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敬 《政法学刊》2013,(2):56-64
作为社会权的住房权,虽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确认,然而其救济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国际层面,对住房权的救济以间接救济为主;在区际层面,对住房权的救济各区域之间差距甚大,以欧洲较为完善;在国家层面,对住房权的救济呈现多样化发展,或通过宪法规定住房权予以直接救济,或通过普通法律规定住房权予以直接救济,或由州法院根据州宪法对住房权进行直接救济,或通过适用或解释生命权对住房权进行间接救济。  相似文献   

2.
杨素娟 《中国法律》2008,(5):23-24,85-87
一、环境健康损害的医学认定应专业化、规范化,其法律救济也需定型化、标准化 污染物质通过生活环境作用于人体,进而产生健康危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医学和法学问题。一般侵权行为导致的人身损害(以下简称‘一般健康损害’)多为直接性侵害,侵害对象特定,并以肢体伤残为主,损害后果即现,损害计量较容易。因此,被害人依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公正的救济。  相似文献   

3.
依据我国《商标法》,申请商标注册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经营者利益的实现与保障。因此,立法对于商标申请人权利遭到侵害时所能采取的救济途径、以及救济程序的规定,将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经营者申请商标注册权利的保障、并最终影响到该主体商标专用权这一实体法上的权利能否真正实现。我国《商标法》所规定的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复审程序,是立法所选定的一种救济途径,然而,这一救济途径在实践中却凸显出了它固有的局限性和不足,具体体现在对当事人救济权利的限制上。一、立法的结构性不足与完善(一)法条之间缺乏逻辑性1、具体表现《商…  相似文献   

4.
司法救济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最终途径,宪法的法律属性决定了它的直接法律效力。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规定可以适用于诉讼。我国虽未真正建立起对公民基本权利这一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但已呈现出了司法救济的雏形。建立和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和对宪法实施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法》第八章专章规定了"环境污染责任",由于规定较为简略且内容含糊,引发了人们对"环境污染责任"适用范围是否包括环境损害的争论。从六个方面对观点分歧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法理分析后认为:《侵权责任法》第八章建立的"环境污染责任"制度仅适用于因污染而变坏了的环境介质间接地对特定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救济,不适用于环境生态功能损害的救济。至于环境介质本身损害的救济则适用《侵权责任法》中一般侵权的规则,也不能适用"环境污染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无主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司法困惑与破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妮燕 《河北法学》2015,33(1):182-190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没有直接涉及无主作品的内容,只是进行了零星规定,这为法律适用带来了诸多困难,亟待加以研究。为此,在分析无主作品构成条件的基础上,指出司法实践中存在权利归属及认定程序、权利人复出时的侵权救济等问题,以此提出了进行权利救济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商业秘密侵害的民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的特征及侵害手段、原因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商业秘密侵害救济的多元性与复合性。综观各国对商业秘密侵害的救济,主要有民事救济和刑事救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还规定了行政救济。本文仅就民事救济谈谈看法。民事救济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专利侵权救济的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侵权救济(remedies against patent infringement)作为专门的法律术语,可以理解为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它直接关系到专利制度的成效。(对权利人)合理、有效的救济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专利制度不可或缺的因素。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是这些救济的法律基础,所以,本文主要是以有关国家法律规定为基础,必要时,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的国家范围包括中、法、德、日、英、美(按英文字顺排列)。比较的救济种类包括损害赔偿、禁令、刑事制裁和诉讼费用。这些救济一般通过司法途径获取,同时,ADR(Alternate Dispute Resolution,司法以外纠纷替代解决方式)、包括行政方式,在一定条件下成为获取这些救济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浅论环境权救济实现方式的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伟 《法学杂志》2002,(3):36-37
环境权受到分割的救济通常采用污染者负担原则 ,强调责任个体承担 ,这对单一污染主体较具可操作性 ,但适用多个污染源的复合性污染时则力所不及。对污染责任主体难以界定 ,受害者的法定救济难以实现 ,应确立责任分担与社会化的原理 ,实行环境权救济个体与社会化相结合 ,救济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论宪法救济的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是否需要直接适用宪法给当事人提供救济的案件或者事件。这些案件或者事件中所涉及的适用法律还是适用宪法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如2001年的齐玉苓诉陈晓琪等侵犯受教育权案、2002年的蒋韬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身高歧视案、2003年的孙志刚被收容遣送案、2004年的张先著诉芜湖市人事局拒绝录用案等。一些学者认为,只有直接适用宪法才能给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救济,一些学者依据立法法的规定甚至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对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违宪审查的请求。这就涉及到在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在何种情形下应当给受害人提供法律救济,又在何种情形下才应当给受害人提供宪法救济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宪法救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检察官的不起诉裁量权,为了制约这种权利,刑事诉讼法145条规定了被害人的有关救济途径,但是我国现有的被害人自我救济程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对其进行修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12,(5):155-161
2012年8月31日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小额诉讼规定了一审终审制,比较世界各国有关小额诉讼的立法规定,这一规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值得研究的。在有关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设置中,基于权利救济的需要,以及不同的救济思想与立法目的,某些国家和地区设置了诸如"动议"、"特殊上诉"、"裁判异议"等多种救济方式。这些不尽相同的救济方式,不仅类型各异,而且从救济机制的角度上看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有关小额诉讼救济机制的设置,从缩短诉讼时间、减少诉讼环节以及方便当事人诉讼等角度考虑,应当采用类似于"裁判异议"的立法规定形式与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3.
韩平 《法学》2012,(4):58-65
对于本国仲裁裁决债务人的救济,我国法律规定了两种救济制度:申请撤销与申请不予执行。禁止债务人先后以相同理由申请两种救济之初衷在于既给予债务人双重救济的保护,又避免其恶意拖延。但是,由于在利益考量逻辑层次上出现了混乱,导致旨在遏制恶意拖延的法律规定贬损了旨在提供双重救济的法律规定,使得双重救济名存实亡。无论从我国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还是从世界仲裁法律发达国家的相关做法来看,完善我国本国仲裁裁决债务人救济制度的最有效办法,应是取消不予执行制度,仅保留撤销制度,并缩短撤销的法定申请时限。  相似文献   

