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超 《和平与发展》2023,(2):94-120+170
当前基于技术的权力成为主要国家扩展国际权力的有力依托,而太空成为大国竞争的新领域。为此印度政府接力推动其太空战略,在基本解决运载工具问题之后,利用低成本策略积极开拓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并全面加强空间探测和载人航天等主要领域的顶层设计。随着美国大力推行“印太战略”,印度太空技术发展迎来了有利时机。印度在保持与俄罗斯开展太空技术合作的同时,积极利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等带来的技术引进和市场准入机会。当前印度的太空技术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面临的制约也显而易见。除核心技术差距外,印度私营部门参与太空产业化的步伐也落后于主要国家。印美太空合作还受到美国太空霸权的影响,这也成为印度对西方国家战略疑虑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国和印度有动力也有责任在太空领域开展更多合作。中国积极推动中印在太空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为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创立典型路径。  相似文献   

2.
太空承载着俄罗斯的光荣与梦想。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家经济全面衰退,航天工业急剧萎缩,在轨卫星数量大量减少,太空实力受到严重侵蚀。进入21世纪后,出于确保国家安全、振兴航天工业、抢占太空科技制高点、促进远东经济发展等战略考虑,俄罗斯积极谋划太空战略,增加在轨卫星数量,进行月球、火星探索与载人太空飞行,扩大在国际航天市场上的份额,力图重树太空强国地位。由于存在基础设施老化、航天管理体制混乱、人力资源短缺等瓶颈,俄罗斯太空战略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对小布什政府太空战略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其主要特点包括:从单边主义转向多边主义,但仍致力于维持美国在太空的领导地位和在太空科技发展中的优势;接受为和平目的使用太空的提法,但继续发展太空军事能力;积极促进商业化太空利用的发展;计划登上火星并在月球上建立以机器人为主的基地.“高边疆”思想仍是奥巴马政府太空战略的理论基础,其他影响美国太空战略的重要因素包括: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航天科技的发展、其他国家太空军事能力的发展、国会的态度及游说团体和媒体的影响.奥巴马政府太空战略降低了太空军备竞赛的风险,但要签订太空非武器化国际条约依然任重道远;增加了在太空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但美国主要是与其盟国进行合作;使太空竞争进入新阶段,不排除美国与新兴大国陷入安全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卫星导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12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美、日、俄等主要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博弈随之展开.本文拟梳理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发展态势和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卫星导航在主要国家航天事业中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太空日益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地缘政治竞争的新领域.近年来,美、日、俄、印等国相继在全球卫星产业展开激烈争夺,卫星产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国际外太空争夺日趋激烈.各主要国家均把争夺外层空间利益和主导权视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跻身卫星发射、制造及应用的整条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太空治理议题涉及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环境治理、太空安全以及太空安全化四大问题。太空问题的逐渐增多使得太空治理日益迫切,而太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具体规范相对不足、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等原因,造成现有太空制度陷入治理困境。新的太空制度构建需考虑太空领域的权力结构、博弈类型、议题差异等因素。分层治理模式比较契合未来太空治理,即在太空安全、安全化等议题上以大国协调为主,在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环境治理等议题上,由大国发挥负责任的领导作用,并调动中小国家积极参与。中国是太空大国,也是太空治理的重要角色,应积极参与太空治理,推动太空制度改革,促进太空和平利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使用新的航天发射场已经成为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建设航天发射场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射载人航天器和大型运载火箭。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和技术实力,以及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2010年俄罗斯航天局有目的地在阿穆尔州  相似文献   

7.
