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俄罗斯转轨期间汇率的实际数据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对俄罗斯外汇制度的改革进程进行分析,并且讨论不同阶段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以及汇率改革后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俄罗斯汇率制度自由化改革,首先是实现经常账户自由化,然后实行资本账户的自由化。俄罗斯汇率制度的安排,也从开始的不可兑换到国家内部可兑换,然后发展到“汇率走廊”制度。在“汇率走廊”制度不再满足需求后,俄罗斯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最后,在经济好转和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俄罗斯实行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们认为俄罗斯的汇率政策选择应该更多地参与区域与国际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应付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转型的最终取向和各自所选择的转型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两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程度及其对各自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的不一;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应当继续坚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俄两国应对贫富分化加剧的对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在考察转型时期的贫富分化问题的时候,既要看到贫富分化加剧的一面,也要看到两国政府应对贫富分化加剧的对策正在发挥作用、贫困人口正在逐步减少、贫富分化加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的一面,片面地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是错误的;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社会政策和制度革新方面似显滞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3.
产权制度变迁是促进经济增长还是阻碍经济增长取决于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式。而选择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变迁方式又取决于是否存在制衡政府的力量及其讨价还价能力的大小。俄罗斯的产权制度变迁在“剧变”之前一直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不存在能够制衡政府的社会力量,也就不能突破“诺思悖论”,最终走上了激进的制度变迁道路。匈牙利的产权制度变迁在转轨之前也是政府作为单一主体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是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有一个非国有经济孕育、发展、壮大的过程。这一过程逐渐改变了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对比,使匈牙利在市场化改革中走在前面,最终采取了渐进的产权制度变迁方式。不同的制度变迁方式使两国表现出迥异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和中国的证券市场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虽然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在证券市场主体、流通的主要证券品种、外资准入等方面都有不同,但是,两国证券市场改革所面临的产权结构、治理监管制度等深层次问题是相似的,充分借鉴两国的经验,有利于两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与日本两国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两大领域。俄日两国几乎同时于19世纪中叶走上实现现代化之路,但由于两国文化的差距,两国的现代化却是通过不同模式实现的。这种不同发展模式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不同的强国意识和不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两个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是“金砖”四国中两个重要的国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两国的金融改革就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和俄罗斯的金融改革都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进行的,两国的金融改革在改革指导思想和方式、银行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证券市场改革的历程和依据、中央银行的改革及独立性等方面均呈现出各自的国情要求,各具特色,值得我们认真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于俄罗斯90年代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解释。俄前经济部长叶夫根尼·亚辛认为,尽管90年代的市场改革过程中犯了不少错误,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作者的评价是整体而言改革的结果是成功的。俄罗斯目前及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首先就与90年代的改革有关。俄罗斯的发展展示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选择。第一种方案是在2003年以前实行的,强调发挥个人积极性和民主监督机制的、自下而上的民主现代化模式;第二种方案是目前所实行的,强调发挥国家的积极作用,而个人主动性处于从属地位的、自上而下的官僚现代化模式。俄罗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能否在21世纪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而这对于俄罗斯,包括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来说都将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现代化趋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高等教育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又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以适应市场经济为主要目标的改革过程。了解中俄两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状态及特点,可以加深我们对各自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认识,有利于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契约主导制度、行政主导制度和国民权利与自由三个维度对中俄两国的“转轨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文章通过综合转轨度指标和转轨速度分析,指出了中俄转轨的四个基本差异:一、就转轨度而言,由于俄罗斯有较高的起点,其得分大多数时间高于中国;二、就制度建设稳定性而言,中国显示出平稳渐进的特点,而俄罗斯则大起大落;三、就转轨各个维度的耦合而言,中国三个维度的走势相当一致,而俄罗斯的三个维度的数据则有明显的背离;四、从最终结果来看,截至2003年,中国的转轨度指数已经超过俄罗斯10个百分点,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方面确实已经走在前面。这不仅表明渐进的转轨方式优于激进的方式,而且表明三个维度不能各自单项独进,市场化、政府改革和国民对改革实惠的分享必须步步耦合,才能保证经济转轨既稳步又快速地前进。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激进式经济改革道路选择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经济转型时之所以选择了激进的改革道路,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结果。激进式经济改革的特点和俄罗斯当时的状况是改革道路选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俄罗斯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都长期实行过计划集体农业制度,目前农业问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处在向现代化农业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转型路径并已经取得不同的效果。总结中俄两国农业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寻其绩效及其原因,不仅对两国农业发展有利,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改革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俄罗斯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重大课题。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与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拟从中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内容、体制构架、改革取向及运行状况等方面作一全方位比较,以期对两国在该领域的改革效果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并为今后的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俄经济转轨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是极为重要、也极为敏感的一部分,但迄今为止中俄两国的金融改革都没有最终完成。中俄金融体制改革走的是两种不同的道路,但我们看到俄罗斯1998年遭遇了灾难性的金融危机,而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至今仍未找到解决的出路。目前中国银行业开始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俄罗斯在积极申请“入世”的背景下如何改造金融体制仍是个未知数。本文通过中俄两国银行体制改革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为中俄两国未来的银行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15年来的经济转轨历程不断引起人的思考。经历了“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出路究竟在何处。俄罗斯经济转型时之所以选择了激进的改革道路,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结果。激进式经济改革的特点和俄罗斯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激进式改革道路选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初,都对本国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对二者进行的比较可以发现,两国在行动上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细节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它们的道路选择、历史境遇以及具体国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经济转型问题研究是一个宏大的学术问题。视角不同,逻辑路线和问题设定将有很大差别。本文主要从制度视角展开对俄罗斯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和绩效特征进行概括性分析和描述。分析认为,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路径选择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俄罗斯转型性经济危机是转轨的政策设计以及转轨中的公共选择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俄罗斯商业银行都面临着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为提高银行资产质量。两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两国在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处置措施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和差异,将二者进行比较,可对我国的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提出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改革道路的选择俄罗斯选择的激进式改革道路并不平坦。从统计数字看,1992—1996年中,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0%以上,1997年形势稍有好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0.4%,工业产值增长1.9%,但1998年的危机又使经济下降了8—10%,而且...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都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经济转型期,这种转型期造成两国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本文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分别对中国和俄罗斯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和蓝领工人进行调查,对两国工业企业劳资关系共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两国个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俄罗斯既是邻国又是大国,改革以前国防工业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两国在向市场转轨过程中面临着大致相同的问题。由于两国改革的道路和方法迥异,改革的绩效显示出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作用。俄罗斯采取的是大力推进"私有化"来增强军工企业活力,中国军工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产权的重组和清晰界定。从中国军工企业改革的逻辑看,它是遵循着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和由简单到复杂的路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