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家赔偿法》对存疑案件是否应当赔偿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最高法和最高检的司法解释又存在矛盾冲突,从而给刑事赔偿司法实践造成了很大的困惑.解决刑事赔偿标准不一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在尊重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充分考虑国家财力状况和社会公众的"法商"水平的前提下,确立、统一刑事赔偿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2.
疑罪案件刑事赔偿问题目前在学界和实务界有肯定说、否定说和具体说之争。为了正确执行疑罪案件刑事赔偿制度,应当对国家赔偿法予以修订,确立违法责任原则为主、公平责任原则为辅的赔偿归责原则,完善赔偿申请确认、办理赔偿案件监督机制等,建立疑罪案件刑事赔偿适法侵权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刑事赔偿归责原则是国家确认和承担司法侵权行为赔偿责任的依据和标准,其反映了国家在某一时期对刑事赔偿的法律价值判断,同时还对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赔偿范围和赔偿程序的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自我国实施《国家赔偿法》以来,刑事赔偿在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赔偿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受到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强烈批评,这都与其所采用的归责原则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向泽选  LI Wei  李伟 《现代法学》2001,(1):124-127
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刑事赔偿的原则、功能以及归责原则等基本理论进行探讨 ,作者认为保护人权、依法、迅速赔偿成为指导刑事赔偿的基本原则 ,促进司法权力的规范化运行、调整社会整体和公民个体利益以及预防犯罪是刑事赔偿具有的功能 ,作者主张在判断侵权行为能否承担赔偿责任时应坚持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和严格责任为辅的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人民监督员制度为载体的国民参与检察权制度与陪审制度都是国民参与司法的具体形式,二者并立于当代司法改革前沿,实际上昭示着中国司法权全面引人民众参与时代的到来。但中国的法治化实际上在同时跨越着几个阶段,培育中国的国民参与司法,其过程必然交织着司法权独立与公民权觉醒、“精密型司法”与“民意型司法”、“畏法厌讼”传统人格与现代公民“公共精神”等一系列冲突,也需要我们做更冷静、更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家赔偿法根据赔偿义务机关的性质和国家赔偿的不同情况,在国家赔偿程序方面,分别设立了行政赔偿程序和刑事赔偿程序,并明确民事、行政诉讼中国家赔偿的求偿程序适用刑事赔偿程序。本文仅就行政赔偿程序与刑事赔偿程序之异同,作一粗浅探析。行政赔偿程序与刑事赔偿程序的相同点1.行政与刑事赔偿程序都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步骤和方法;都是赔偿请求人享有与行使赔偿请求权的基本保障及获得国家赔偿的手段和途径;也是人民法院解决国家赔偿争议的操作规程。2.赔偿请求人申请赔偿,都实行首先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的原则。即赔偿…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刑事赔偿程序在确认程序、先行处理程序、赔偿委员会的决定程序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为了完善我国的刑事赔偿程序,可以尝试取消赔偿义务机关的确认程序和先行处理程序,赋予赔偿委员会统一行使确认权和决定处理权,在赔偿委员会的决定程序中引入听证制度,以更好地保护被侵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行政处罚权与公民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行政处罚权是以保障公民权为前提的,同时又受到公民权的制约,两者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构成了一个博弈的过程,为了让博弈能够实现一个均衡的结果,我们务必从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来寻找协调行政处罚权与公民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加快法治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确认和承担司法侵权行为赔偿责任的依据和标准,其反映了国家在某一时期对刑事赔偿的法律价值判断,同时还对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赔偿范围和赔偿程序的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自我国《国家赔偿法》实施十余年来,刑事赔偿在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赔偿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受到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强烈批评,这都与其所采用的归责原则密不可分。在《国家赔偿法》面临重大修改之际,本文仅就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作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国家行政权力从农村基层撤出,代之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制度,自治权与行政权的冲突是典型的社会转型问题。在新的条件下,二者的矛盾需要一种新的解决方式,对此司法权责无旁贷。而司法权解决冲突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各种利益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11.
王维 《政法学刊》2006,23(5):80-84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应借鉴西方国家维护被害人求偿权的立法和实践,结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主要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切入,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权的法律保护,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明 《行政与法》2006,(9):119-12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反映了一国的法治水平。本文就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3.
