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新功能主义作为20世纪50至60年代发展起来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从功能主义理论中派生出来的,它是介于联邦主义和功能主义之间的一种"折衷"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联邦主义和传统功能主义的融合。它对当今一体化特别是欧洲一体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欠缺能够被双方认可的统领性法律规范文件;就大陆地区涉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规范而言,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此外,大陆地区涉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规范与台湾地区涉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法律规范各自在自己区域内发挥作用,海协会和海基会的两岸协议的沟通桥梁的作用发挥并不完备。我们要不断完善两岸关系和平法律体系,签订和平协议,完善大陆地区涉及两岸关系法律体系,进一步发挥两岸协议的作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体系有助于对国家统一的促进和对两岸人民利益的保障,然而从国家统一大业、中华民族利益考虑,两岸应该走向政治对话,将已有的共识予以法律化表达,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体系进行安排。  相似文献   

3.
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构想,为我们下阶段的对台工作提供了明确而系统的指引。毫无疑问,法律机制在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同时,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在性质、目的、功能、内容和体系上具有鲜明的特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运用宪法思维处理台湾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反对和遏制"台湾法理独立"等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包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宪法机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部门法机制,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障碍的解决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之间签订和平协议,既需实践推进,也需理论研究。在有关和平协议的理论体系中,和平协议是什么,即和平协议的性质尤为关键。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分析方法的多结构性,其中两岸认同和两岸共识之定位是主要的分析方法。两岸认同包括政党、政权、国家和民族四个层次,而两岸共识之定位包括临时协议、法理共识和重叠共识。考察两岸关系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可见,中华民族认同是和平协议的现实基础,而法理共识是和平协议的历史定位。因此,海峡两岸和平协议是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法理共识。  相似文献   

5.
一、“一国两制”理论是新型的政治法治化思想(一)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是一种新型的思想,这是因为它有充分的时代依据,体现充分的时代精神。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应运而生。在它的指导下,19...  相似文献   

6.
涉台司法互助工作是人民法院涉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和国家对台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通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从对峙走向交流对话,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共创双赢的新阶段。随着两岸之间经贸联系日益紧  相似文献   

7.
两岸治理:一个形成中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的现状,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将其描述成一种治理结构。从性质上而言,两岸治理体现出私名义、公主导的特征。从功能上而言,两岸治理将两岸共识予以法制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制度供给。在现阶段,两岸治理的主要工具是两岸透过两会框架形成的两会协议,是两岸法从形成到演进的一种过渡形式。然而,两岸治理存在两岸的共同决策机制尚未形成、支撑规范正当性不足、公民参与欠缺等问题,因而仍然是一个形成中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交往日增,“一国两制”梁入人心。随着交往不断扩大,所涉及和衍生的法律问题有增无减。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法学界和律师界、台湾工商业界及台湾当局的有识之士,日益强烈要求允许自由来往,实现两岸关系正常化、在交流、统一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台湾的刑事辩护制度,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时值我国大陆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之际,对台湾的刑事诉讼法及其刑事辩护制度作一探讨,并对两岸律师辨护制度作一比较,以期借鉴其合理进步成份,有着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律师辩护制度的渊源台湾现行刑事辩护制度滥觞于旧中国…  相似文献   

