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抗疫三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累,2023年将有1158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政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强化就业措施:强化高校毕业生集成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互相推动;着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满足双循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导向,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就业;满足更加优质教育期盼,突出“职普融通”引领作用;重视人才战略布局定位,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由此,实现“专业—产业—职业—就业”的四业贯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突破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中处于基础和先导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主体,是推动学校前进发展的动力。占高校教师总数一半的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骨干的后备军,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继往开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使命,是学校向一  相似文献   

3.
由于未来人才的稀缺程度可能加大、未来吸引人才的难度可能加大、未来吸引人才的成本可能增加、人才储备可以为人才的使用创造条件等原因 ,工会职工高校进行人才储备是必要的。人才储备主要应集中于 :具有未来可能需要的单一能力人才、具有适应面宽的单一能力人才、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具有潜在发展能力的人才等四类人才。  相似文献   

4.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我国技术创新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这对我国高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对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激励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 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人才激励制度体系的建议。研究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激励机制上 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各项奖励制度不尽合理,缺乏激发科研人员内在动机的环境,科研评价体制存在 突出问题及财务制度不利于发挥高水平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为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研究建议:应营造宽松 的科研环境,建立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完善当前的奖励机制及优化科研人员的晋升制度,从而建立一套更加 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要构建合理科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须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的现状,分析了高职教育实践情境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状况和问题。以期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创新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从事服务业重点行业,是应对新形势下 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充分挖掘高技能人力资源、稳定青年人就业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基于 2010—2022 年《中 国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经济普查宏观数据和2010—2021年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 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测算服务业重点行业的人才缺口数量,总结出三大重点服务行业亟须的人才类 型和特点。研究发现:当前人才教育培养存在“用工荒”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重知识、轻实践,受教育 水平与能力不匹配问题凸显;针对青年人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较为有限。研究建议:教育部门应完善专业设 置和培养方案;企业和高校应积极推进大学生见习计划,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高校和社会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的高职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目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试图从剖析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入手,来寻求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今后的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广东高职教育作为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伴随着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企业加大了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要。而当前高职创新性技能人才培养的不足,导致广东省高职创新性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要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广东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创新课程开发,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育考核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共青团维护学生权益既是共青团宗旨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举措。当前高校共青团维护学生权益的法治实践,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高校管理中存在着"结果导向"的错位理念,学生权益的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权利意识的教育力度相对薄弱,团干部的法治素养相对落后等。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法治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权利意识,构建学生权益维护的常态化机制,不断提高共青团干部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弊端及其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行政权力往往超越甚至远远大于学术权力,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中,学术权力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最大弊端在于行政化,其改革路径是进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去行政化管理.去行政化的核心不在于取消行政级别,而在于重构大学内部民主治理、自主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能力建设应是高校组织主动回应社会需求,追求教师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双赢的科学管理过程。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的转型升级对高校教师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根据新要求,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确定适合本校发展需要的教师能力建设目标与内容,进行系统的配套制度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作为高校教师能力建设的专门化组织,必须以研究交流为核心职责,打造专兼结合的研究服务团队,针对本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进行项目开发与咨询服务,以克服学术性、独立性、专业性与感召力不足的问题,实现教师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便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造和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此对高校学生"三创教育"提出要求,要求各高校积极转变办学理念,树立以"三创教育"为指导方针,把培养具有"三创"精神和"三创"能力的人才作为高校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在“五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劳动教育,事关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局。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同时,还存在师资队伍不全、“五育”融合度不高、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研究建议:劳动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刻认识劳动的内涵及其价值底蕴,把握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要多元协同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建立贯通“五育”的劳动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为迎接挑战, 我们要将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手段尽快纳入国际轨道,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文中论述了高素质人才的标准, 学校应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社会与家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因为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劳动理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促进充分就业,也可以通过价值态度和劳动道德的形成助推就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我国劳动教育存在表面化、边缘化、盲目化的问题,带来了逃避就业、自愿性失业、就业歧视等就业冲击。发达国家的劳动教育将职业理念贯穿始终,注重劳动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并将劳动教育纳入立法,从而为就业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有鉴于此,我国应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将劳动与就业观念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中学要强化劳动与就业价值观的树立,大学要致力于创新创业潜力的挖掘,共同推动我国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理想.研究认为,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亦有着独特的价值.这主要表现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发展共识,为推动实...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技能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以现代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大量学校的劳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劳动素养培育 的渐进性和具身性,我国劳动教育目前存在学段间系统性欠缺、协同性不足等问题。由于时空壁垒和学段目标 的限制,各学段劳动教育一体化在没有科学规划之前,难以全面落实。本研究以教育系统论为根本依据,针对 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结构上逐级延伸且次第整合、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偏重却又有序耦合的特点,建议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始终契合学生本身的内在需求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围绕各学段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情境, 在劳动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中以学生的个体基础为前提,递进式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从而可以有效打破劳 动教育的时空壁垒。同时,通过纵向进阶、横向协作的方式,打造区域性学校共同体,全面绘好劳动教育一体 化的经纬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