命运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压抑了早期叙事--神话与史诗,制约了后期小说的虚构意识;但它同时也为古典小说提供了基本叙事素材和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6.
尹雪华 《前沿》2011,(8):170-172
早期史传的叙事,从孔子的"春秋笔法"到司马迁的"一家之言",无不显示叙事主体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叙事过程中,主题的设立使得历史清晰呈现。对历史事件的选择性叙述,使得叙事意图顺利实现。而首尾完整的情节模式赋予了历史一个有意义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戴永课 《湖湘论坛》2007,20(2):57-58
茅盾和老舍都实现了对中国古典小说全知叙事视角的突破,但突破的重点与方式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二人在继承"以情节为中心"的传统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均着力于开拓"以人物心理(性格)为结构中心"的叙事结构,但人物心理刻画的视角与方法以及对"人"关注的侧重点都不相同.在叙事语言上,茅盾用词华丽铺陈、细腻生动;老舍则惯用纯粹的北平方言口语,幽默风趣.  相似文献   

8.
《燕丹子》与《荆轲传》均为我国古代早期相对成熟的叙事文。尽管二者的题材相同 ,但它们的叙事视角、主题和结构有很大差异 ,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文体意识。《燕丹子》的叙事视角为个性视角 ,目的在于叙述太子丹复仇这一历史事件 ,叙事呈“线状结构”;《荆轲传》采用历史视角 ,主要为荆轲这一英雄人物立传。其叙事建构以荆轲为叙事中心 ,向四周辐射出去。后代文人以司马迁的叙事艺术为圭臬 ,同时继承《燕丹子》采摭异闻 ,虚构故事的传统 ,对后世杂传小说等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叙事学不单是一门有关写作技巧的学问,而是与我们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重新审视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我们认为重绘中国文学的叙事学图谱显得非常重要。在新的叙事学图谱里,我们不仅仅重视文学的社会性,还要重视文学的内核——对感时伤生、时间的相对性、生死意义等的思考和追问;建立故事对同质文化的穿透力;特别要重新召唤中国文学对时间问题的追问;同时写作者还应该对当下文学界大行其道的相对主义和犬儒主义,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抗拒,重建作家的价值立场,恢复中国传统文学的史传传统。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疏离政治史、革命史的宏大叙事,通过拓宽视野,在对史学本身诸多具体史事研究中取得新成果,同时出现了以现代化、科学化思潮研究为线索解读史学发展过程,并深层嵌入微观历史,尝试进行以新思路重新解读史学史的新叙事探索。同时也出现关注研究范式和理论探讨"重返宏大叙事"的呼唤。认同多元境界,以不同的叙事探索与具体微观研究并行,有利于推进史学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可挖掘出多种中国传统叙事因素。传统书场叙事中偏离主题的"跑野马",为大历史提供另类知识的稗类,中国特色的笔记小说,随意散落在文本中的论赞诗,都显示出该小说对中国传统叙事因素的继承。张大春祭出"中国式小说"大旗,对抗现代小说的洪流,试图扩大小说的疆域。  相似文献   