14.
我国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处于权利救济法地位,其内容设置应围绕对受害人损害的 补偿展开。在尊重法律分工协作的体系安排下,立法应认识到侵权责任法功能的局限性。本属于公法 任务的惩罚侵权人规则应交由行政法等规定,或者在单行法中规定;社会保障法理念的“有损害,有救 济”不宜在侵权法贯彻;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在民法中是以对私权利救济面目体现的,侵权责任法不宜 直接规定对公共利益的救济。作为民法典的组成部分,侵权责任编与人格权编中的人格权保护、物权 法编中的物权保护以及民法总则中的民事责任一章需协调建构,因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的不同,应将 基于权利自身权能所拥有的救济功能交由相关编规定,侵权责任编则以损害赔偿为基本救济方式。具 体规范设计尽量做到构成要件清楚,法律后果明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显。在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事件不断增多,它不仅侵害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从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环境噪声污染的侵权性质以及责任救济角度对环境噪声污染侵权救济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分析环境侵权的类型有助于获得对环境侵权的整体性认识,为立法提供依据。将环境破坏型环境侵权从传统环境侵权中分离出来,与污染型环境侵权并列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侵权类型,并对其构成要件及救济制度作出相应立法规定,有利于环境侵权救济体系的完善。对共同环境侵权进行类型化分析,明确不同的共同环境侵权的具体构成要件并确定相互间的责任承担方式,有利于环境侵权的受害者能及时确定环境侵权诉讼的被告并获得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17.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包括程序上的执行救济与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我国在立法中缺少程序上执行救济措施的设计,对实体上执行救济措施的规定也不周全,仅有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单一规定,无法达到执行救济的终极价值追求.因此,应从程序上和实体上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污染受害者的物权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静 《法学论坛》2005,20(5):44-48
对污染受害者的权益保护仅仅用侵权行为法救济而忽视物权保护方法,必然导致物权保护的缺位或者对物权采用侵权法保护而放弃更有利于污染受害者的物权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部分能直接带来收益的财产如建筑物可以通过物权请求权予以保护。建立独立的物权请求权较之侵权请求权对污染受害者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社会权司法救济之宪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向和 《现代法学》2005,27(5):9-15
社会权是与自由权同等重要的宪法权利。透视各国宪政实践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社会权宪法化及其救济司法化的趋势业已形成,并以三种方式呈现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宪法明确规定社会权,并视之为主观权利予以直接司法救济;二是宪法没有明确规定社会权,但确立了司法审查,通过适用正当程序和平等保护原则予以间接司法救济;三是宪法规定社会权作为国家政策指导原则,且视之为客观权利予以间接司法救济。很明显,社会权具有一定范围和程度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20.
卫学芝 《山东审判》2007,23(4):87-90
劳动权的救济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包括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其中,司法救济又包括民事司法救济、刑事司法救济和行政诉讼救济;行政救济主要指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监察救济.私力救济主要指劳动权的自卫制度、自助制度、协商制度以及调解制度等.我国的劳动权的公力救济存在救济不及时、力度太小、成本太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从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加以完善.另外,我国的劳动立法尚未规定劳动权的私力救济制度,其适用范围和方式还需要法律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