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谈     
公诉人当庭撤回起诉书对被告人自首的认定不妥起诉书中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茅亿起诉书作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法律文书,应当语言规范,逻辑严密。但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地使用过去的计量单位,一些检察人员在制作起诉书时也按照惯用计量单位来书写,...  相似文献   

2.
起诉书是检察机关对被告人犯罪事实审查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向审判机关提起公诉的司法文书,它既是对被告人情况和犯罪事实的总结,同时,又是启动下一个程序——审判程序的开始。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是审判程序中影响量刑的一个重要情节。实践中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所持的态度千变万化,有“一心悔过”,有“至死不悔”,有“半悔半拒”等等,这些不同的认罪态度是影响量刑的一个酌情从重、从轻的情节。很多从事起诉工作的公诉人在制作起诉书时,喜欢在起诉书的结尾部分给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下一个定论,如“认罪态度较好,可酌情予以…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审判实践中,曾出现这样的情况: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如贪污案件)提起公诉后,法院经审理认定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犯罪事实清楚,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在案件定性上,法院认定的罪名与检察机关起诉指控的罪名不一致(如起诉指控被告人犯贪污罪,法院认定被告人犯盗窃罪),而检察机关始终坚持自己的定性。对此,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可以直接变更指控罪名,作出有罪判决。另一种意见认为,第一种意见的处理方式违反了刑事诉讼法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在此情形下,法院应仅就检察机关起诉指控的罪名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中,抓获经过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证据。之所以不可或缺,是因为抓获经过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主动归案还是被动归案,是否具有自首的情节。而根据刑法总则规定,自首是可以从轻获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对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对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5.
被告人的年龄是认定被告人应否负刑事责任以及如何处罚的重要根据,因此在起诉书中准确表达被告人的年龄,不但有利于惩治犯罪,也有利于维护法律文书的严肃性。但是,应如何准确表述被告人的年龄,目前并无统一规定,不少地方的司法机关对被告人年龄的表述采用“现年某某岁”的表述方法。笔者认为,这种表述方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不够准确。有的被告人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未满“某某岁”,而在审判时却已满“某某岁”,起诉书如果按起诉时的实际年龄表述,则在开庭审判时被告人的年龄就与实际不符,而如果按审判时的年龄写,则何时审判并…  相似文献   

6.
起诉书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给被告人以刑罚处罚的重要法律文书。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都要制作起诉书。刑诉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提起公诉的案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二是证据确实充分,三是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是在第三个条件中,除提起公诉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外,还应包括犯罪行为的性质,确切地说就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规定的何种罪名,要在起诉书中明确体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看到了起诉书,就概览了案件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起诉书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将被告人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重要法律凭证,是检察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到公诉权的正确行使,也关系到人民法院的正确裁判,因此,它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地位。   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起诉书的新格式样本,确定了起诉书的内容与格式,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起诉书的内容尚存在一些亟需完善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   一、关于“被告人的基本情况”   (一)被告人姓名。一般起诉书中只写明被告人的正式姓名,即户口簿、身份证等法定文件中使用的姓名。但在实践中,被…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刑法理论上,对自首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什么是自首以及自首成立的条件上,而对自首如何适用刑罚,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弄清什么是自首以及自首成立的条件,是正确适用刑罚的前提。自首认定错误,就根本谈不上对自首正确适用刑罚。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自首成立的条件是极为重要的。然而,正确认定自首的目的,是对自首的被告人正确适用刑罚。如果对自首的认定是正确的,但对自首的被告人适用刑罚是错的,正确认定自首就失去了意义。因而,研究自首的刑罚适用与研究自首成立的条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更为重要。因…  相似文献   

9.
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移送的案件审查以后,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时,一直沿用“起诉书”,作为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诉时所使用的正式公开文书。笔者认为,将“起诉书”改称“公诉书”更为科学。其理由是:第一,改称“公诉书”能与检察机关的公诉职能相吻合。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主要身份是公诉机关,而公诉机关使用“起诉书”对被告人提起公诉,从形式上讲,“起诉书”的名称与公诉机关的公诉职能不完全吻合,若将“起诉书”改称“公诉书”,不仅能更好地体现检察机关的公诉职能,而且能与审…  相似文献   

