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是处理医疗事故的行政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法[2003]20号)规定:“条例实施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讼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因此《条例》在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中必将起到应有作用。但《条例》中的有关鉴定费承担的规定在适用上尚需探讨。《条例》第34条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医疗损害纠纷的鉴定有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两种方式,由于两种鉴定直接影响对医学事实和法律事实的认定,其鉴定结论决定着整个案件的责任认定和赔偿计算。因此,实践中当事人对两种鉴定的选择往往不一致:作为患者一方,为追求更多的经济赔偿和出于对医疗事故鉴定公正性的不信任,往往选择比较中立的医疗损害司法鉴定;而医方则更倾向于选择医疗事故鉴定,原因在于医疗事故鉴定的标准严苛,很多医疗过错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即使构成医疗事故需要承担一定的行政责任,但赔偿金额也相对较小。尊重和规制当事人对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选择权,是合理解决医疗纠纷,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众多医疗事故,其中鉴定环节存在的立法缺陷,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来确定医学会是从事医疗鉴定的唯一合法组织,其作出的合法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人民法院处理医疗事故的首要证据。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应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和诉讼制度良好地衔接,确保鉴定的公正和权威,以更好地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鉴定不公是医患纠纷中最突出也最尖锐的问题,而导致鉴定不公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鉴定体制不合理,所以,《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修改的核心问题是鉴定体制的改革。如何对当前的医疗事故鉴定体制进行改革呢?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法医将作为医疗纠纷鉴定委员会的成员参与鉴定和表决,同时鉴定过程中还将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见证人,以对鉴定程序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这一修改无疑是对原有鉴定体制的一次革命,是一个进步的标志。然而,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更为科学合理,更为简捷高效,也更能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5.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依据,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要求重新鉴定和申请再次鉴定,但这两种情况存在较大的法律意义差别,同时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一起医疗事故鉴定引发的行政复议案出发,剖析了我国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就鉴定评审制度及法律责任提出了相应的法律适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医疗事故纠纷日益增多,而在这类案件处理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就是医疗事故鉴定。由于医疗事故的鉴定标准及鉴定程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所以在审判实践中,相类似的案件却常常出现大相径庭的判决结果,这不利于维护我国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明确损害程度和损害责任,对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各级医疗单位的日常工作中,难免发生一些医疗纠纷,对这些医疗纠纷,在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之前,由当事的医疗单位与病员及家属之间进行协商处理,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纠纷协商处理范围扩大,数量递增,暴露出一些值得深思和商榷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作者就医疗事故纠纷协商处理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对策简述如下:一、协商处理数量范围变化据对我市1992-1994年发生的医疗事故纠纷统计(指由市卫生局或市直七所医院出面解决),92年、93年、94年发生医疗纠纷分别为12起、15起、18起,协商处理分别为7起(58%),9起(60%),13起(72%),协商处理占医疗事故纠纷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2,(4):6-6
医患纠纷频发,关键在于协调处理机制失去公信力,如果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公信力更高一点,如果医疗事故诉讼案件不会变成“马拉松诉讼案”,如果医患双方在信息上更平等一些,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么多惨案。应从鉴定组织与鉴定人员的独立超然地位、明确鉴定人和机构的责任等方面,重建医疗事故鉴定的公信力,同时努力缩短医疗事故诉讼案审理时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事故纠纷的增多,引发了人们对 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对医疗事故的鉴定和确认;二、医疗事故的赔偿范围与数额。随着各地法院对该类案件的审判结果的大相径庭,使得《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适用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历史条件的变化使其先天不足暴露无遗,要求对其进行修改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都期望着一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尽快出台。   本期视点聚焦医疗事故纠纷,法学专家、律师以“法言法语”对医疗纠纷的处理细说一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纠纷事件的逐年增加,患者向人民法院提出医疗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案件也逐渐增多。但对这类案件如何进行专门性鉴定,成为目前民事审判工作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实践中,人们往往对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鉴定与卫生行政处理程序中的医疗事故鉴定相混淆。为此,笔者试通过与医疗事故鉴定的比较性研究,阐述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医疗过错鉴定的特征。医疗过错的鉴定权行使范围和鉴定法学具有鲜明的司法鉴定特征。鉴定法学原理表明,鉴定权是指支配行使鉴定这一职责的权力。由于现代社会法治不断完善,鉴定活动渗透至各个领域,法律已经…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医疗事故导致的医患纠纷已成为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医疗事故的鉴定又是重中之重,且争议最大,同时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全社会都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合法的鉴定机构。最近,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同时,废止了1987年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为此,笔者试通过检案实际与医疗事故鉴定的比较性研究,力求剖析新条例之进展,探讨其不足,并进一步阐明完善医疗事故鉴定之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浅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行政行为及其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患纠纷处理过程中,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结论是一个可以直接影响纠纷处理结果的至关重要的凭据。在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简称《条例》)实施前,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是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聘任的,该委员会的具体运作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机关负责安排。但是关于鉴定委员会的法律地位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甚至有观点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属于依照法律、法规的授  相似文献   

13.
