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佛兰兹·迈克尔(Franz Michael)、费正清(John K.Fairbank)和鲍大可(A.Doak Barnett)开始,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已经历经四代。进入21世纪,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年轻学者在美国对华政策辩论中表现活跃。这一代的年轻中国问题研究者如何看待中国崛起,他们的观点将如何影响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制定,值得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的四年里,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发展的道路相当坎坷。美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美面临的挑战、特别是根据美对中国的看法.从维护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几度调整对华政策。美对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美力图通过制定和实施“全面接触”政策。以维持中整关系的基本稳定;同时美也将中国定为需要认真加以防范的对象。目前这种接触和遏制手法交替并用的对华政策已大体趋于明朗,并为美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辨识美国对华政策的定位和实施与美国全球-亚太的战略目标是密不可分的,受美国的军事安全、经济繁荣和扩展民主全球战略三大支柱的指导,并服务于这些目标。据此,我们可辨识出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主要包括六大项:第一,在自由...  相似文献   

4.
美国军工集团在美国政治特别是对华政策制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冷战结束以来 ,在鼓吹“中国威胁”、游说国会武力助台 ,以及向美国政府兜售反扩散“双重标准”等方面 ,都直接影响着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5.
美国政治中的党派因素对美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明显反映在对华政策中。民主、共和两党在外交上不同的政策倾向,是它们在对华政策上有所区别的根本原因,而多年来美国国内的对华政策辩论,也主要以党派斗争的形式存在。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既有党派倾向因素,也反映出当前美国国内的共识。美国大选将近,正确理解美国对华政策中党派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来可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美国传媒与美国的对华政策熊志勇这一段时间,关心和研究中美关系的人都会谈到美国国内关于对华政策的辩论,特别是美国各种媒介经常刊登批评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和歪曲中国状况的文章。为此,一些在美国留过学和工作过的学者和记者专门出版了《妖魔化中国的背后》,①揭露这...  相似文献   

7.
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对华政策的调整佴祖吉克林顿连任总统后,其内阁在去年对华政策辨论和调整的基础上,就克林顿第二任期对华政策进行了讨论,政府主要成员相继发表了重要的政策性讲话,从这些讲话和今年以来美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对华...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美国对华政策历来是随着其自身实力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从来没有象冷战结束后这样摇摆不定,变化莫测。如果说冷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也非常稳定和明确的话,那么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则变得很不稳定了。美国趁1989年...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正在成形的美国对华政策、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特点和中美关系的趋势及若干审视等3个方面对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必须客观全面地分析世界格局、亚太形势和中美关系的相互关系,从全面的长远观点看待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在处理对美关系问题上,始终做到不急不躁、进退有据。  相似文献   

10.
1995年6月美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后,中美关系严重滑坡,美国政界、学术界和舆论界就此对中国的发展趋势、美国应采取的对中国战略及政策做法展开了辩论。其规模之大、参与者范围之广、时间持续之长,为冷战后时期所少见,迄今仍在进行之中。与此同时,辩论中对克林顿政府现行对华政策提出了既中肯又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许多有远见卓识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将成为1997年初开始的下届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而反共主义则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美国 对华政策中的反共主义经历了一个很长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同时还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长期 性、顽固性;波动性、反复性;复杂性及范围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的关系, 包括反共主义意识形态, 从而制定相应的国家安全政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将对促进中美两国 的交往达到双赢, 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美国国内进行的对华政策大辩论,对以往几十年间美国奉行的以接触为主的政策及效果进行反思与评估,辩论的参与者可大致分为强硬派、顺应派和维持现行政策派,各派代表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出发点和政策主张.这场大辩论反映出中美关系新态势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多元思考,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辩论虽必然会对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产生影响,但不致引发根本性交化.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上台后的对华战略,一方面强调对华接触与合作,一方面在诸多敏感问题上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特别是近期对华态度强硬。美国对华政策之所以表现出错综复杂的两面性,除受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美中两国实力消长等因素影响外,更主要是受其国内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冷战思维、实用主义行为方式、选举政治、政党政治、利益集团以及美国智库和媒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美国政府对华安全战略的走向,美国的对华政策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既是美国对中国军力的认知反应,也是美国拟定对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2009中国军力报告》总体上缺乏新意,一方面反映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尚处于构建阶段,预示其将延续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另一方面也表明中美关系的发展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然而,就报告出台的背景及报告本身的权威性而言,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没有独立的对台政策,其对台决策附属于对华政策,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部分。美国政府通过权衡对台与对中国大陆两方面关系进行取舍和决策。布什政府上台初期,以右翼保守派为主的国防部曾一度主导对华政策,试图架空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策影响力,在台湾问题上显示出亲台反华的倾向。随着美国逐渐认识到台湾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9·11事件”后中美战略合作空间的增大,布什越来越倾向于积极的对华政策,主张采取审慎态度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开始主导对台政策。 (一)布什政府对台决策的主要部门。与美国对华政策类似,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有章可寻的对台决策机制。在布什政府各决策部门中,国防部和国会都主张积极发展对台关系,是台湾的“新朋”加“旧友”;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则重视中国的作用,不愿因与台湾靠得太近而开罪中国,主张克制谨慎  相似文献   

16.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从美国对华政策角度分析 ,我们不能忽视美国对外决策机制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冷战期间 ,对苏遏制战略在美国国内有高度共识 ,因而其对外政策的制定相对简单 ,即所受内部因素干扰的程度较小。首先 ,就行政与立法部门比较而言 ,美国对外政策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行政部门。其次 ,就行政部门内部而言 ,则体现为“白宫中心”模式 ,国家安全委员会往往成为总统管理对外事务所依赖的主要机构。第三 ,社会因素在美国对外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包括有各种背景的智库、学者、大众传媒、利益集团、公众舆论 ,等等 ,都会…  相似文献   

17.
试论鸠山内阁的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的第一次松动祝树春1954年12月至1956年12月执政的鸠山内阁时期,正值战后中日关系的僵化阶段。由于二战后对日本实行占领和半占领的美国推行极端敌视中国的政策和日本政府采取追随美国对华政策的方针,使战后中日关系历尽坎...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仅存的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布什政府的“扇形结构”,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新太平洋共同体”,都是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亚太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制裁接触”和“全面接触”分别为其两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作为冷战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美对外和对华政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实际上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本身、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班子及其负责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它的演变可分为作为咨询机构的早期阶段、作用膨胀阶段和重新确定以发挥协调作用为主的阶段.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美对外政策中的主要作用有七项,其对华政策部分的主要作用包括参与制定对华政策、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作为特使访华、参加中美关系中的危机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北欧国家对华政策更加偏向警惕、防范及对抗,意识形态敌对态度更为突出,整体上接触与对抗兼具的两面性明显。其对华政策调整涉及面广,包括经济上反对脱钩与防范依赖并重、政治上保持疏远、安全上加紧提防以及人权问题上强化对抗等。这一政策调整主要缘于北欧国家主观判断和利益考量,涉及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系、谋求更大中国市场份额、应对中国在国际秩序变化中的作用、呼应美国推动的价值观阵营化与中国问题泛安全化以及顾虑中国的乌克兰危机立场等多方面因素。北欧国家对华政策调整在中欧关系层面、国际层面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