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对我国居民身份证查验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方在查验居民身份证过程中,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查验身份证是对违法者的一种震慑,能使警方抓住更多的在逃人员,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另一方面,这种做法没有法律依据,是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干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有必要理性审视居民身份证查验制度,以期在警察权与公民权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居民身份证是记载公民个人基本信息的证件,是我国法定证明公民身份的证件。由于记载的个人信息不完善,实践中容易出现冒用身份证的情况,公安机关难以据此准确识别公民的身份,警务工作的开展步步维艰。将指纹信息等能够精确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写入居民身份证,一方面能够大大减少伪造、冒用身份证的机率,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为公安机关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避免因对象身份不明而致警务活动停滞不前或者错误追究他人法律责任的情况。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核并公布了新的居民身份证法。新居民身份证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居民身份证上登记个人指纹信息,这给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此次修订。  相似文献   

3.
查验居民身份证是警察法和居民身份证法赋予警察的一项法定权力,此权力的合法性以依法执行职务的特定警察,主观认定公民有违法犯罪嫌疑为事实和规范前提。如果将普通公民配合警察执法行为之举,视为经由查验而自证其清白,就是对所有公民的人格尊严的法定和事实性侵犯。因此,应将警察查验公民身份证件的权力,与认定公民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权力,在法理和法律上予以分开,将前者设定在公民有配合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义务中,后一项权力应以此义务为根基。  相似文献   

4.
实施《居民身份证法》亟待明确的问题有:公民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能否委托办证;冒用,购买,出售,使用,制作假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是否违法;对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如何鉴定;对拒绝查验居民身份证的行为能否实施处罚;必须规范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的使用等,明确这些问题,以便基层民警更好地执行《居民身份证法》。  相似文献   

5.
身份证查验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贯穿于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过程之中。回溯身份证查验的立法沿革,从打击犯罪到保障人权的价值转变,梳理有关身份证查验的若干争论,正确认识身份证查验的必要性、规范性、有责性。以身份证查验引起的社会热点事件为例,提出以正当程序为引领、以两法衔接为中心、以科技手段为突破,完善公安机关身份证查验机制。  相似文献   

6.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是我国1979年刑法新增的一个罪名,本文将就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构成要件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该罪的客体是居民身份证的公共信用和国家身份证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身份证管理法规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其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  相似文献   

7.
身份证是政府公权力介入颁发的对公民进行身份识别和身份证明的证件。在大数据时代,身份证的身份识别与身份证明功能越来越强大,与之相伴的权力滥用与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从身份证法律关系的公法属性入手,通过立法明确个人信息相关权利保护的范围和方式,限制身份证权力行使,保护身份证权利,建立起既提高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又能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完善的公民身份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检验伪造居民身份证应从伪造手段、特点入手:一是规格识别,如项目与内容,尺寸大小,签发机关;二是逻辑识别,如有效期限,签发日期,身份证编号,居民身份证号码;三是全息图像识别,如身份证颜色,身份证全息图像等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居民身份证遗失之后身份信息被盗用、冒用、被买卖的现象频发,受害者有可能成为纳税人、债务人、甚至还可能背上违法犯罪记录,说明目前身份证遗失后的管理存在漏洞。通过分析身份证遗失后被冒用盗用的案例,阐述身份证被盗用、冒用的原因及后果,从而提出完善遗失居民身份证安全措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购买伪造的身份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是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需要;向制假者提供身份证信息并要求购买该伪造的身份证的行为不能根据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理论认定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是对向犯理论的当然适用。向制假者购买身份者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而是一般违法行为,但利用伪造的居民身份证从事其他活动触犯刑法的,则另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中的盗窃行为和使用行为以及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拟涉及以下诸内容:以我国刑法文本为基础,讨论刑法学界对《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的理解;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关于信用卡的立法解释为依据,斟酌其中“信用卡”的定义;使用遗留在自动柜员机内的信用卡的行为;明知是他人盗窃的信用卡并使用;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是否存在转化型犯罪.  相似文献   

12.
及时搜集情报,迅速控制犯罪嫌疑人,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强化取证工作,及时发出通报,做好布控工作和查明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记录和信用卡套现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是预防和打击信用卡套现犯罪的有效侦查对策。为防范信用卡套现犯罪案件的发生应加强立法,完善信用卡法律制度,大力拓展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融资渠道,强化信用卡管理制度,完善发卡和收单机构管理机制,建立信用卡风险防范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基层社区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社区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形式多样化的社区,社区居民和居委会的互动关系体现为一种互惠合作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居委会通过对社区参与的引导和控制,实现了社区控制和社区服务的双重目的;另一方面,居民通过内容丰富的社区参与增强了自身的自主性,扩大了社区的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中,居民参与的参选率统计高而实际低,且多为动员式参与。这与选举与居民利益关联度低、居委会自治权虚置、户籍歧视等原因有关。对此,有必要建立居民维权性参与模式,完善社区服务,落实居委会自治权,从登记选民向选民登记转变,并且消除选民身份歧视,普及参选资格,从而推进居居参与的深度、广度及实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我国刑法对于涉及信用卡的犯罪规定有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对于伪造信用卡的伪造行为、使用行为、持有、运输等一系列行为都作了规定,但是,对于伪造空白信用卡的行为却态度不明。出罪还是入罪?在持有、运输伪造的空白信用卡都可能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伪造空白信用卡理应入罪。在没有刑法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入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信用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信用卡风险管理措施一般有风险的回避、风险的预防、风险的分散转移和风险的事后补偿等.我国监管部门应该借鉴国外的制度并使之本土化,将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金融安全作为信用卡制度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关联信用卡交易中.银行和消费者负担各种风险。如果不对处于法律漩涡中的消费者和银行予以特殊保护,则不利于保护公民经济民主权利和现代金融安全,也不利于我国消费信用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金融机构和公众的合法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从源头上对信用卡犯罪作了较全面的立法完善,增设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在司法实践中,要准确认定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必须对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客观方面予以认真的、深入的剖析,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其所包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伪卡"的认定应以伪造的信用卡中是否包含虚假信息并能实现购物、消费、取现等功能为主要判断标准。骗领型信用卡诈骗罪与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要区分标准在于信用卡是否为银行合法发放。"使用"信用卡是指以能够实现真实信用卡的功能、用途的方式予以利用的行为。冒用型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通常应当是真实、有效的信用卡。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不仅包括合法持卡人,还应当包括经合法持卡人授权使用该卡的其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认定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应予证明的主观要件。  相似文献   

19.
张君犯罪团伙的犯罪经历给了我们诸多反思,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居民身份证的管理.目前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存在六个方面的漏洞与弊端.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堵住漏洞,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