论刑事司法权利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受刑事追究时享有一系列程序性权利 ,涉及人身自由和安全的保障 ,属于基本人权范畴。此类权利应当具有防范国家司法权力侵害的防御功能 ,因此仅仅通过刑事诉讼法予以确定和保护是不够的 ,还应当由宪法加以确定和保障。保障公民的刑事司法权利应当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核心内容。借鉴各国宪法的规定以及有关国家宪法实践 ,我国应当完善公民刑事程序权利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4.
詹建红  张威 《法学研究》2015,(3):139-157
我国现有的侦查权程序性控制表现为以内部自律的科层制控制为主、外部他律的分权式控制为辅的基本制度格局。从制度构造的表象看,传统的线性分工模式、功利导向的控制方式和不彻底的程序性救济,暴露了侦查权程序性控制体系的残缺和现有制度的羸弱。在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的作用下,长期的科层制控制和检察监督所形成的固化观念,使我国侦查权的程序性控制陷入了理念上的“内卷化”,并逐步消解着以现有制度为对象而进行的种种机制性改良尝试。立足于未来发展,我国侦查权程序性控制的制度远景应该是建立合乎我国国情的司法审查模式,使侦查权的控制走向彻底的法治化和专业化。在既有的法律框架下,侦查权程序性控制的制度近景则是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后盾,通过与检察监督的衔接,建立审前程序中以检察机关为中心、审判程序中以法院为中心的二阶层控制模式;并通过与案例指导、国家赔偿、司法建议等制度的配套运行,形成制度合力,倒逼侦查方式和技术的改善,进而促进制度远景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不捕不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犯罪研究》2008,(4):47-53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推行,促使检察机关提高了不捕不诉案件的比例,对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司法环节救助的空白,使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时常处于空置状态,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被害人与检察机关的矛盾。因此,在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我国应探索建立不捕不诉案件被害人救助制度,明确救助原则、立法模式和救助主体、救助对象、救助条件等,从而完整地实现刑事诉讼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16.
论犹豫制度的刑事政策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事政策司法化的历史表明,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的双重价值目标使得司法程序在贯彻刑事政策中体现出了独立的价值。犹豫制度就是通过赋予刑事司法机关程序上的裁量权,从而使其发挥追求个别正义、促进司法的人性化与谦抑化等刑事政策功能。我国刑事政策的司法化途径应当注重强调法治原则并通过赋予司法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多年的刑事抗诉司法实践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其在保障司法公正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有刑事抗诉制度也存在提起条件不明确、履行抗诉的程序不完善以及对被害人权益保护功能发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刑事抗诉职权的履行;因此,必须进一步细化刑事抗诉提起的标准,分别按照二审程序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不同特点完善刑事抗诉程序,切实保障刑事被害人的抗诉请求权,增强抗诉请求对检察机关的制约效力,以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邵俊武 《河北法学》2007,25(10):119-126
如何对刑事侦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至今仍是困扰我国司法工作的一项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这个问题虽然通过刑事诉讼表现和反映出来,但却不仅仅是刑事诉讼范畴内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通过刑事诉讼程序就可以完全克服的.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在完善刑事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赋予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以行政诉讼的权利,通过行政诉讼程序运用司法审查的手段和途径解决,无疑是一个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陈蕾 《犯罪研究》2014,(2):39-46
搜查作为一种对物的强制处分措施,有侵犯公民财产权之虞。我国立法对搜查应遵循的原则、条件、时间、地点、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存在诸多问题,亟需立法予以完善。搜查制度的完善是对公民财产权的预防性保障机制,然而由于公权力的天生扩张性,还需完善相关的救济性保障机制,非法实物证据排除和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可以担其重任。  相似文献   

20.
肖扬宇 《法学杂志》2012,33(8):160-164
尽管侵犯知识产权罪属于刑事规范,但侵犯知识产权罪的行政刑法本质决定了其刑事实体规范构建于行政规范之上,由此导致其司法适用程序受到了行政权的制约和影响。解决这一困境的路径是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确立刑事司法优位权,弱化行政权的影响与制约,确保刑事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