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尸表检验用于交通事故死因鉴定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例交通事故相关死亡案例,对比尸表检验死因鉴定意见与最终死因鉴定意见的异同,并对尸表检验在交通事故死因鉴定中的准确率,主要对误、漏诊类型及其占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于单一尸表检验出具的死因鉴定意见中,与最终死因鉴定意见相吻合的仅占35%,而存在不同程度误、漏诊的高达45%(Ia类严重误诊占5%,Ib类严重漏诊占5%,Ⅱb类部分漏诊占35%),另外20%无法明确死因。结论 孤立的尸表检验在交通事故死因鉴定中的可靠性较低,建议将尸体断层影像学技术作为常规检查,并联合应用尸体解剖以提升法医学鉴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虚拟解剖与尸检结果,分析两者的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死后在医院行全身CT检查并完成尸检的3例案例,将CT影像资料交给放射科医师判读并与尸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两者结论较为一致;在心源性猝死案例中,虚拟解剖提供的信息价值有限;虚拟解剖显示某些病变如积气、骨折等更有优势。结论虚拟解剖在交通事故案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某些猝死类案件的鉴定尚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CT影像在法医学鉴定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能为部分复杂疑难死因鉴定案件,包括高坠、溺死、爆炸枪案、交通事故、猝死等检验鉴定提供重要依据~([1-3])。据笔者所知,在数量占比较大的锐器致死案件中,CT影像的应用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比1例胸腹部锐器致死案件中尸体CT影像与尸体解剖发现,对CT影像应用于常见锐器伤死亡案件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虚拟解剖在法医尸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例PM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比较PMCT与传统尸检结果的差异,分析虚拟解剖对于法医学尸检的价值。结果 PMCT在积液、积气、出血、骨折等检查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死因、损伤机制及死亡方式的判断亦具有重要补充作用。结论 虚拟解剖在法医尸体检案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传统尸体解剖的重要补充。建议国家加大设备投入,促进虚拟解剖在法医学尸体检案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1交通事故非即时死亡的原因在交通事故中,伤者死亡可发生在事故当时,也可在事故发生后较短时间内(24h)内死亡,或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死亡。前述两种死亡,案件审理中争议较少,但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死亡的,其死亡因果关系的确认往往成为案件办理的关键点,此类案件的死因鉴定显得尤为重要。交通事故非即时死亡的死亡原因一般有以下5种:①事故造成的损伤直接导致死亡,由于损伤较为  相似文献   

