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证据的鉴定结论,在诉讼中起着重要作用。从鉴定制度的运作实际来看,主要有两个问题,即重复鉴定和鉴定结论的正确性、公正性问题。完善证据制度还需从立法来解决。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主要是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管理。司法鉴定管理中最基本的是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资质条件。在诉讼实践中,鉴定结论往往是以单位的名义而没有鉴定人员的署名。因此,在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中,应明确鉴定人负责制。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华 《法学研究》2011,(1):167-180
司法鉴定制度基于鉴定结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功能而产生。鉴定结论作为鉴定人的判断更需要制度控制和程序检测。然而,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未能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即使进行了相应改革,改革后的司法鉴定制度仍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化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应当以鉴定结论的证据性质、功能及其应然性作为基础,建立具有保障鉴定结论可信性功能的鉴定制度和具有检测鉴定结论可靠性功能的诉讼程序,以使司法鉴定制度能够满足诉讼证明的高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和扩大,鉴定结论的危险性与重要性的并存促使人们探寻对鉴定结论证据能力的规范。英美法系对专家证据的可采性强调对其依据方法的考察,大陆法系强调诉讼程序对鉴定结论的制度。在对两大法系鉴定结论证据能力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从鉴定人的适格性、鉴定的关联性、鉴定结论的可靠性、鉴定材料的合法性和鉴定的程序性要件上完善我国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主要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主要缺陷及其完善李万忠司法鉴定是诉讼过程中核实、确认证据的一种重要手段,鉴定结论则是法定证据种类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建立司法鉴定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秦代就有了法医学鉴定、痕迹鉴定制度的雏型。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公、检、法、司机关分别建...  相似文献   

5.
司法鉴定作为诉讼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诉讼的进程。司法鉴定形成的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审判的结果。鉴定次数是当前我国司法鉴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但至今却无相关规定。本文提出我国司法鉴定三级(次)鉴定终结制度,在充分论述该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构建设想,以期对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鉴定结论被人们誉为"科学证据"。通过对13起错案涉及有关鉴定问题的透视,发现这一"殊荣"因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问题鉴定"使某些鉴定结论成了错案的"帮凶",这不仅导致了案件事实的错认,造成了司法不公正,同时降低了司法鉴定的公信力,最终影响了诉讼效率。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在取消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内设鉴定机构的同时,准许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这种制度是否合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法制社会进程的日益发展和健全,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受到全社会的极大的关注,但其中的不足也不断凸现。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启动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作为证据的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和司法鉴定的严肃性及司法的公正与效率。因此,以法定的或规范化的形式完善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程序应是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郭华 《证据科学》2008,16(4):440-451
鉴定结论被人们誉为“科学证据”。通过对13起错案涉及有关鉴定问题的透视,发现这一“殊荣”因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问题鉴定”使某些鉴定结论成了错案的“帮凶”,这不仅导致了案件事实的错认,造成了司法不公正,同时降低了司法鉴定的公信力,最终影响了诉讼效率。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在取消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内设鉴定机构的同时,准许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这种制度是否合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司法鉴定的证据属性看司法鉴定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种证据,司法鉴定具有双重属性:实体上的科技性和程序上的诉讼性,从不同角度确保司法鉴定结论真实可靠、公正权威。司法鉴定制度必须包含一系列规则和制度,确保司法鉴定及其结论在内容上具有符合科学规律的正确性,在程序上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司法鉴定制度基本可以分为针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行政管理制度与针对具体鉴定活动以及鉴定结论的审查和采信的诉讼制度。为实现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应当完善各项司法鉴定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诉讼程序制度,并使之内在协调、彼此连接,形成协调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阿计 《政府法制》2005,(17):52-54
“证出多门”何时了有“证据之王”美誉的司法鉴定,本应提供准确权威的鉴定结论。然而由于许多鉴定结论无法令人信服,最终形成了“鉴定结论”有待再鉴定的怪圈,司法鉴定被迫走上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的歧路,而泛滥成灾的“证出多门”现象,进一步损害了司法鉴定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程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刚  高洪 《时代法学》2006,4(2):60-67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程序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因此规范鉴定程序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程序存在鉴定人资格审查不够严格,鉴定内容不合理,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特别是鉴定程序的不规范和鉴定标准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结论的质量。对此,我们参考美国法官认定知识产权侵权的方法和规则,初步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程序规则和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与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杰 《政法学刊》2006,23(1):49-52
