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震荡后脑组织损伤修复相关因子表达变化,为推断脑损伤时间提供法医学依据.方法 建立SD大鼠脑震荡伤模型,提取脑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及相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伤后30min,在大脑皮质、海马区见少量呈弥散性分布的HSP 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12 h达高峰,伤后1 d阳性细胞数量开始减少;伤后3h,在大脑皮质、海马区bF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开始增多,至12h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伤后6h~1d,在大脑皮质、海马区TGF-β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至3d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结论 HSP70、bFGF、TGF-β1在脑震荡后脑组织中表达呈时序性改变.多指标综合应用为法医学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神经元HSP70表达及神经髓鞘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神经元HSP70表达变化和神经髓鞘病变在弥漫性脑损伤(DB I)诊断及其损伤时间判断的价值。方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B I组,后者按DB I后处死大鼠的时间不同又分为0.5h、1h、3h、6h、12h、1d、3d、7d及10d组。然后复制大鼠DB I模型,脑组织常规取材后进行HSP70免疫组化及劳克坚牢蓝(LFB)髓鞘染色,观察神经元HSP70的变化和神经髓鞘病变。结果大鼠DB I后0.5h,脑干及海马处见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神经元;伤后1h明显,12h达到高峰,1d下降,7d基本恢复正常。神经髓鞘于伤后0.5h开始逐渐出现水肿,分层、碎裂及聚集成团块状,伤后1d最明显,3d后开始逐渐减退,10d基本正常。结论神经元HSP70表达变化和神经髓鞘病变程度对DB I诊断及其损伤时间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Chen ZY  Wang JY  Li YH 《法医学杂志》2008,24(3):172-174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复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分别于伤后1、3、6、12、24、48h和3、7d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DAI后不同时间段大脑皮层、丘脑、小脑和海马部位NGF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并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结果正常及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小脑、海马均有少量NGF的表达。打击后1hNGF表达增强,12h达高峰,3d开始下降,7d降至正常。结论NGF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的修复:NGF的时序性变化有望成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家兔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 mRNA的表达变化,为心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建立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研究.结果心肌缺血15min再灌流30min后,缺血区HSP70 mRNA阳性反应增强,阳性颗粒均匀散布于心肌全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染色加深.结论HSP70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可望为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死后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肖俊辉  李永宏 《证据科学》2002,9(4):222-225
目的探讨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 的变化,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寻找新的依据. 方法建立家兔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SP70的表达. 结果心肌缺血15 min再灌流30 min后,再灌流区心内膜下可见HSP70阳性表达; 缺血30 min再灌流30 min后,HSP70阳性反应细胞数目较多,散布于心肌全层;缺血60 min 再灌流30 min后,再灌流区阳性表达明显减少,而其边缘见阳性表达略有增强.各实验组正常区和对照组心肌组织均未见阳性反应. 结论心肌组织HSP70的阳性表达是一项显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灵敏指标,HSP70的免疫组化检测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at1是否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复制大鼠DAI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打击后不同时间组(6、12、24、48、72h,5d和10d)。采用HE染色和镀银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检测脑组织中脑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不同脑区727位丝氨酸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Phospho-Ser727 Stat1)的表达情况。结果DAI后HE染色未见脑挫裂伤,镀银染色可见神经轴索扭曲肿胀,个别断端膨大形成轴缩球;损伤组脑细胞的凋亡率和脑组织中bax和bcl-2 cDNA扩增产物的比值24h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不同脑区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升高,24h达峰后下降,至10d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元,在不同脑区也有一定量的神经胶质细胞阳性表达。脑组织中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变化与bax和bcl-2的cDNA扩增产物比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21。结论大鼠DAI后Stat1的激活和损伤后脑细胞的凋亡有关,应与损伤后二次打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及重要器官组织HSP70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损伤组(35只),损伤组按照伤后处死时间不同再分为1h、3h、6h、12h、1d、3d、7d等7个组,每组5只。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脑挫裂伤模型,对脑及重要器官组织取材进行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挫伤后1h,脑及心、肝、肺、肾、脾组织即可见HSP70免疫组化阳性细胞,且随伤后时间的延长,阳性染色细胞逐渐增多,于12h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7d接近正常;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脑及心、肝、肺、肾、脾组织阳性信号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变化与前述变化规律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损伤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脑及重要器官组织HSP70的表达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8.
