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述外来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外来文化 ,尤其是中国、印度、法国等国家的文化对越南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越南仍然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越南北部出土的青铜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近年来在越南进行的考古调查证实,越南存在着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本地文化。这使得原来认为越南的青铜文化主要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观点发生了动摇,人们转而强调越南青铜文化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了。然而,越南青铜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特别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实,也为许多在越南出土的文物所证实。这些文物大量出土于越南青铜文化的最后阶段、也是其全盛期——东山文化遗址,更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它促使人们设想,在形成东山文化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越南青铜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的问题,在关于越南青铜文化是怎样形成的这一研究领域内,一直不失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王国爱 《东南亚》2009,(2):84-88
红河是越南的第二大河,流经越南北部地区,在越南境内流长500公里。红河为两岸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越南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越南人民在长期与红河相伴的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民族文化,而这一民族文化的存在与繁荣对越南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发源于中国的城隍信仰,传入越南后,与越南本地的民间宗教信仰相结合,形成具有浓厚越南民族文化特色的城隍信仰。对比中国与越南城隍信仰异同,探究造成异同的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越南文化及其文化中的中国因素,为进一步探究中国与越南在文化上的共同性与相异性服务。  相似文献   

5.
陈筱微 《东南亚》2001,(1):60-62,33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不仅为广大下层民众所信奉 ,而且曾一度为上层统治阶级所器重。道教同儒教、佛教一样形成巨大的文化洪流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汉文化的向南传播 ,道教亦在其创建不久传入越南 ,一直流传到今天 ,并深深地积淀到越南民族文化之中。现试以中国的道教文化作背景 ,对越南的道教文化作一粗浅认识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越南文化。一、道教文化皆建树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上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 ,也是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 ,但中国道教传播到了越南 ,作为接受主体并没有把…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越南民族(主要是指京族,也称越族)的龙文化有着这样一种传统看法,认为:越南属于汉文化圈国家,其祖先雒越人历史上曾是中国南方的百越之一,而中国是龙文化的发源地.所以,所谓越南龙文化,其实是源自古代中国北方中原民族(主要是指汉族)的龙文化,是中原民族龙文化的派生.当然,上述的这种看法,一般说来也并非毫无道理.不过,如果从民族文化本源与民族起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从越南民族祖先雒越人龙文化的本源及其后裔越南民族龙文化的演变与中国古代中原民族关系的发展,既存在文化本源差异又存在文化演变的交融的内在因素看,对于“派生”说个中的某些问题,似仍有值得深入思考和论证的必要.一首先,我们之所以认为,“越南龙文化是古代中国北方汉族龙文化派生”这一传统看法,一般说来也并非毫无道理,那是因为,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炎黄族团就都视龙为神明,都以龙为部落图腾,后来炎黄的后裔以炎黄子孙自称,都自认为龙的传人.由于龙在中国民族起源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并后来由此而产生和形成的中国龙文化,可以说,自古以来,不仅传遍神州大地,还远传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伯利亚、南北美洲等地。特别对于曾是中国古代交趾地域的越南,中原龙文化传入时间之早,影  相似文献   

7.
越南竹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越南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越南竹文化的独特色彩。竹子的特性是形成这一独特文化的前提条件,越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是形成竹文化的基本条件,越南人民的智慧是形成这独特竹文化的必要条件。本文试图从竹在越南民族神话传说、建筑、文学艺术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运用和象征意义解读越南竹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1986年越南政府推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2007年1月越南正式成为WTO成员后,标志着该国已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之中。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是科学技术,无不透射出来自世界各国尤其是与之近邻的中国和西方国家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外开放必然增加了各个领域的交往,而语言文字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因而现代越南语不断吸纳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英语和汉语新词,  相似文献   

9.
海防是越南第三大城市,也是越南北方的最大港口,处于越南北方重点发展地区河内──海防──广宁经济带的中间,与中国广西、海南的港口邻近。海防港既是越南首都河内和整个北方地区的主要外贸通道,同时也是越南南北方的主要国内运输通道。海防工业发达,拥有涂山、吉婆岛等旅游胜地,还有富有特色的文化,是越南的主要对外开放地区。近年来海防经济发展很快,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越南的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越南制定优待少数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一)政治上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越共自创建之始,就把解决民族问题作为越南革命的重要任务。1951年,越共二大提出:“越南各民族在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等的,要团结、互助、共同抗战(抗法)、建国。”1955年建立越北自治区(类似中国的民族自治区,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以后撤消)。越共三大、四大、五大都提出:“要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共同进步。”1986年越共六大开始实施革新开放政策,六大的决议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三项革命(即生产关系革命…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影视文化在当代越南具有较大影响。随着越南革新开放不断深入,其影视文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成效显著。越南影视文化坚持以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注重民族文化的宣扬。同时,从过去的偏重政治宣传,到注重反映人生和社会生活,也开始发展与外国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中越友好关系的发展,应加强中越影视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基督教在东南亚社会中具有深厚而长远的影响。本文重点选取菲律宾和越南的天主教堂作为研究对象,集中讨论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东南亚地区教堂中的体现。笔者认为,第一,教堂建筑为了适应东南亚的地理环境,进行了大量外形上的变化。建造教堂的工匠又在建筑的细节部分加入了许多本土文化的元素。第二,殖民统治结束以后,教堂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在现代东南亚社会中,教堂已经成为本土文化特定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占婆是由越南中部沿海地区的一系列河流流域政体组成的政权,每一个流域政体有政治中心、沿海港口和宗教中心3个政权支柱。这些政权以沿海港口为对外交流中心,经济上严重依赖对外贸易。晚期占婆在越南的侵略下,失去了沿海港口和对外贸易的自主权,经济上转向了农业为主,文化上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12,(12):60-62
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且大部位于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江河密布。越南人民传统以鱼类为主要肉食,以稻米为主要农作物,这些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导致越南的传统文化带有深深的"水"文化的烙印。本文依据国内外资料进行一些概略性的论述。由于越南饮食文化和旅游文化深受"水文化"的影响,甚至前两者的某些内容也包含有"水文化"的内容,本文也对"水文化"与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的关系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87年以来,越南对国防军事领域实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努力构建一个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国防军事体系。现根据越南报刊及国内外有关报道对越南国防建设20年作简要回顾与展望。 一、简要回顾 (一)革新国防军事思想,主张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6.
黄奇 《东南亚》2009,(2):81-83
由于地缘文化的关系,作为越南民族通用语言的越南语在其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固然受到了来自中华古文明、古印度文明、东南亚文化等诸多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其语言自身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论述越南语中的叠音词现象入手,分析越南语的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与东盟正在积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大好时机。现在,中国是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2025.5亿美元。截至2007年6月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总额已达4541乙美元。  相似文献   

18.
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经济指标,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在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到最后完成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没有一个大国不是靠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加入WTO后,越南的汽车市场必须对外开放,那些汽车工业大国必然会选择时机进入越南市场,这无疑对越南幼小的汽车工业形成严重的冲击和威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越南对文化外交的重视程度也显著增强:不仅将其列为外交三大支柱之一,还通过文化节、展览会、媒体、旅游、语言推广、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同国际社会开展文化交流、展示越南文化魅力。这些措施为越南弘扬民族文化本色、提升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交往等创造了积极条件,而其中所呈现的问题与挑战也值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1998年7月,越共八届五中全会决议提出“建设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基础,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日益深刻的国际经济融合的背景下,越南把保护文化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和复杂的任务,把保存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作为文化工作的指南。2007年,越南围绕着建设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的主题,“全民团结建设文化生活”运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文化乡村、文化街区、文化机关建成日益增多,文化家庭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