现代司法理念体系中司法公正居于核心地位,它是法院审判活动的基本要求和终极目标。目前我国诉讼程序法对诉讼审前程序的规范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答辩制度、证据交换制度、举证时限制度中的缺憾成为制约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应当建立强制答辩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对当事人查阅案件材料进行必要规范,尽量同一天送达举证通知书,将举证期限届满之日确定为证据交换之日或开庭之日,或者实行证据密封交接;对举证期限申请延期的理由予以明确和具体化,并适用举证期限顺延制度,促进现代司法理念建设,探索实现司法公正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栋 《法律科学》2014,(4):163-172
我国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鉴定意见部分作了较大改动,包括引入专家证人制度,加强鉴定人的出庭等等,这会对提高我国死因结论的质量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游济安"等案件暴露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警方得出了一个意外事件的结论,案件根本不会进入刑事诉讼程序,那么,我们在刑事诉讼法中为解决此类问题所作的一切设计和努力都将落空。因此,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非常有必要将死因结论的形成作为单独的前置程序明确加以设定,这就是死因裁判制度。应当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就陪审制度,报告制度,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内容予以明确立法,通过程序化的设计,有效地吸收社会不满,提高民众的公正感和伸张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4.
鉴定结论在海事诉讼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基础 ,结合其他国家的立法和判例 ,分析了鉴定结论的性质和程序启动 ,海事司法实践中认定鉴定结论效力时应当考虑的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现状和,提出完善构想,期望能够解决当前刑事司法鉴定所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以探求适合我国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的司法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16.
The list of Eugen Bleuler's writings shows that he grappled with forensic issues quite early, even before he became a full professor in 1898. Bleuler regularly prepared forensic criminal expert's reports himself until emeritus status was conferred on him in 1927. Analysis of his writings indicates that his position remained explicitly deterministic. In Bleuler's later work, that position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natural philosophy vitalistic theory of mnemism, itself part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y, without any corrections to its content. Eugen Bleuler always remained a critic of criminal law, although it can be seen from later expert's reports that he for the most part accepted the existing system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for practical reasons. However, Bleuler always defended the idea that punishment should not be based on the moral guilt of the perpetrator but rather on the prospect of curing him.  相似文献   

1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中重要的证据规则之一。它不仅关系侦查机关取证行为的合法性与司法公正,更关系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我国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新刑诉法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该规则存在明显的操作性不强的缺陷。遏制"冷暴力"讯问方式、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和录音录像制度、建立律师在场权制度对于提高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操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的法学研究过于依赖西式理念与制度,既对国外制度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同时缺乏研究方法的自主性。现行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主义"、"人权"、"司法审查"等移植而来的西式理念不过是欧美社会的经验,对之必须有到位、深刻的认知而不是盲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研究水准有限,是民族叙事与启蒙心态造成的结果。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应当超越"中心—边陲"的思维定势,以反思性批判来认真对待欧美的刑事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19.
论恢复性司法的本土资源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常青 《法学论坛》2006,21(3):52-56
恢复性司法缘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刑事司法实践,并逐渐成为影响传统刑事司法的重要司法范式。恢复性司法是在反思传统司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可以弥补传统刑事司法过于对抗、忽视被害人等缺陷,从而迅速风靡于西方国家。我国无论是文化观念,还是刑事司法制度与实践,都存在着契合于恢复性司法的因素。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有必要吸收恢复性司法的理念,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的本土资源,建立恢复性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死刑复核程序是为了保障死刑案件质量而设置的特别审判程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最大化发挥死刑复核程序的公正司法、防错纠错、保障人权的功能,贯彻落实"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的死刑政策,死刑复核程序应当着力加以完善:第一,厘定死刑复核程序的审判性质,选择在现有框架内实现死刑复核程序诉讼化改革的路径,而不必进行三审制转变;第二,加快将法律援助辩护全覆盖至死刑复核程序,充分保障死刑被告人的辩护权;第三,坚持死刑案件在基本事实的证明上达到"唯一性"结论;第四,扩大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复核案件的改判范围,实现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