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观与领导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妹 《新东方》2004,(8):24-27
“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墙上的铭文,确实是句至理名言。它警示着我们每个人要去不断地追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去做人”,要去了解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向人生成功之路前进。这也即所谓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意识,其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指人对自己存在状况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特征、能意识到自己同别人的关系,还能给自己下达各种各样的指令、保持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行为举止等等,这一切都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个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始于个体出生十个月左右对动作和动作对象的区分;然后,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渐从他人的评价中了解了自我;再以后才逐步进入主观化自我阶段,产生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和人格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全的标志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全面…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自我意识还是社会存在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人,在黑格尔看来是和自我意识等同的。”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眼中,人是相对意识存在的:“我思故我在。”诚然,人,作为自然界的特殊生物体,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自己一只受伤的脚趾头的关注,要远胜于对远处一场地震的关注”。这是生物体自我保护的本能。但人又不仅仅如此。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对自己身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四肢活状态的 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在个体发展 中具有导向作用、动力作用、调控作用等。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交往活动 中,随着语文和思维的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自己我认识、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这四种心理成分为基本因素的自我意识体系。一、不识庐山真面目━━自我认识问题1、案例。李某,女,18岁,高中三年张学生。该生自幼表现很强的自尊心,不服输,学习 成绩…  相似文献   

5.
党性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是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要从五个方面去努力。一、增强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意识就是自己认识自己。一是要认清自己的责任。作为自我意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  相似文献   

6.
自觉是意识内在矛盾发展的质变,扬弃自身的意识转变为自我意识,一个新圆圈的起点。自我觉醒的自我明白地自我实现:在与自身共现的精神空间中,自由地多重化"自我游戏",游戏的本质即自我与时—空的共源性。未觉意识和自我意识实现方式不同:未觉意识时刻置身于无间状态;自我意识时刻置身于有间状态——将自身实现的过程否定为可见的历史性空间。根据自我与时—空的共源性阐明《精神现象学》中的整体性转环据点之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
韩庆祥  郭立新 《前进》2000,(8):32-34
我们正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 ,不仅面临社会结构及社会体制的转型 ,而且经历着跨世纪的转折。“跨世纪”这个震憾人心的词句 ,必然引发人们的反思意识、前瞻意识与超越意识、未来意识 ,引发人们的“跨世纪思考”。在所有的“跨世纪思考”中 ,对人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格转型的思考是首要的。因为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承担者 ,他承载着人类社会转折所应完成的一切历史使命 ;况且 ,人的自我意识、自我追问、自我反思以及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本性 ,必然促使人们先去关心和思考自己未来的前景和命运 ,关心和思考自己为进入21世纪应做些怎样的…  相似文献   

8.
后勤战线的女干部是后勤干部队伍中的生力军。在深化后勤改革的关键时期 ,女干部如何不断认识自我 ,充实自我 ,提高自我进而增强后勤女干部群体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我意识就是人把自身作为对象所形成的意识 ,即自己认识自己。中国有句大家熟悉的话 :“人贵有自知之明”,关键就在这个“贵”字。  ——清醒地认识自己。  一是要认识自己的责任。当前机关后勤改革进入了攻艰阶段 ,后勤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任务更加繁重 ,同时也为女干部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平等竞争的机会。知识经济时代的…  相似文献   

9.
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与社会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鑫 《前沿》2008,(5):59-61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反映,它可以分为个体自我意识和群体自我意识。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它可以分为个体自我评价和群体自我评价。社会舆论,是民众自我评价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群众的言论,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自我意识可以说是自我评价的基础,而自我评价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个体自我评价是民众自我评价的基础,社会舆论是一种重要的民众评价活动,因此,自我评价对社会舆论同样有重要作用。人是社会人,生活在社会当中,必然受到各种社会舆论的影响,因此,社会舆论对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精神现象学》主奴关系一节着手分析了黑格尔自我意识的出现、自我意识与对象的关系及历史上自我意识的三种自由形式.他将自我区分为意识和自我意识两个阶段,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自我意识的概念本身来分析其结构,得出了自我的两个维度:自我意识和对象;从主人与奴隶的辩证关系澄清了自我意识自由的进程;通过分析历史上自我意识的三种自由形式,阐明了主人自由与奴隶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领域的交流,自我意识也成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当多的人把“尊重自我”当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个性、争取人格独立和尊严的口号,而把“实现自我”则看作是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的真谛。但是,自我意识并不完全是西方的舶来品。关于个体对自身意义与他人或整个社会关系的认识,我国哲学家在很早以前就有过极为精到的见解。本文就试图探讨一下孔子这位影响中国和海外数千年的思想家是如何建构其自我意识的。  相似文献   

