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各种风险因素叠加,社区公共安全面临多种风险挑战。社会应急力量作为政府救援体系的重要辅助力量,近年来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呈快速发展之势。通过搜集整理广东省7个城市发生的116次社区应急救援案例,从定量角度分析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救援组织协调度对社区应急救援的影响发现:社会应急力量在社区应急救援中的参与比例和数量比例分别是41.6%和31.8%,社会应急力量已成为参与社区应急救援的重要参与者。不同城市和不同灾害事故类型在社区应急救援成功概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救援响应时间和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方面不存在显著差距。社会应急力量参与能显著降低社区应急救援的响应时间,但不能提高救援成功概率。参与救援社会组织的协调度并不影响社区救援响应时间,但能显著提高社区救援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2.
杨亮 《中国减灾》2024,(8):50-51
<正>航空应急救援是组织救援、拯救生命最及时有效的方法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发展的方向。本文就北方地区防汛救灾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对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展开分析探讨。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北方地区面临的防汛救灾压力与日俱增。防汛救灾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要求救援行动必须迅速、高效,而航空应急救援以其独特优势,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有力措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具有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面对应急避难场所改革发展新要求,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以下简称"地震地质司")在制度体系、标准引领、信息化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叶慧 《今日浙江》2021,(5):50-51
直升机在螺旋桨的旋转声中升空,迅速前往指定区域实施救援,这样的空中应急救援“大片”场景,如今在浙江成为现实。从2020年7月起,浙江启动直升机常态化备勤工作,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援航空体系试点省建设。浙江提出:近期力争实现“全省区域范围内45分钟响应(15分钟准备,30分钟飞行),覆盖半径100公里”的国际航空救援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们以大连市危化品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模式为例探讨了城市应急救援社会联动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首先明确了应急救援社会联动的概念,梳理了其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建立应急救援社会联动体系的必要性,最后以大连市“官助企办”的实践说明了政府——企业应急救援联动模式的运作机制及优势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可以为其他城市建立应急救援社会联动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市讲话指出,要加强应急、搜寻、救护、医疗等救灾队伍特别是专业骨干队伍建设,提高广大群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专业骨干队伍建设、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是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效果的两条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卫生应急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和对重庆提出发挥"三个作用"的要求,进而梳理重庆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展、存在的差距,围绕坚持"专业救援"与"自救互救"并重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科普宣教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安全发展、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科学理念和素养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构建应急科普体系,提升群众应急和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技能,提高应急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对于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江西赣州市章贡区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致力于各类自然灾害救援、水域救援、城市救援、意外事故救援等,通过开展"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合作,实现了应急救援及时反应、伤员快速转运,也实现了政府、社会力量和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素质  相似文献   

9.
特大型城市是所在国、所在地区各类政府机构或国际性组织机构的集中地,也是各类危机最容易最频繁爆发的地区。因此,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借鉴国外城市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成功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安全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3月21日下午,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天嘉宜化工厂发生爆炸。接报后,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主要负责人在部指挥中心调度了解救援情况,与现场视频连线。应急管理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浩水和消防救援局总工程师周天带领专家组紧急赶赴现场,协助地方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应急管理部要求,全力开展抢险救援,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同时协调医疗人员全力救治,及时疏散周边群众并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11.
王真 《北京观察》2020,(1):16-16
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个环节如何衔接是影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到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衔接,将“时间就是生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是急救医疗体系的一个严峻考验,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安全保障与应急救援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李国平 《人民论坛》2020,(23):18-21
"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北京市迅速响应,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防控方式将此次疫情狙击在了暴发"萌芽期",体现了强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各级部门快速反应、分级精准防控措施、医疗和检测技术支撑、以及广泛的全民动员,是打赢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基础。作为大国首都和超大城市,北京市有责任以最高的防控标准为全国城市树立典范,引领建立更加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社区是我国城市治理的最基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源头和支点,社区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根基所在,在国家-社会-群众的关系体系中,社区承担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在体制上,每个社区都对应着多个上级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标准和具体任务都需要在社区进行具体落实。在这种情况下,社区要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卫生计生、社区医疗、社会保障等十几项工作,同时还担负着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强化城市治理,推动了城市内涵更为丰富、城市功能更为健全、城市治理更为智慧,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城市治理的获得感。但贺州城市治理现代化仍充满挑战,城市软硬件建设仍处于攻坚克难期,面临应急管理能力薄弱、高端人才缺乏等困难。本文在汲取国内城市治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提高贺州市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路径进行战略谋划,以期为我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胡小武 《群众》2020,(8):21-22
强大而成熟的社会组织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现代社会,社会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参与应急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中国的社会组织在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些社会组织迅速驰援武汉和湖北,通过自身的特有渠道和能力,高效为各地医疗机构从国外采购相应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救护物资,实现了资金与物资捐赠、物资采购与配送、海外采购与配送等高效率行动。因此,进一步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应急治理,应成为提升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林兵 《中国减灾》2005,(11):40-41
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害、社会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恐怖事件对某个国家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方面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表明,建立和健全城市安全应急体系,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消防救援作为整个城市安全应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应该从建立和健全城市  相似文献   

17.
加强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是构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内容.理论和实践证明,建立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消防救援体制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的核心作用,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优势,明确其在救援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把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成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综合性的政府消防救援力量.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齐瑜 《中国减灾》2005,(3):34-36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近两年加快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步伐。居住在北京,当地震、火灾、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什么地方应急避难最安全?离居住地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是哪个?本文为您揭示——应急避难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1976年7月28日,北京地区受唐山7.8级地震的波及,部…  相似文献   

19.
加强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是构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内容.理论和实践证明,建立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消防救援体制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的核心作用,发挥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优势,明确其在救援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把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成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综合性的政府消防救援力量.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公共安全是研究城市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带来的各种公共事故灾害的风险。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工业危险源、城市公共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自然灾害、城市道路交通、恐怖袭击与破坏和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七个方面。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系统是由若干中心组成的工作机构,负责城市公共风险预测和评价、应急计划的制定、应急救援行动的开展、事故应急培训和演习等事务。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系统研究的重点是针对城市公共安全研究范围的七个方面建立应急救援子系统以及制定应急专项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