二元制抑或一元制:医疗纠纷鉴定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纠纷因专门性问题源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的"二元制"鉴定模式,致使纠纷解决的法律在选择适用上出现不同的结果,并造成了同一事实的处理结果尤其是赔偿的数额差异甚巨。《侵权责任法》的实施能否终结"二元制"鉴定模式,使冲突的相关规定、解释、解答等相关文本在法律适用上归于统一再次成为颇具争论的问题。基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结果在证据性质上的同一,有必要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仅作为行政程序的内容,并进一步建立解决医疗纠纷的鉴定机制,体现鉴定作为证据的"认定"功能,以便实现医疗行为共担风险以及利益平衡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医疗事故的原因分析和相关技术鉴定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医疗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现状。方法32例医疗纠纷技术鉴定按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主要疾病、后果)和鉴定结果(有无失误、因果关系、责任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亡鉴定17例,活体鉴定15例。32例中医疗事故13例,非医疗事故19例,医疗事故的原因多为医疗责任心不强。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了使医疗纠纷技术鉴定取得积极的效果,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有关尸体解剖的立法;事故等级中宜增加医疗差错的鉴定;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医疗纠纷鉴定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和加剧了某些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两者的关联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解决医疗事故鉴定问题来减缓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值得探讨的。本文先从现象和数据入手,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医疗事故鉴定的成本过高和医疗事故鉴定公信力的缺失导致医疗事故鉴定无法起到应有作用,最后对于如何解决好医疗事故鉴定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是处理医疗事故的行政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法[2003]20号)规定:“条例实施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讼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因此《条例》在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中必将起到应有作用。但《条例》中的有关鉴定费承担的规定在适用上尚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屈建业 《证据科学》2000,7(3):124-124,133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机构不断增多,原来为福利性质的医疗事业单位变为了营利性质的经济实体,加上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改革和完善,公民的整体素质和人权意识的提高,使得医疗纠纷大幅度上升,医患双方的矛盾变得尖锐、复杂, 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人民法院受理的这类案件也成倍增长.笔者通过对近两年这类案件的分析发现,真正属医疗事故的并不多,但要处理那这类纠纷的关键,则是要把握好医疗事故鉴定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在医疗事故鉴定中仍沿用国务院下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情况下,必须对现行的医疗事故鉴定的形式、方法进行认真的思考、总结,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笔者以为,在当前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没有发生质的改变的前提下,在医疗事故鉴定中应当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处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时,所依据的主要是《民法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还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医疗事故补偿标准》等法律法规。《通则》作为我国民事基本法律,体现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其中明确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并规定了人身侵权损害赔偿的条件、责任及损失赔偿范围等。《办法》是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行政法规,在法律效力上仅次于《通则》,它具体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定义、鉴定、损害补偿以及纠纷的处理等内容。《通则》和《办法》实施十年来,对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解决,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国家法制建设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  相似文献   

19.
医疗事故鉴定的公正性和医疗事故补偿金额的合理性,是处理医疗事故的两个难点,也是修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争论的焦点。医疗事故由谁鉴定,怎么鉴定,是本文讨论的问题。从鉴定结论的法律作用谈起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使疾病得到明确的诊断,通过现有技术手段和心理咨询,促使疾病有一个良好的预后(痊愈、好转),尽量避免残疾的转归,降低死亡率。一旦残疾未得到避免,死亡不幸发生,就能引起争论、纠纷,究竟残疾、死亡的后果是疾病本身的因素,还是患者主观的因素,或者是医疗单位工作人员的因素所致,往往会发生争论。医疗纠纷从争论开始直至有权单位处理为止,可以形成或简或繁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0.
谈医疗事故的异地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还是以医疗事故争议发生地所属医学会鉴定为主,异地鉴定的数量还不多。这里所谈的异地鉴定就是指首次鉴定在医疗事故争议地以外的医学会进行,或者当事双方同意放弃首次鉴定而直接申请省级医学会进行鉴定,再次鉴定时委托其他省级医学会进行鉴定。根据当事人的意愿首次鉴定即申请异地进行目前还很少,其原因是目前医学会的鉴定还带有属地化和行政色彩,没有突破地域限制,异地委托比较困难,一般医学会也很少接受。如何打破地域限制,满足当事人的意愿,合理采用异地鉴定,值得研究。1医疗事故异地鉴定的必要性《医疗事故处理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