6.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2014,30(5):360-366
尸体解剖是法医学传统的、经典的技术手段,但由于需破坏尸体,尸体解剖有时会遭到抵制和排斥。虚拟解剖技术为法医学检验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检验途径,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软组织损伤、创道、器官损伤等,为法医学鉴定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证据。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从虚拟解剖在法医损伤鉴定、机械性窒息、溺死、高低温死亡、疾病诊断及其在法医有限元损伤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这一新的法医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Yan ZW 《法医学杂志》2008,24(4):297-300
通过对5例外伤后医疗纠纷案件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了此类医疗纠纷的特点和医疗失误的成因。通过外伤和医疗失误在患者死亡后果中责任程度分析,提出了“死因竞合”和“参与度”的判定原则。并且认为,在涉讼的此类医疗纠纷案件的技术鉴定中,如将对死者进行全面尸体解剖和病理学检验以明确患者死亡的原因作为必要的前置程序.则对于此类案件的科学鉴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因死亡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更为突出的是外伤作为诱因引发的死亡案例逐渐增多,而仅凭尸表检验不易发现和证实死者潜在性疾病的存在,如不经全面、详细的尸体解剖就会疏漏,甚至会做出不准确乃至错误的死因结论.笔者收集4例这类案件,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探讨鉴定这类案件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像学技术在法医学死因鉴定、致伤方式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方法以真实高坠死亡案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多层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尸体进行全面检查,随后即行系统尸体解剖,分别比较影像学技术与尸体解剖在关键信息和细节信息获取方面的优点和不足。结果对于损伤死亡案例,影像学技术可以收集损伤、骨折、出血等关键信息,且具有预先探知、显示非常规解剖部位微小损伤等优点,对于细节问题显示尚存在不足,某些技术的法医学应用尚需进一步磨合。结论影像学技术应用可在致伤方式鉴定中作为法医尸体解剖的指导和补充,在特定情况下可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盐城地区医疗纠纷死亡案件的发生规律,探讨不同类型医疗纠纷死因鉴定的要点。方法从年度发案数、医院分布特点、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死亡原因等方面,对60例医疗纠纷的尸体解剖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医疗纠纷死因鉴定案例中,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涉及临床内外妇儿等主要科室,内科最多。结论公安机关承担辖区内医疗纠纷死因鉴定有一定优势,且有利于当地检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结果 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比较显示,在密度改变差异大的病变和损伤的诊断方面CT检验存在优势,如肺不张、肺炎、钙化、骨折、出血等;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比较显示医疗纠纷案件的尸体保存都较为良好,死后CT扫描检验对生前疾病诊断具有意义。结论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尸体解剖前为鉴定人提供有效信息,也可在无法进行解剖的情况下为死亡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不同类型案件中的死者进行死后尸体CT扫描和常规尸体解剖,探索PMCT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例因不同原因死亡的个体进行全身PMCT扫描,随后进行系统的尸体解剖,通过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分析PMCT与传统尸体解剖在不同类型案件中应用的优点和不足.结果 在7个案例中,尸体上总共检出67处阳性发现.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在无法实施尸体解剖时,通过测定血液或尿液中丙酮的含量为某些非正常死亡案件提供死因判定的依据。方法 利用丙酮易挥发性,用顶空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HS-GC/FID)进行分离检测;通过与平行操作的对照品比较,以保留时间为依据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为依据,采用内标法(叔丁醇作为内标物)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通过对死者血液和尿液测定,分析丙酮含量异常数据,同时结合前期调查所获取的案件相关信息,为死因判定提供了依据。结论 该分析方法基质干扰小,重现性良好,操作简单,普通刑事化验室均可进行,对缺乏病理学数据的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死因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技术对比传统尸检具有无创、非接触和可发现潜在病变等特点,其在技术上对比传统尸检存在极大的优势[1-4]。本文报道了1例在陈旧性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案件中应用PMCT技术辅助发现解剖难以确定的骨折及辅助分析死因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呈上升趋势,伪装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件也随之增多。本文通过对7例伪装交通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辨别伪装交通事故案件的一些方法,为法医检验鉴定提供一些参考。1案例资料1.1他杀后伪造交通事故死亡案例1刘某,女,36岁。某日晚8时许,被发现躺在自家门前某公路干道上。尸检:额顶部、右颞枕部、枕部共有挫裂伤4处,分别长为8cm、  相似文献   

16.
周伟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6,12(3):149-150
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尸检分析周伟,祝家镇,徐小虎(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病理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9)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目前,对严重颅脑损伤致死案例的鉴定并不困难。但有时在头面部遭受暴力后迅速死亡,大体解剖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死因,对这类案件进行法...  相似文献   

17.
尸体解剖在交通事故案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尸体,法医工作者必须对现场进行勘查,对尸体进行全面系统地解剖。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是否为事故有的行人在车辆从身旁经过时,可因突发疾病而死亡。这时单凭尸表检验难以认定,既不全面又无说服力,必须进行尸体解剖和病理检验方能结论。如一老年男性在约鱼回家途中,当一辆车从其身旁经过时,倒地死亡。司机被人拦住,但司机否认自己的车撞了老人。尸体解剖发现,老年人心脏冠状动脉硬化2~3级,结合衣服上无擦划痕,尸表未见外伤,认定老人为突发冠心病死亡,与车辆无关,不属交通事故。2确定车辆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前期实验研究结果,对人死后离体心脏CT造影装置进行改良,选取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猝死的检案案例,于心脏解剖前完整取出心脏并立即行CT冠状动脉造影,并将CT血管造影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所见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改良前后造影装置的优、缺点。结果改良的离体心脏造影装置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上与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冠状动脉病变更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但CT血管造影技术只能对病变血管进行检查,在死因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案件中可以作为传统尸体解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63例在交通事故中因闭合性颅脑损伤而死亡的尸体解剖情况的研究,分析了损伤形成机理及致死原因。发现因脑干损伤死亡25例,占39%;因DAI死亡6例,占9.5%,63例中对冲性颅底骨折20例,占32%。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本系法医病理学教研室1974—1990年经系统尸体解剖,排除其他死因,最后鉴定为抑制性死亡的尸检共20例。结合文献,对抑制性死亡的特点、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抑制性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应十分慎重,除排除其他死因外,还需具备如下条件:死亡迅速,发生在相应刺激之后,有目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