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3月30—31日,2005年“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城市自然灾害防御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社会治安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安全生产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建筑防灾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等六个专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为应对城市公共安全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构建“预防为主,政府主导,全民动员”的应急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能动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形成联系紧密、反应迅速、高度协调的城市安全应急体系,确保经济社…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和警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已发生巨大的变革,网络警务应运而生.在网络警务语境下,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应对网络社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应从健全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建立网格巡防警力布局、构建110应急联动网络平台、完善快速反应保障机制等方面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如何完善城市应急综合减灾制度,做好减灾管理工作亟需深入研讨。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应急预案,完善城市减灾体系机制,完善城市减灾法律体系等改进措施,使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与时俱进,更好地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和健全城市应急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应急机制是城市有关管理部门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建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和制度安排。文章从我国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政府行为能力的重要体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举措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立和健全城市应急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城市应急机制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通过上海、广州等地的实践经验,指出当前城市应急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们以大连市危化品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模式为例探讨了城市应急救援社会联动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首先明确了应急救援社会联动的概念,梳理了其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建立应急救援社会联动体系的必要性,最后以大连市“官助企办”的实践说明了政府——企业应急救援联动模式的运作机制及优势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可以为其他城市建立应急救援社会联动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波 《中国减灾》2005,(4):20-22
3月30—31日,2005年“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城市自然灾害防御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社会治安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安全生产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建筑防灾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等六个专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能源供应体系受外部地区环境变化以及不确定性影响非常之大,能源供应安全自控能力较弱.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大停电、电力瘫痪等电力安全事故已发生过多次,给各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为防范于未然,建议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能源供应体系的安全防范和建设,保障首都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运行,建立一个高度坚强,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御计划和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8.
非传统安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非传统安全研究的领域日益广泛,其中信息安全成为—个全新的、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信息安全面临严峻形势,应对这种形势,应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完善和健全信息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信息安全通报和应急处置体系,促进信息安全国际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正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6年2月5日重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健全重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1.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互动,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新的问题。面对严峻的互联网管理形势,公安机关必须理顺协作关系,为安全管理健全基础资料库;依法管网,正面引导,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法制与道德建设并举,创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2.
源仁 《人民政坛》2007,(7):29-29
又是暑假,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5月1日起实施的《福州市中小学校学生安全防范和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对此作出规定。条例规定,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履行安全防范职责。  相似文献   

13.
结合美国城市典型的危机事件,研究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方法与模式,通过介绍美国总结“9.11”事件的深刻教训,梳理出美国国家、城市综合应急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方法。同时,系统地研究了安全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减灾规划、应急反应计划、应急反应队伍建设、公众安全防灾自护文化教育等重要环节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对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有借鉴意义的四方面启示与构想。  相似文献   

14.
《山西政报》2008,(20):14-19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安全可靠、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机制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多数大、中型城市已基本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预警、救灾及善后等工作逐步程序化。本文从国外、国内两方面的先进经验来分析我国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模式,应突破体制和机制上的束缚,搭建信息平台,整合众多的职能监管部门,实现社会综合服务资源共享,从而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体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是衡量该地区城市灾害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该系统包括灾前预警能力评价、灾中应急能力评价和灾后恢复能力评价等三个分系统以及12个子系统,并用综合评价表对政府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当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安全问题包括:生产安全隐患频现,治安形势严峻,食品安全隐患广泛存在。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多措并举地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建构,为打造武汉"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公共安全基础。具体而言,一是要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形成大安全工作格局;二是要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法治化水平;三是要强化重点防控体系,解决突出安全隐患问题;四是要健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安全事故处置能力;五是要优化综合保障体系,夯实城市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居住环境是“住宅内部环境———住宅近旁环境———住区环境———城市环境”体系中的基本环节。居住环境的构成涉及到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技术体系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居住环境的整体设计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而后者则指城市的建筑等人工的环境,它既有声、光、暖等功能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居住环境美化工作,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契合,同时…  相似文献   

19.
朱力  张楠 《求索》2016,(4):17-21
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研究是以寻求“应当”的环境设计价值为目的。时下中国的城市化在加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在多个层面上呈现出了与社会、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是一个具有多重层次与复杂尺度的系统,所以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研究也应从精神、社会、生态、审美、经济、行为等多重维度来进行整体探讨。精神维度讨论人类思想史与文化观念对于环境设计伦理的影响;社会维度探讨外在的社会条件与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关系;生态维度从生态、可持续与适宜技术等层面来协调城市环境发展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审美维度以树立社会和谐美与自然生态美探讨城市环境的善与美;经济维度则将视角投射于城市环境的设计价值与所引导的消费观念;行为维度关注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设计主体在进行决策时所应遵循的责任与义务,由此建构起城市环境设计的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日益严重,类型众多的灾害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全影响巨大,加强灾害法制建设很有必要,意义重大.我国的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缺陷.我们必须加强灾害应急法制的理论研究、构建完备的灾害应急法制框架体系、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职能,建立抗灾风险防范体系,以完善灾害应急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