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提出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政策建议,以构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要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并坚决落实"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应急管理体系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智治"载体,与常态化政府管理体系互相作用、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根据突发事件或危机事务特点,围绕萌芽、响应、处置、恢复阶段的物资调配、岗位配置、任务分配等管理问题构建完整责任链条,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科学设计智慧应急体系,努力提升应急管理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4.
应急管理是一个新兴学科。"一校两院"进行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是适应新形势,提高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需要;是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一校两院"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目标应定位于服务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以突出"一校两院"的资源优势为特色,以项目研究牵动学科发展为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保障和促进安全发展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一、"十二五"以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取得的成果"十二五"以来七年间,山西省按照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建设原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市讲话指出,要加强应急、搜寻、救护、医疗等救灾队伍特别是专业骨干队伍建设,提高广大群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专业骨干队伍建设、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是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效果的两条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卫生应急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和对重庆提出发挥"三个作用"的要求,进而梳理重庆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展、存在的差距,围绕坚持"专业救援"与"自救互救"并重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23,(23):18-21
<正>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是共建国家在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域的非营利性政府间合作机制,是全球灾害治理合作的新平台。应急管理部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推动该机制的建立,助力共建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方面能力的提升。本文在阐释合作机制成立背景、发展愿景及目标的基础上,介绍其主要组织架构、建设进展,并提出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是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2年,科学技术部、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同时提出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新时代首都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收官之年,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我国新的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之年,我们将开启"十四五"规划的新征程。2020年11月9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在部党委会议上强调,"要高标准编制‘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指出"要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清醒认识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安全基础总体薄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应急管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构建规划目标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李斌 《人民论坛》2020,(16):82-83
应急法治建设重在提升政府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权益。我们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还要加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法治建设。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法治建设,应当坚持"一体化"思维,合理调整突发事件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打通各环节和要素之间联系和转化的障碍,有效提升政府应急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海外利益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海外安全和权益保护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全面提升五项核心能力,建立健全集合风控与应急的多维机制,以保障海外主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抓手,切实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马尼拉劫持人质事件再一次向世人敲响了警钟,警察应急能力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警察应急能力具有提供应急服务的性质、体现执法手段的职能、追求稳妥高效的目标等科学内涵。警察应急能力建设的目标体系应包括完善的政府应急能力系统、明晰的警察应急能力构成和警察应急核心能力等内容。警察应急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警察应急能力建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训练的提升、创新实践的发展和优化的资源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在今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基本国情,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聚焦提升国家巨灾应对能力,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这是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应急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标志着我国对紧急危机认识的深化和国家危机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一个危机多发的国家,"紧急状态"概念在宪法中的使用,为我国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建立和紧急状态行政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将有力地推动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危机应对事业的前进.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8月1日)沪府办发[2017]4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3号),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本市应急产业发展提出实施意见如下。一、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成3—5个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在应急智能机器人、北斗导航救援系统、城市公共安全应急预警物联网、应急救援装备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  相似文献   

17.
应急管理能力是应急管理主体为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实现应急管理使命而应具备的知识、资源和技能的总和,包括在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职业人三个层次上的45种能力。在国家层面上,应急管理能力可视为在重大危机状态下的国家治理能力,包括13项关键指征。在应急管理部门层面上,需要发展的核心能力有20种,分布在日常的风险治理、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多个阶段。应急管理人应当掌握三类知识体系、三类科学素养和六类领导能力。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在多个层次上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林柯 《中国减灾》2012,(3):53-54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导航定位等技术和移动信息终端等装备,提高信息获取、远程会商、公众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推进"数字减灾"工程建设。同时要大幅提升灾害应急救助即时信息高效处理、互联互通与指令信  相似文献   

19.
<正>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当下,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较为薄弱,存在应急信息共享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区域差异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决策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需要从完善数据治理体系、统筹加快国家应急信息化建设、创新应急物资保障的“数字孪生”智能场景入手,提升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20.
正确保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特别是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这是我们铁路人必须坚守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南宁局集团公司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五个建好"工作目标,其中第一个"建好"就是要在建好安全标杆上当先行。提升高铁应急管理能力对确保高铁运营安全、确保铁路运输秩序稳定至关重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南宁局集团公司高铁应急处置总体有力得当,但在效率提升上还有一定进步空间。如何规范、科学、准确、迅速地进行高铁应急处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