大鼠弥散性轴索损伤后β-APP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金龙  朱少华  任亮  刘良  周亦武  陈虎  邓伟年 《法医学杂志》2005,21(3):165-168,F0003
目的观察大鼠DAI损伤后β-APP表达和Gless神经纤维轴索染色在诊断DAI损伤及判断损伤时间的价值。方法按Marmarou法复制大鼠DAI损伤模型,脑组织常规取材后进行β-APP及Gless氏神经纤维轴索染色观察。结果β-APP及Gless氏染色法在大鼠DAI损伤后0.5h即可见神经轴索断裂、扭曲变形、增粗膨大,12h以后可见到轴索收缩球。二种方法均显示DAI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伤后12h明显,1d达到高峰,3d后开始修复,10d后基本恢复正常。β-APP表达强度在实验组不同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3h呈明显阳性表达,1d达到高峰,3d后逐渐减弱,10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β-AP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Gless氏神经纤维轴索染色法,对DA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能从病理形态学上反映DAI损伤的时序性。β-APP表达强度变化是推断早期DAI损伤时间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卷曲受体蛋白2(frizzled-2,Fzd2)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方法利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损伤后4~48 h每4 h大鼠骨骼肌中Fzd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 Fzd2 mRNA在损伤后24 h、36 h、40 h相对表达量增高,24 h组表达量达正常对照组的两倍(P0.05);而Fzd2蛋白在损伤后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Fzd2 mRNA在一定时间内的表达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多指标联合推断损伤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70对大鼠脑干损伤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脑干在受到创伤后作为降解异常蛋白的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s)之一的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法对Wistar大鼠脑干针刺损伤模型的HSP70在损伤前及损伤后1、3、6、12、24小时的中枢神经各区的表达数量、分布变化进行检测。在针刺后1小时脑组织HE染色尚无明显特异性改变的情况下,大脑及小脑内HSP7免疫活性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显著增加,在损伤灶局部周围出现HSP7I免疫活性阳性神经元细胞增多,伤后3小时该处HSP7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伤前及同一时间点的其它处脑组织,伤后24小时HSP7阳性细胞依然广泛存在。脑干的外伤性损伤可导致脑组织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脑干局部HSP70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可作为脑干损伤定位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Zhao L  Xu X  Zhu J  Chen J 《法医学杂志》1998,14(3):135-7, 19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as molecular chaperones,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stem injury(TBSI).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was detected in respective brain regions of rats 1 h, 3 h, 6 h, 12 h, 24 h after brain stem stabbing wound. Numerous HSP70 immunoreactivity positive blood vessel endothelioid and glia cells were found in cerebral, cerebellar cortex and hippocampus after 1 h, with H.E stain unchanged. In the area near the focal of brain stem injury, HSP70 immunoreactivity positive neur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1 h of injury, reaching the highest level after 3 h, much higher than in other areas. HSP70 immunoreactivity positive cells still existed after 24 h of injury. It was suggested that TBSI cause the defectiveness of protein structure in brain, and induce HSP70 proteolysis of denature protein including misfolding or aggregate. TBSI can be diagnosed regionally by the increasing of HSP70 immunoreactivity positive neurons in the focal of brain stems.  相似文献   

12.
Wang Y  Liu M  Cheng WB  He GQ  Li F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8,24(4):245-247,251
目的 研究电击死兔骨骼肌与心肌HSP70 mRNA和c-fos mRNA-表达变化。探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方法 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与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水平,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前电击兔骨骼肌及心肌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高于死后即刻电击者(P〈0.05)。结论 检测骨骼肌及心肌HSP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变化有助于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HSP70蛋白表达的变化关系,探讨其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后HSP70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0.5h、6h、12h、24h、3d、7d、14d、28d)表达情况。结果0.5h伤侧皮质挫伤灶周围HSP70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12h达高峰,24h降至较低,3d又再次升高,以后逐渐下降,28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HSP70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敏感性指标之一;HSP70可作为判断脑损伤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HSP70及c-Fos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再灌注HSP70及Fos蛋白在心肌组织不同区域表达的规律 ,为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所致心性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 ,取缺血区域 (左冠脉前降支供血区 )及非缺血区 (右心室 )心肌组织。结果显示 :对照组正常心肌组织无Fos蛋白及HSP70表达。Fos蛋白在心肌缺血 15min再灌注 0 5h后即在缺血区域表达 ,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增强 ;非缺血区域 1h始有表达 ,缺血区域表达明显强于非缺血区域。HSP70在心肌缺血区域再灌注 1h后始有表达 ,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增强 ;非缺血区域心肌 2h始有表达 ,且明显弱于缺血区域。同时发现再灌注早期HSP70及Fos均先于心肌内层表达 ,随着时间延长其表达向心肌外层扩展。Fos在再灌注 0 5h时主要在心肌内层表达 ,1h时已扩展到心肌全层 ,4h时其心肌外层表达明显强于心肌内层。HSP70在再灌注 1、 2h时主要在心肌内层表达 ,4、 6h时表达扩展至全层心肌。心肌缺血 /再灌注早期不同时间HSP70及Fos表达有不同的区域性及强度 ,此可为心肌缺血 /再灌注的早期诊断提供一项新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探讨其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作用。方法 5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和DAI组,采用HE、Gless氏嗜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不同时间(30min~7d)脑干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DIA大鼠脑干组织结构疏松、水肿,Gless氏嗜银染色可见轴索肿胀、扭曲、收缩球形成等改变,证明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成功;IL-1β和TNF-α在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脑干神经元内有低表达,而在DAI后30min~6h大鼠脑干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内表达迅速增加,于6h达高峰。结论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在脑干内表达的增加,与轴索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人脑挫伤后HSP70和iNOS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HSP70和iNOS表达的变化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5例人脑挫伤组织HSP70和iNOS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HSP70阳性细胞在即刻死亡组表达强度最大,伤后急剧下降,至24h达最低,以后逐渐恢复。iNOS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在伤后48h升高至最大,以后逐渐下降,在伤后11d仍有弱表达。结论HSP70和iNOS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推断人脑挫伤经过时间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 bFGF及其受体 FGFRl mRNA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 用原位杂交(ISH)和RT-PCR技术观察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bFGF及FGFRl mRNA在伤后不同时间(30min、1h、3h、6h、12h、1d、3d、7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1)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bFGF及FGFRl mRNA表达;(2)脑损伤后6h~3d,大脑皮质和脑干bFGF/FGFRl mRNA水平逐渐增加,7d时已有所下降,但仍未恢复到基础水平;(3)海马冲击后3h即开始显著增加,3d开始下降,7d时已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 脑损伤可诱导bFGF/FGFRl基因表达,机体对脑损伤存在自身保护机制,其表达的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