10.
在起诉工作实践中,经常发现这种情况:有的公诉人在制作起诉书时,对应当认定的涉及被告人犯罪量刑轻重的法定情节没有引用法律条款加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在审判实践中,我们碰到这样的情况:检察机关就某案件向法院提起公诉后(如侮辱妇女案件),经法院审理认定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足以证明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在案件定性上,法院认定的罪名与检察机关起诉的罪名不一致(如起诉指控被告人犯侮辱妇女罪,法院认定被告人犯侮辱罪),而且法院认定的罪名又不属于检察机关的管辖范围,属于法院直接受理的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对此,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可以直接改变指控罪名,以侮辱罪作出有罪判决;另一种意见认为,此案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告…  相似文献   

12.
论求刑权     
求刑权是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综合被告人的犯罪性质、情节、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因素,在起诉书中明确请求审判机关对被告人科以具体刑罚的权力。求刑权是公诉权题中应有之义;求刑权有助于量刑标准的研究和形成求刑权也有利于确立法院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庭前审查问题。修改后的刑诉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在审判实践中,法院与检察院在“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范围上存在有不同意见。比如破案报告,检察院坚持认为它不是证据,因而不予移送。而我们认为,所谓“主要证据”,既包括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也包括对被告人置刑有重大影响的证据。破案报告中往往涉及到被告人的自首、立功等情节,而这些情节又直接影响到量刑问题,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4.
犯罪嫌疑人在“两规”期间如实供述纪检机关已掌握犯罪事实的情形.不属于形迹可疑型自首,不符合自动投案的要求,不应认定为自首。没有自动投案但如实供述检察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罪行,后经证实检察机关立案时掌握的贪污贿赂犯罪事实不成立的,应当认定为自首。检察机关掌握的基本犯罪事实成立.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导致检察机关将原认定罪名变更为与之犯罪事实重叠的新罪名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15.
自首种类中是否有特别自首情节、形迹可疑引发的自首情节如何认定、未如实供述身份是否可认定为自首以及自诉案件中如何认定自首等方面存在争议,应该针对具体情形,依据自首的本质特征和立法本意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6.
职务犯罪自首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行贿和介绍贿赂的特别自首认定,对被纪检、监察机关调查的自首认定,对“如实供述”方面涉及的自首认定等自首特殊情形的论证,特别是对被“双规”的自首认定等,可进一步探讨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中自首制度的适用,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自首是我国刑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刑罚量刑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量刑的具体体现。刑法理论将我国《刑法》第67条第一款规定的自首行为称之为一般自首;将《刑法》第67条第二款规定的自首行为称之为准自首。2009年3月12日.为了规范职务犯罪案件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认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由于司法实践的多样性、复杂性,对于一般自首认定问题中自动投案的认定存在的较多的分歧及争议。本文将对职务犯罪案件一般自首认定问题中自动投案认定的若干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对具备自首法定情节、社会危害性小的受贿案件,为体现宽严相济政策,可从宽作相对不起诉处理.但要严格把握认定自首尺度,不能扩大自由裁量权,以提高办案技能,减少不起诉案件比例.  相似文献   

19.
何艳敏 《法制与社会》2010,(14):118-119
本文主要对刑法分则中是否存在特别自首情节、持有型犯罪是否存在自首情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是否可具有自首情节、共同犯罪中如何认定具有自首情节、单位是否可以成为自首情节的主体、自诉当事人是否可以具有自首情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的犯罪行为 ,决定将被告人交付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它不仅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将被告人交付人民法院审判的重要法律凭证 ,也是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 ,参加法庭调查 ,对证据和案件事实的具体情况发表意见 ,并且进行辩论的重要基础。因此 ,如何科学地制作起诉书 ,就成为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此 ,笔者就以下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被告人的昵称是否要写明实践中 ,大部分起诉书都写明了被告人姓名、又名或别名、化名、外号或绰号 ,却很少写明被告人的昵称、小名、乳名等。笔者认为 ,无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