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相关法律虽然赋予了地方人大常委会有决定重大事项的职权,但这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客观上制约了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现实中,一些地方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往往是地方政府“自导自演”,地方人大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被地方政府所侵占,地方人大却成了“旁观者”,既“缺位”又“错位”。这一公共决策现状显然不利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不利于提高地方重大公共决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人大研究》2009,(5):F0002-F0002
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活动已经正式启动,开始接受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群团组织等)的创新项目申报。地方各级政府在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创新都可以申请,尤其鼓励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建设的创新项目参与申请。  相似文献   

3.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进 《长江论坛》2008,(6):55-59
近年来,地方人大在探索和推进财政预算审查监督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同时又面临着许多难题。本文在简要总结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改革进展的基础上,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了制约人大预算监督权力有效行使的制度性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看,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原因。一、认识上的片面性一谈人大工作,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立法和监督,难见决定权的影子。有的同志认为,地方上的重大问题,通常是“党委决定,政府执行,或者党委、政府共同决策,联合行文”,人大只要做好监督工作就可以了;人大行使决定权,有“越位争权”之嫌。因此地方人大不敢理直气壮地行使决定权,从而使政府成为党委的执行机关,造成了定位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行政三分”理论提出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三部分,在相对分离的基础上,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这一理论设计在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背景下有其可能性,但推行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行政三分”并不适宜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实行“行政三分”要局部试验,有条件地推开;“行政三分”还将增加行政决策层次,从而增加党和人大对政府的监督难度;等等。这些都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制度创新是破解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财政监控难题的"法门",也是推进"法治监控"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审查预决算、审查预算调整方案、监督预算执行等工作,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作为行使监督权力的主体机构,健全各级人大对政府的预决算监督和审查权一直是我国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大监控政府财政的制度创新,能聚合起科学地监控政府财政预算行为的正能  相似文献   

7.
《政策》1998,(3)
“两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成员;研究部署了新一届人大、政协工作;认真审议或协商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两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全省跨世纪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选举法是关于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选举、监督和罢免制度的重要法律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我国地方政权制度的重要法律。尽管两部法律此次修改的条文并不多 ,但却是循序渐进、稳步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立法措施。1995年《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修改之后 ,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  相似文献   

9.
<正>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失控,偿还风险加大等问题,与地方人大履职不到位、监督不力不无关系。地方人大应变被动为主动,切实担当起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防范债务风险。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人大不能缺位国家审计署审计表明,2013年底,我国政府债务已达20万亿,市级地方政府欠债最多。这一审计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民众特别是专家学者对地方债务风险表现出了深切的忧虑。人们在担忧的同时不禁发问:对政府具有法定监督权力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政府举债中究竟是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监督“一府两院”执法,地方各级人大每年都要组织若干次执法检查。但是,对人大自身执行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以及为贯彻这些法律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检查,却十分少见。是没有必要检查吗?答案是否定的。时下,有些地方的人大在行使职权上是“失职”、“越权”现象兼而有之。执法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个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把质询案作为建议办理;某个县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任命了两名副县长,一年任命了多名副县长,法律允许的“决定个别任免”变成“决定一批任免”;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政府职务却不辞去人大职务;有些县、乡连法定的代表经费“底线”也保障不了,代表开展活动缺乏资金支撑,等等。  相似文献   

11.
当一项关于改革现有人大代表“退出”机制的“创新之举”,在一些地方倡行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这一被“逼”出来的制度,实质上反映了目前人大工作面临的困惑和人大制度面对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白云华等代表提出《关于编制让人大代表看得懂的(预)决算报告的建议》。该建议的提出,是我省实施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以来,人大代表对地方政府预算编制工作提出的最具体的建设性意见,不仅对于人大代表做好审查监督工作,而且对做好财政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财政监督,管好纳税人的“钱袋子”,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人民的期望。本文从人大审查预算的制度价值、审查监督的基本目标、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改革面临的挑战、推进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改革的基本设想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从更为宽阔的视野中探求我省地方政府预算改革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人大研究》2010,(1):48-48,F0003
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座谈会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大常委会以“高举旗帜,继往开来,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为主题,召开了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座谈会。区委主要领导、“一府两院”负责人、常委会组成人员、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以及常委会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区委、政府领导分别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近30年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崔文胜 《辽宁人大》2008,(10):24-24
作为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乡镇人大存在一个相当长的“空当期”。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将乡镇人大每年一次的人代会改为“季会制”,以加大对政府的监督力度。笔者认为,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和乡镇人大的机构设置,乡镇人大推行“季会制”势在必行,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正>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开展审查监督,是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取2个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进行重点监督,全方位“问诊”项目建设情况,更好推进关乎民生的项目早开工优建设快建成,取得较好成效。近日,记者走进舟山,看这项工作如何激发人大工作活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方人大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是指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对本级政府和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中,对其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之外的非法律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的法律制度。审查监督规范性文件,是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职权。行使好这一职权,可以加强地方人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以来,国家审计署连续两年披露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问题成为热点,引发了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体担忧。从权力监督制约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黑洞”的形成,凸现了人大监督的缺位,显示了人大财政监督制度的不足。南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消解地方债务的风险隐忧已成为共识。鉴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属性,人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理应成为对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中最具正当性的、最基础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不少褒贬乡镇人大的文章见诸报端,焦点集中在乡镇人大形同虚设,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监督不到位等方面。却没有从根本上找出困扰乡镇人大的根源。一、“人大人”和“政府人”界线不清是导致乡镇人大难以发挥职能的关键。在乡镇人大工作的同志,直接面对“三农”,应该说对政府行为和选民意志了解得最清楚不过,职权也应该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为什么在行使权力时却缩手缩脚呢?关键是“人大人”和“政府人”界限不清,自己究竟是“人大人”还是“政府人”,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困惑。拿笔者为例,本人既是人大代表和人大秘书,同时又是包村干部,…  相似文献   

19.
张掖市甘州区人大常委会马秀文撰文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大工作, 就是把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定位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当前, 加快发展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也是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不仅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也是地方各级人大工作的大局。地方各级人大要自觉紧紧围绕这个大局, 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积极为本地区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  相似文献   

20.
阿计 《人大建设》2009,(5):18-20
“政府报什么,人大审什么”是地方立法沿袭多年的基本立法模式。 从2008年下半年起,北京市、广东省人大先后启动了“法规立项论证”的程序,试图在立法源头就建构起科学的立法机制。这项立法制度的改革引发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