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终于,在大陆和台湾同胞的期盼和努力下,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10.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法律,一部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11.
温嘉明  梁凱恩  蔡佩瑤 《中国法律》2013,(5):39-44,96-102
随着内地与港澳对一国两制下司法协助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和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转折,内地和港、澳、台四地间的司法协助成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两岸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协议,四地间经济、文化等交流日趋紧密,涉及司法协助的案件整体上增长势头明显,数量上远超国际司法协助案件。2012年人民法院办理涉港文书送达司法协助案件1515件,涉澳文书送达和调查取证司法协助案件81件,较2008年分别上升了38.5%和72.3%。2009年6月25日两岸司法互助协议生效后,当年人民法院办理的两岸司法协助案件数量即突破1000件,此后每年都在6000件以上。四地间司法协助工作的全面开展,既有利于区际司法合作的深入推进,也为四地的融合和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动力。本期特选取温嘉明律师关于四地间司法协助制度的文章,梳理区际司法协助的法律基础和发展历程,研讨其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王政勋 《法律科学》2008,26(4):75-86
只有在特定语境下才能达成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言伴语境对意义生成具有重要作用。法律解释的言伴语境是当下案件事实。法官处理案件时在其前见的指引下根据法律规定选择、建构案件事实,根据案件事实赋予法律文本以语用意义,并且在语境和文本、案件事实和法律文本之间的多次循环往复中实现解释者和文本的视域融合,使法律文本的意义不断丰富和完善。刑法未规定期待可能性,但对其适用体现了言伴语境对文本意义的作用,因而其存在具有合理性。适用该理论不会打破法律的安定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法官因此而行使自由裁量权不违背现代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刑法的特征看刑法解释的立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法解释的立场,就是关于刑法解释的目标的理论,即解释者在解释刑法时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是应当"固守原意"来解释刑法,还是努力解释刑法使之不断适应现实社会.不同的部门法的立法价值、理念及法律规定的方式等不同.会对法律解释的立场有不同的要求.刑法是公法的代表,调整的是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罪刑关系,直接涉及公民的重大权益如生命、自由等,刑法的规定较为明确.留给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极其有限.因此其解释更为严格.民法作为私法的代表.体现的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立法的规定也较为概括、抽象,与刑法存在很大的不同.刑法解释的立场应不同于民法解释,刑法解释中形式合理性更具意义,应采主观说为主、客观说为辅.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上,我国采用"诉讼法律关系论"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但是,法律关系论并不适合民事诉讼法领域,今后宜将"民事诉讼行为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两大法系对诉讼行为论有不同的理解,我国应当创新"民事诉讼行为论"的内涵,以诉讼行为的概念和类型论、控制论、评价论和制裁论作为其基本框架。运用诉讼行为论这个分析工具对整个诉讼法律制度进行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根据哥德尔理论的普遍意义,指出在词汇体系中普遍存在着“语义的缠绕”这一事实;词义的形成和确定都离不开相关的词语的意义,词语在语义上的联系是必然的,词语在语义上形成体系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贯彻层层推进的认识思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逻辑体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意义上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容,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的一种认识思路,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本质的阶段性与科学性,一元性与多样性,不变性与变动性的关系,对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在新形势下的运用具体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平等说"和"商品关系说"是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主流学说,二者都是继受前苏联民法调整对象学说的结果。我国的"商品关系说"遵循了前苏联法的逻辑,即从价值规律出发来阐述民法存在的必要性和当事人的平等。"平等说"与"商品关系说"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否定民法是私法的历史条件下采纳这两种学说,是民法学界为在实质上为民法赢得地位,又能不至于引起思想大动荡的一种智慧之举。"商品关系说"固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是,从历史合理性和人的需求角度来评价该学说,学术批评才可能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法体系与德国民法体系有重大差异,根本原因是立法理念和思路不同。德国民法体系是以权利为核心构建的,所反映的法律关系理论属于“权利关系”阶段的理论。我国民法是以法律关系为核心构建的,所反映的法律关系理论属于“权利义务责任关系”阶段的理论。从立法技术上看,我国民法体系与德国民法体系有重大差异的根源在于,民法上责任的概念和内涵及责任与义务的关系有重大差异。由于《德国民法典》是以权利为核心构建的,请求权在民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民法体系是以法律关系为核心构建的,体现为以权利———义务———责任为主线,我国民法上请求权的功能与德国民法上请求权的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杜国强 《河北法学》2008,26(3):185-189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的领导关系,但是由于外部保障体制不健全以及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这一领导关系在实践中被严重弱化,建议从人财物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检察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动物法律地位刍议——私法视野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拴林 《河北法学》2008,26(3):96-100
在动物法律地位问题上,存在"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观点。"肯定论"的观点在认识论上忽视了动物不可能具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事实,在本体论上曲解了法律主体据以享有权利的"内在价值"的含义,在私法理论上带来一系列的难题,在法律制度上缺乏可操作性,故不足取。"否定论"中的"义务论"观点则认为,需要人类保护的动物乃是人类的保护义务的客体。"义务论"既可以达到"肯定论"拟保护动物的目的,又完全不与现有的法律理论和制度相冲突,还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是解决动物法律地位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