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暴力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多,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监内押犯中暴力型罪犯所占的比例日趋加大,已成为影响监管安全的主要隐患。加强对暴力型罪犯改造特点及对策的研究,对提高改造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特岗犯是罪犯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在个别监狱或个别监区,特岗犯监管改造工作还存在选用弱化、管教弱化、打击弱化现象,少数特岗犯身份意识、规范意识、纪律意识、履职意识、改造意识淡薄,给监管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监狱或监区只有进一步强化特岗犯监管改造执行力,对民警把牢“三关”,对特岗犯筑牢“三严”,才能确保监管安全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3.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攻击性问卷测量不同攻击类型的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可分析不同攻击类型暴力犯内隐暴力态度的差异以及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与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工具性攻击的暴力犯在"自我-暴力"IAT上显著大于敌意性攻击的暴力犯在"自我-暴力"IAT的IAT效应,;(2)两种类型的暴力犯在"暴力-积极"IAT上IAT效应都显著,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3)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相关不显著,但回归分析发现"暴力-积极"型内隐暴力态度和敌意能有效预测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  相似文献   

4.
不久以前,美国雅康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人体的化学成分很可能在人的暴力犯罪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发现,犯暴力罪行的人头发中所含金属的种类和程度,与其他人所含的不同,多数犯暴力罪行的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不平衡.科学家认为,如能改变人体内生物化学成分不平衡的状况,将可能有助于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七条的规定,为了惩罚一切反革命犯和其他刑事犯,并且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特制订本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改造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是对一切反革命犯和其他刑事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机关。第三条犯人的劳动改造,对已判决的犯人应当按照犯罪性质和罪刑轻重,分设监狱、劳动改造管教队给以下同的监管。对没有判决的犯人应当设置看守所给以监管。对少年犯应当设置少年犯管教所进行教育改造。第四条劳动改造机关对于一切反革命犯和其他刑事犯,所施行  相似文献   

6.
对异常犯情的分析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狱内的安全和监管改造秩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罪犯中出现的异常犯情,有助于监狱机关及时发现服刑罪犯的各种事故苗头,预防狱内重新犯罪,以达到维护监狱安全和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危及飞行安全犯罪主要有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和传递虚假信息危及飞行安全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核心要素在于暴力行为是否危及飞行安全,该罪的性质为准抽象危险犯,该罪的司法认定应当构建飞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传递虚假信息危及飞行安全罪是公共危险犯且为抽象危险犯中的行为犯,我国刑法应当增设传递虚假信息危及飞行安全罪。  相似文献   

8.
“首要标准”,是科学发展观在监狱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开展老年犯康复性劳动,必须服务于“首要标准”,以促进其由经济型向改造型转变,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改造老年犯的质量。开展老年犯康复性劳动必须坚持“自愿与激励相结合”、“身心健康”和“报酬适当”的原则,在监狱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当回归改造老年犯的本义,充分发挥矫治老年犯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暴力是具有网络暴力动机的网民在缺乏网络监管者与保护者的情况下实施针对他人的言语攻击、道德审判,甚至侵犯、暴露个人隐私的行为。网络暴力现象与网民自身素质、平台监管力度、法律法规完善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日常活动理论来看,网络暴力的治理应当从减少具有网络暴力动机的网民、加强对网络用户与被网络暴力者的保护以及建立合理的监管控制体系入手,促进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八)对刑罚体系的调整直接改变了监狱押犯的构成。随着重刑犯、长期犯的比例增加,行刑监管难度不断攀升。针对"1+8"类罪犯改造的突出矛盾,监狱应细化分类、分级处遇制度。余刑三个月以上的短期犯送监执行以及老病犯的逐渐沉积,亦对短期自由刑改革与行刑社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提升罪犯减刑、假释率之余,还应建立由监禁刑过渡到非监禁刑的行刑阶梯,从而使监狱行刑与社区矫正之间衔接贯通,保持必要的刑罚张力。  相似文献   

11.
破坏监管秩序,是罪犯在监狱及其他监管场所服刑期间时有发生的行为,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我国《刑法》第315条规定了破坏监管秩序罪的构成及其刑事责任。破坏监管秩序罪,是指被依法关押在监管场所服刑的罪犯,殴打监管人员,组织其他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聚众闹事,扰乱正常的监管秩序,殴打、体罚或指使其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情节严重的行为。破坏监管秩序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2.
公安监所是指我国公安机关依法设置并管辖的有关刑事羁押、特定刑罚、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机关。公安监所是我国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刑事、行政执法机关。其任务是:有效监管,保证羁押、刑罚、处罚和强制措施执行的运作,提高执法效益;严格管理,建立良好的监管秩序,保证监所安全;对被监管人进行教育、改造和矫正;打击、制裁犯罪,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3.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的一项新规。对于新增法规和职能,其立法精神和立法价值的实现需要司法实践的运行和检验,而如何运行并实现其价值则是应当及早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基层检察机关司法实践的视角,在阐述相关法律规定、分析新法实施以来各地采取的做法及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检察机关应当如何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以期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法律适用和职能履行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国际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思索 ,必将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本文以山东为例 ,在对山东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现状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山东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改革的思路与政策 ,以期对山东乃至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刑事司法实践中"一捕到底"、"久押不决"、"不当羁押"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背离了羁押的初衷,侵害了被羁押人的合法权利。修改后的刑诉法在对现行羁押措施进行重新审视之余,确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承继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原则,填补了我国在羁押救济规则方面的立法空白,强化了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防止超期羁押和不当羁押的发生,也有力地保障了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新刑诉法过于原则性的规定,制约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际操作,使其成为毫无强制力和生命力的"摆设"。因此,无论是从被羁押人权利保障的角度,还是从公安司法机关权力相互制约的角度,都需要对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进行严密的设计,以增强该机制的司法适用功效。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检察机关的实际工作中,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并未在办案工作中得以有效实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阻滞问题并非个案,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程序、协调、人员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设计的初衷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研究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施行难题,探讨解决对策,有利于促进法律得到正确有效实施,体现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召开的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实现监狱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监狱已经为此作出了相当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前,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受到监狱经济、监狱人民警察、领导以及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必须从发展监狱经济、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素质、转变领导观念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发达国家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有偿劳动是当今世界各国监狱的通行作法,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罪犯有偿劳动的法律规定具体完备,在罪犯矫正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监狱企业改革的深入及行刑的国际化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国的罪犯劳动报酬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管理在日本的实践——兼谈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个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西方各国公共管理领域掀起了“新公共管理”浪潮。日本在引进这种改革措施时,为了适应本国传统行政文化,作了某些修正。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日本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是独特的,对中国的经济、行政改革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缘故,我国大多监狱位于偏僻地方,外观标识不明显、不统一、不规范,形象特点各不相同,造成寻找难、识别难,特别给探监的服刑人员家属带来了极大不便。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惩罚与改造罪犯的重要场所,是警示社会不稳定分子的"效应器",与银行、工商、税务、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机构一样具有公共服务职能,因而外观标识也应做到统一规范和"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