12.
冯文开  王旭  马静 《前沿》2015,(2):101-104
胡仁·乌力格尔《隋唐演义》是蒙汉文学交流的产物与范例,它按照蒙古族的生活风习、思想愿望、心理情趣、艺术传统等对汉文历史演义小说《说唐全传》进行一定的蒙古化,具有了鲜明的蒙古族口头叙事传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陶俊 《求索》2010,(1):160-162
“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善可为训者,特存其迹以示法;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其奸。”这种种对经史学说的论述直接导致了明清“诗史”意识的形成。于是,以诗代史的“诗史”观便成了当时士人的普遍追求。这既是“天地间无非史而已”史观的延伸,亦是易代之际特定时空的产物。而后,“诗史”观内涵的深化,使得诗与史的文体界限被打破,出现了诗学与叙事彼此交融的趋势。尽管这种交融并没有在根本上影响诗、史分家的传统,但诗学与叙事之间呈现出的良好互动,使得明清文学呈现出崭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库普林小说中的儿童叙事,既有对十九世纪俄国小说儿童叙事的继承,也有发展。儿童叙事营建的家庭空间使其具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意义,而对贵族儿童和底层儿童的叙事在延续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小说中儿童叙事的特点外,在叙事形式和叙事内容上都有了更加广泛的拓展。对儿童成长的叙事也不同于传统的英美文学中儿童成长文学,不仅涉及到儿童成长的悲剧性,也融入了宗教的因子,将"奇迹"引入儿童的成长叙事中。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被称之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主流或“正统”,而作为二十五史体裁的纪传体叙事,则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的主要传统。考虑到本纪在所有二十五史中都处于位列第一的核心位置,我们认为,本纪所代表的世系叙事在中国历史叙事传统中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血缘意识所具有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由于本纪存在于全部“正史”之中,并在其历史叙事中起着“纲纪”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说,以本纪为代表的世系叙事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传统的主要模式|而在这一叙事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宗庙这一特定的建筑空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结构性作用。如果说,宗庙是宗族世系的空间化的话,那么,以“本纪”为代表的世系叙事则是宗族世系的文本化。  相似文献   

16.
徐杰舜先生主编的《汉民族史记》九卷本于2019年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好评如潮.该套著作不仅在叙事取向上彻底摆脱了近代通史的叙事范式,采取了《史记》式的叙事结构,突破王朝述史的框架.可贵的是,《汉民族史记》证实了"五帝是一个历史时代",打破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传统观点,把汉民族的历史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献给全球华人的巨著《汉民族史记》九卷本是汉民族研究的又一座高峰,通过这套巨著,我们可看汉民族上下6000多年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连绵不断的历史以及族群史、文化史、风俗史、海外移民史.  相似文献   

17.
张烁  虞振威 《理论月刊》2007,(2):125-128
《历代刑法志》是研究重要古代法律的重要文本,其叙事传递出古人对法律规则控制的基本想法。本文通过对刑法志的叙事特征等方面的细致解剖,认为这种法律叙事史是专制性语境的产物。对它的研究应该成为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4,(1)
海南典籍文献中的史传,如记国家大范围史事的25史等正史,记地方史事的地方志或笔记等别史,记家族史事的家谱等,其中与海南史事有关的人物传记,是为史传。而碑传是海南人的墓志、传略以及没有刻印流传的私家著述中的传记等。前者所记都是人物生平大事,文字也过于严肃;后者则是将人物的生平中典型事件写出,烘托出一个完整的个性,文字也鲜活感人。前者中常漏写的人物生平,后者补入。有些在某个方面有成就但前者认为不够档次而缺记,后者却补入。这样,史传与碑传有很好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南典籍文献中的史传,如记国家大范围史事的25史等正史,记地方史事的地方志或笔记等别史,记家族史事的家谱等,其中与海南史事有关的人物传记,是为史传。而碑传是海南人的墓志、传略以及没有刻印流传的私家著述中的传记等。前者所记都是人物生平大事,文字也过于严肃;后者则是将人物的生平中典型事件写出,烘托出一个完整的个性,文字也鲜活感人。前者中常漏写的人物生平,后者补入。有些在某个方面有成就但前者认为不够档次而缺记,后者却补入。这样,史传与碑传有很好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徐少芳 《青年论坛》2008,(3):122-124
孙犁边缘化选择在叙事艺术上的表现为“白描-烘托”的表现手法、诗化意境的营造与抒情氛围的渲染、叙事视角的现代性与包容性三方面。孙犁不仅继承和传扬五四新文学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优良传统。这就使得孙犁的创作脱离了时代主流文学的通俗化面目,以诗情画意的描绘区别于那种农民化的艺术品位,呈现出一种能够超越时代、超越具体语境的现代文学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