中美太空合作正在出现新动向。1979年以来,中美太空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1999年,主要合作领域在商业卫星发射;第二个阶段是2000-2011年,主要合作领域在民用航天;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以后,中美太空对话和交流呈现出民用航天主管部门对话与太空安全对话同时进行的特点。虽然由于美国政府换届,共和党人在白宫获得执政地位,可能给过去一段时间内逐渐回暖的中美太空对话与合作再次蒙上阴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中美太空合作已经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中美太空合作多聚焦于具体技术和项目,这使得美国在以往的太空交往和合作中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稳定而迅速的发展,中美在太空领域不平衡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中国在涉及太空的众多关键领域已经构建起自己的体系,这大大增强了中国在中美太空合作中的主动性。对于未来的中美太空合作,中国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项目合作或技术合作的视角,可能在更具战略意义的层面上推动美国更具建设性地参与全球太空治理,共同为维护太空和平与安全承担起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太空安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各国太空军事化步伐加速,商业航天崛起,太空拥挤加剧,太空军民融合加深。在此背景下,英国于2020年发起一项名为“负责任外空行为”的太空军控新议程。该议程推出后,美国积极参与并试图将之导向一项自愿承诺禁止地基动能反卫星试验的国际协议,这意味着其太空军控立场的重大转向。美国意图借“负责任外空行为”议程干扰对手发展不对称反卫星手段、强化太空同盟、划定太空威慑“红线”、策应太空环境议题。“负责任外空行为”已成为太空安全机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议程,不仅因为其引发了大国间政治矛盾,还因其体现了太空安全机制的发展动向。在新的太空安全环境下,太空军事安全和民事安全的国际机制正交叉融合发展,各机制的议程模式将更加开放、参与者更加多样、控制行为的路径更加主流。  相似文献   

9.
目前,韩国的航天产业已初具规模,并正发展和完善。韩国已经把建成航天大国定为重要国策和走向军事强国的必由之路,这引起了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的密切关注和认真对应,并且这种举动必将引发东亚国家在宇宙空间展开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进入太空.这些国家在利用太空技术促进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希望能在日益激烈的太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于大国来说,太空是军事制高点,对其军事行动能起到“力量倍增器”的作用.①正如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沃尔福威茨所说:“太空是真正的最后高地”.②基于此,一些大国纷纷制定了太空政策.而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同样非常重视太空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实现其太空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中美太空合作正在出现新动向。1979年以来,中美太空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1999年,主要合作领域在商业卫星发射;第二个阶段是2000-2011年,主要合作领域在民用航天;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以后,中美太空对话和交流呈现出民用航天主管部门对话与太空安全对话同时进行的特点。虽然由于美国政府换届,共和党人在白宫获得执政地位,可能给过去一段时间内逐渐回暖的中美太空对话与合作再次蒙上阴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中美太空合作已经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中美太空合作多聚焦于具体技术和项目,这使得美国在以往的太空交往和合作中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稳定而迅速的发展,中美在太空领域不平衡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中国在涉及太空的众多关键领域已经构建起自己的体系,这大大增强了中国在中美太空合作中的主动性。对于未来的中美太空合作,中国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项目合作或技术合作的视角,可能在更具战略意义的层面上推动美国更具建设性地参与全球太空治理,共同为维护太空和平与安全承担起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西欧合作的各个领域中,太空合作是进行得比较顺利且成效颇为显著的领域之一。经过西欧国家20多年的共同努力,西欧今天已发展为尾随苏美之后的第三大航天力量。然而,太空技术发展很快,并且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西欧的一些主要国家都采取了措施,加强太空技术的开发和领导,欧洲太空局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长期规划,以建立一个在航天的所有重要领域都实现自治、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太空欧洲”。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复杂相互依赖的加深以及核网等恐怖平衡的强化,大国之间越来越难以通过大战方式来获取绝对安全。在这一背景下,大国间的国家安全斗争形式日益趋向和平竞争性质,即不再以追求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为宗旨,而代之以争夺相对安全竞争优势,以压倒对方斗争意志从而迫使对方屈服为目的。借鉴西方成熟的商业竞争理论和原则,将其应用到国家安全斗争领域,可以发现,国家安全竞争战略的根本宗旨是以同质竞争来增强"以正合"的能力,又通过异质竞争来提升以奇胜的能力。着眼当前国际斗争形势,国家安全竞争应把握以下主要原则:保持和塑造自身独特价值,保持成本和收益的平衡,有所为有所不为,竞争对抗与合作共赢相结合以及同质竞争与异质竞争相结合等。而要获取国家安全竞争优势,首先在路径选择上要坚持经济实力领先策略,这是大国竞争优势的根本所系。其次,相对于"增益",总成本最低化则是通过"止损"来确保竞争优势的不二法门。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利用战略不对称的差异化、战略集中以及战略转型期内弯道超车等多种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新形势下,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布局已初步形成有利的竞争态势,这种态势的核心是:办好自己的事情,避免与美国正面战略对撞,同时,加快打造非对称竞争优势以形成对美有效制衡态势。