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究竟什么是宪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50年来,我国已经颁布了好几部宪法,但我们对究竟什么是宪法这个问题,似乎还并不十分清楚,而搞清楚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的。一、问题的提起今天,之所以要重新研究什么是宪法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宪法的频繁修改,引起了人们对宪法本身的诸多反思大家知道,美国宪法已经制定213年了,但迄今还是原来的那一部宪法,只不过在其后边附上了26条修正案而已;日本的现行宪法制定于1946年,至今还没有进行过一次修改;法国宪法在西方大国中要算是修改得最频繁的了,例如其现行宪…  相似文献   

2.
关于完善宪法部分内容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宪法是建国以来较好的一部宪法。但由于受时代发展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宪法中的某些条款已难以适应今天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现实,虽然1988年、1993年先后两次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闭幕不久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但笔者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仍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之必要,作为一家之言,笔者愿意大胆提出,与大家共商榷。一、关于公民的财产权财产权是公民重要权利之一,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是当今各国宪法的通例。同前几部宪法相比,现行宪法将公民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纳入宪法的保护范围内,九届人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2011,(5):2-8,60-69
(四)全民讨论四个月 问:为什么宪法修改草案要交付全民讨论? 王汉斌:宪法是全国人民办事的总章程,同全国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需要听取全国人民的意见。有些国家制定、修改宪法采取全民投票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2011,(4):2-6,60-67
题解: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在起草这部宪法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专门召开8次会议讨论,宪法修改委员会开了5次会议、其中3次都是逐章逐节逐条讨论修改,并在全民中进行了4个月的讨论,才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相似文献   

5.
李响 《法制与社会》2010,(28):11-13
宪法的稳定与宪法修改的时间尺度息息相关,目前各国关于宪法修改时间的规定都是实然层面上的,使得我们无法具体把握社会的进步发展速度,不能准确预测到宪法应在间隔多久后作出修改,因此应然层面上研究宪法修改的时间限制,即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修改宪法已经变得必要。  相似文献   

6.
8月11日,刚刚脱离了燥热盛夏的北京,开始进入它一年中最宜人的金秋。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就在人们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时候,眼尖的人在搜狐新闻频道看到一则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的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开会确定,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于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就是讨论修改宪法的建议。政治局会议认为,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总体上“应该保持稳定”,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会议上也指出:宪法的修改是个严肃的问题,必须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更强调对公民权益保护时,修改方有意义。事实上…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决定修改现行宪法。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党的领导下,考察当前社会实际,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修改草案。现在,宪法修改草案业已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决公布,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这个宪草规定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基本原则,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完善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各项制度,体现  相似文献   

8.
去年,笔者在南朝鲜汉城大学法律系进修期间,有机会访问了南朝鲜宪法裁判所,同宪法裁判所的裁判官和宪法研究官们讨论了宪法保障与宪法裁判、亚洲模式的宪法保障制度等问题,并参观了这个所的审判厅和图书馆.南朝鲜从自己民族传统和政治现实出发,通过摸索确立了有自己特色的宪法裁判制度. 南朝鲜是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经常变化的国家,因而他们的宪法曾多次修改.从1948年7月制定第一部宪法起,到1990年共进行了9次宪法修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决定修改现行宪法。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党的领导下,考察当前社会实际,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修改草案。现在,宪法修改草案业已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决公布,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这个宪草规定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基本原则,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完善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各项制度,体现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意志,是在过去宪法的基  相似文献   

10.
常安 《法律科学》2012,(6):54-63
从宪法修改问题在学界的最初提出、学界对频繁修宪现象的反思以及在宪法修改内容方面的一些理论焦点等问题出发,梳理了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学界对于宪法修改的一些争议性论题,旨在以宪法修改的相关理论论争为线索,探究现行宪法30年来的变迁轨迹,并对现行宪法的实施、变迁等问题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二战之后制定的日本国宪法一直存在着被强加宪法论与自主制定宪法论的争论。保守派政治家出于现实政治需要,一直围绕宪法第9条主张修改宪法,并促成了国民投票法案的通过和教育基本法的修改。宪法修改应该使宪法的基本原理与现实发展相契合并有利于宪法的发展,而绝不能悖逆于宪法原理,弱化宪法的存在意义。战后的日本政治史可以说是“宪法固定化”的过程。要不要修改宪法,对于哪些条款进行怎样的修改,应该由国民来做决定。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了对我国现行《宪法》的第4次部分修改。《宪法修正案》中把《宪法》第11条第2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样的修改,全面、准确地体现了党的十六大对非公有制经济既鼓励、支持、引导,又依法监督、管理,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实际情况,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修改标志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前更加全面、更加可靠的宪法保障。应该看到,为了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修改后的宪法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规定,使这次宪法的重要修改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宪法的“无形修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修改,大多数著述中认为有两种方式,即:部分修改——修改宪法的部分条文;全面修改——对宪法典作全面的修改,也就是修改宪法的多数或绝大多数条文。部分修改中包含着两种具体方法,一是直接修改宪法部分条文;二是在保留原文的情况下,以修正案修改某些宪法条文。因此,也有人认为修改宪法的方式有三种。谁是谁非,姑且不论,暂认为三种。这里要提出来加以说明的,是有别于上述几种方式,鲜为人道的宪法的无形修改,所谓无形修改,是指不变动宪法典条文,而更换其中某一条文或条文中某些词语句的内容,使宪法的某些规定具有新的含义。为有别于此,我们把前面提到的三种方式称为有形修改。冠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因此,在修改和完善刑法中,应当特别注意对打击经济犯罪规定的研究。一、修改和完善刑法关于打击经济犯罪规定的必要性近几年来,经济犯罪活动同过去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刑法中关于打击经济犯罪规定在很多方面已经与社会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突出的表现在:(一)经济犯罪案件增多。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发布后,开始了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经济犯罪活动曾有所收敛,但  相似文献   

15.
章志远 《法学杂志》2002,23(1):41-42
宪法解释是法定解释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对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所作的阐释和说明。相对于宪法修改和宪法惯例而言 ,宪法解释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恒常性等优点 ,因而被各国公认为一种最重要的宪法发展制度。在美国宪政史上 ,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广泛行使宪法解释权来促进宪法的完善和发展便是极好的佐证。综观世界各国的宪法实践 ,宪法解释在消解宪法规范同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维护宪法的权威和法制的统一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 ,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宪法解释制度。由于各国具体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国家法制建设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制定的,它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部比较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它的某些规定特别是经济制度方面的具体规定已经同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而这种状况又不能单纯依靠宪法解释来加以解决.因此,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先后依据宪法制定的程序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条款作了必要的修改.特别是1993年的修正案中,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7.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已经正式纳入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毋庸置疑,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将成为2004年中国法治领域的最大亮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高度概括了本次修宪的主要内容,从法律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彰显了弘扬先进的法治文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宪法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党、国家和人民的宪法意识不断增强;宪法的修改程序、方式和时间趋于定型;宪法的稳定性前所未有;宪法赋予和保障了公民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宪法健全和完善了国家机构;宪法确认和促进了改革开放;宪法阐述和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强调和支持了祖国统一大业;宪法规定和维护了国家标志;宪法树立起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我国宪法建设的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刑法的有关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增加了严重破坏经济犯罪的条款,并扩大了量刑幅度。这是针对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的现状和特点而作出的。这个决定非常及时,深得人心,为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在宪法领域具有特定的涵义,其宪法地位体现在具体的宪法原则和制度中;从历史的角度看,弱势群体的宪法地位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我国宪法对弱势群体作出了保护,但存在不足,应修改宪法给弱势群体予以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