12.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大一的新生刚刚从“黑色七月”中冲杀出来,成为一名大学新生,面临着自我角色的改变,需要重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的关系。但是由于每个大学生各自的心理期望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在大学中所占据的位置不同等因素,在如何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大学生身份  相似文献   

13.
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它表示情绪智力的水平。“情绪智力”指的是个体监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且识别运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也可以说情绪智力是通过对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识别、控制,在调节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说来,它包括:1.自我意识。是一个人既觉知自我的情绪,又意识到自我对此情绪的看法,是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这是情绪智力的基础。调控自我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地适度,它建立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是一种有效摆脱焦虑、沮丧、烦恼、悲伤等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侵袭和自我安慰的能力。这一…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的意向性结构揭示了存在的时间性,揭示了此在具有"先验存在"的时间发生。萨特通过寻求胡塞尔面向世界、面向他人意向性的超越性,把胡塞尔的绝对自我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的焦虑意识,这种焦虑意识反过来说明了先验自我是有"孔洞"的失败意识。自我意识早已被"为他意识"所超越。总之,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中"本我"维度的存在论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德格尔和萨特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意识现象学如何发展为一种先验存在论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将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归因于潜意识的冲动,而奥尔波特则侧重研究处于意识体验中的健康个人的行动倾向,这也昭示其理论的人本主义性质,即个体具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它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具有理性、能动性、选择性,不受环境或生理等其它因素的控制。文本试图构建人类群体中谣言传播的个体心理模型,揭示谣言传播的心理实质及其运行规律:一则模糊不清但含有语义要素的信息经过X轴向前运行,该段信息在被个体接收后,在自我意识层面以模糊性和重要性两个维度,进行一系列的转化并形成谣言信息。具体而言,信息模糊性是在个体意识层面感知、记忆和评述过程中产生,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完整性原则,人们会对模糊的信息进行加工,使之更加具有合理性,合乎现实逻辑和自我需求,并使得信息的模糊性变成确定性。信息重要性是指Y轴动力系统中,在个体精神层面动机与需求的力的牵引下,信息被个体按照自己的情感愿望加工;在潜意识本我层面,信息被个体自我按照快乐原则投射到意识之中,使得信息对个体而言变得更为“重要”。以上过程,谣言生产的总体原则符合简化、强化和同化的歪曲模式。一方面,歪曲模式发生在自我对本我和超我的平衡点上(小我),内含潜意识向意识呈现、自我向超我及环境超越两大动力结构,推动“模糊性”向“确定性”转变;另一方面,歪曲模式同时发生在精神层(大我),行为动机和情感需求形成“重要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朝圣者的朝圣意识主要由自我意识和圣地意识两个方面构成。在自我意识的结构中“我”处于最低层次,是意识的基础;“无我”处于最高层次,是朝圣者追求的彼岸目标,而朝圣就是从“我”的状态向“无我”的状态过渡的过程。而圣地意识笔者认为在四个层次,即“私我圣地→社群圣地→边缘圣地→超我圣地”。  相似文献   

17.
自我意识使侦察主体象了解外部世界一样了解自己成为可能,并使侦察个性心理各种成分趋于和谐状态.侦察主体的自我意识有三个特点,即:社会性、自反性、高度的自觉性.影响侦察主体自我意识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接受他人的观点、人际交往、自居作用.侦察主体自我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个性心理和行为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借助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浅谈领导干部心理素质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世武 《湖湘论坛》2001,14(1):76-77
领导干部需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坚定的意志、果断的作风和宽容大度的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稳定的心态是领导干部必然具备的重要条件。  一、领导干部应当了解自我,把握自我,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充分了解下属,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了解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才能扬优长、避劣势、弃弱短,才能做到自律,才能够检点、反思和约束控制自我。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提出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四自”,…  相似文献   

19.
一、“自我”概述所谓“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内心世界的统治力量,是联系个体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惟一纽带。因此,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心理的自我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二、认识“自我”中学生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肯定”或“错误的否定”。由于他们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因此往往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期望过高却又达不到,为此自卑…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如果说苏格拉底时代不过是人类自我认识的萌芽,那末欧州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喊出的“我是人.人所具有的我无不具有”的响亮口号,则无疑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大觉醒.后来的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萨特的“自为的存在”、黑格尔的“自我与非我“、以及卢棱的“我独一无二,我知己知人.我天生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