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大国的战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展中大国在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体系调整和秩序塑造中的作用进一步突出,构成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发展中大国在求生存、谋发展道路上不断面临困难和挑战,彼此间存在矛盾和竞争。然而,发展中大国的发展潜力巨大,实现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有加强团结与合作的愿望和举措,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将日益增多,并将引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和巴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航天领域开展了较为密切的合作。美国积极寻求与巴西的航天合作不仅出于维护太空安全以及占据世界航天技术制高点的需要,还希望借此加强与巴西的关系以维持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对巴西而言,与美国的合作是提升本国航天实力的现实需求,是发展本国经济、凸显巴西拉美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巴美两国在航天实力上的优势互补也推动了两国的航天合作。两国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以及阿尔坎塔拉基地的使用问题等方面展开了合作,并通过双边合作机构及相关对话机制来加强合作。美巴航天合作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科技进步,但也使得巴西更加依赖于美国的航天技术,对巴西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美国与巴西的航天合作为中国与巴西的航天合作提供了一些启示,即中巴两国不仅要扩大航天合作领域,加强航天机制建设,还要促进科技合作与经贸合作的有机结合,增强两国航天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两国航天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野来看,太空安全缘于各国发展太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往互动的社会实践。太空安全互动并不是单方面对国际政治施加影响的体系外变量,太空安全实践的社会过程内嵌在国际体系宏观社会进程里,共同构成了国际政治演化的内生动力。作为当代先进生产力集中代表者之一的太空技术以及支撑这种技术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太空安全演变中的根本性变量。"技术-权力-观念"的辩证互动蕴涵着太空安全进化冲突抑或进化合作的内在机理,预示着太空安全持续进化到包容、普惠、和谐状态的前景。在一定利益关系基础上展开的太空主体安全互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冲突与合作的关系状态。太空安全进化冲突抑或进化合作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多样的,主要取决于由太空技术决定的体系暴力控制、政治认同增强和规范机制的内化和遵循等关键性社会条件。为此,基于"和平发展"理念的既具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意义的太空安全研究,应跳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权力政治"思维的窠臼,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内在逻辑与价值取向的研究体系,从而为推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航天事业发展与太空国际合作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纵横》2000,(2):50-52
随着航天技术应用的不断扩大,世界各航天大国在高利润、高风险的商用运载火箭市场的角逐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厂商加入了国际火箭市场的商战,并加快了运载更新换代的速度。运载火箭作为航天活动的基础,一直是航天大国优先考虑和重点发展的对象,政府的扶持和资助贯穿于运载火箭发展的全过程。系列化、多样化和大型化已成为各国运载火箭发展的共同模式;而在火箭技术成熟和具有竞争力之后,逐渐  相似文献   

18.
国际太空机制对调整和规范人类太空活动、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国际太空机制面临着种种问题与挑战,太空利用和开发有可能陷入无序竞争局面。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推动国际太空机制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使人类对太空的开发和利用真正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9.
1997年5月,日本政府通过了由通产省拟定的《经济结构改革与创造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经济结构改革是日本政府6大改革项目的重点之一,旨在解决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以刺激经济复苏与发展。该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培育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崛起,以及世界经济自由化、全球化的发展,日本国内产业竞争优势转劣、对外投资额与对内投资额的差距日益扩大,加之老龄人口增加、劳动力人口减少,产生了国内产业及雇用的空心化现象。为此,通产省制定了“培育新兴产业环境整建计划”,拟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以确保就业机会与就业环境,并促进现有产业升级,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新兴产业包括:医疗和社会福利、生活文化、信息通讯、新制造技术、流通和物流、环境保护、商业援助、海洋、生物科技、城市环境整建、航空和太空(民用)、新能源和节能、人才培养、产业国际化及住宅等15个领域。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一形势,非洲国家为了改善经济环境,抗拒外来的压力,积极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非洲国家一般国土较小,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国家之间存在利益矛盾,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还需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