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7月东盟会议期间,有两件事引人注目。一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指出,南海主权争议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美国关注南沙、西沙群岛的主权争端,不支持任何一方对有关地区拥有主权;二是东盟将邀请美、俄两国加入东亚峰会。  相似文献   

2.
叶海林 《同舟共进》2012,(10):13-14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然而因为总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的11个小岛的主权争端,中日两国从官方到民间,对纪念活动都打不起精神来。实际上,即使没有钓鱼岛争端,在这两个国家谈论双边关系问题,也总是很难做到心平气和。中国与日本,地理上只是一衣带水的距离,心理上却可能疏离到了恨不得对方在某个夜晚搬到地球的另一端去。  相似文献   

3.
岛礁主权争端事关领土主权、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是国际政治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如何解决这些争端,是考验各国国家治理能力的试金石。通过梳理发现,世界各国主要通过国际司法解决、政治手段和平解决、搁置争议、军事手段武力解决、全民公决等模式应对岛礁主权争端,这些模式是各国应对海洋岛屿主权争端的常规做法。总结梳理这些做法,对于我国应对和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岛礁争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领域中主权的发展对争端解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主权适用于网络空间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现存于网络空间的主权义务否定论延续了传统领域的主权否定论,成为导致网络争端解决无序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下,维护主权是网络争端解决的基础、摆脱"丛林法则"的关键、提高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权的基石。正视主权在网络空间国际争端中的作用将对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发展以及网络空间国际争端的解决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越之间并不曾存在类似当代的南海争端问题。相反,两国海上合作构成友好交往的渠道之一。越南关于南海争议问题起源的一些说法,显然是与历史事实相悖的。中国传统的南海疆域历史上已经形成,中国对于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水域的主权不容置疑。南海争端问题是当代中越关系发展过程中才出现的问题,要顺应历史上友好交往主流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寻求妥善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与措施,推动中越睦邻友好关系和海上合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象牙海岸共和国政府,为促进和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决定自一九八三年三月二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不侵犯、互利、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经济选择的原则基础之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支持象牙海岸政府为维护独立、确保主权得到尊重和发展象牙海岸共和国经济所作的努力。象牙海岸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2,(9):52-52
岛屿争端的解决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国际司法解决。争端当事国达成一致意见,将有关岛屿争端提交国际法院、国际仲裁法院或国际海洋法法庭裁决。目前以此方式解决的岛屿争端不足1004。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对位于加勒比海的4个岛屿的争端解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9年12月,两国同意将岛屿争端和海洋划界争端一并提交国际法院解决。2007年10月,国际法院将4个岛屿判归洪都拉斯所有,同时确定了两国海洋边界的起始点,划分了两国之间的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两国对此都表示了接受。  相似文献   

8.
自WTO成立至今日,美国的部分政治人物及学者指责WTO及其争端解决机构威胁其国家主权的呼声不断。美国在WTO成立前后的表现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的安排表明,美国很容易违反WTO规则和WTO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反之,并没有迹象表明,WTO及争端解决机制可以威胁美国的主权。事实上,WTO及其运作扩大了国家主权,特别是美国的主权。  相似文献   

9.
伟达 《同舟共进》2012,(11):29-30
东亚形势近几个月来因为几个岛屿的主权争议而闹得沸沸扬扬,且都与日本有关,也引起了欧美媒体的注意。西方有舆论分析,在东亚,表面上是几个岛屿的争夺,深层原因则是关于海洋通道、海洋资源和国家实力的博弈。虽然中国在西太平洋与南中国海均面临领海及有关岛礁主权争端问题,但仔细审视,越南、菲律宾等国制造的麻烦,  相似文献   

10.
世贸组织号称“经济联合国”,其争端解决机制是目前国际组织中最富效率和成功记录的一套准司法程序,具有较为明显的规则导向。值得注意的是,争端解决规则的形成是国家主权自愿让渡的结果,而国家既然让渡部分主权进行合作其主权就必然受到限制。国家主权受到限制的程度是以国家核心利益的变化为转移的,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决定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主权让渡与护持反映了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制约与反制约的互竞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8,(2)
中越两国在北部湾地区的争端一度对两国正常外交造成了严重阻碍。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以及共同管理与合作开发的双赢思路,通过双边谈判的争端解决方式,在北部湾划界问题上取得了成功。当前,南中国海海洋划界争端不断升级,争端范围涉及岛礁及附近水域、专属经济区划界、历史性权利以及大陆架与海底资源开采等方面。对此,可以借鉴中越解决北部湾海域划界争端的模式,坚持双边谈判与多边沟通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合作开发南海,共同维护和平,早日实现南中国海海洋划界。  相似文献   

12.
游博 《长白学刊》2006,(1):27-29
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上划分及油气田开发的矛盾是东海海洋权益之争的主要表现。争端的原因有:日本对东海自然资源的觊觎;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对政治、军事大国目标的诉求;推进海洋战略的需要。中日两国共同合作是解决争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郭渊 《新东方》2011,(4):33-36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逐渐形成了对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立场、政策的起点和基础,这与其东南亚战略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美国这一立场仅仅是策略反应,并不意味着它愿意看到南海诸岛主权真正属于中国,它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和防范政策。因此,美国是影响南中国海争端最大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丁志娟 《前沿》2013,(19):109-1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中美间知识产权争端愈演愈烈,两国知识产权争端能否妥善解决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以及全球贸易都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侧面看韩国     
元涛 《同舟共进》2008,(3):59-60
居韩日久,对韩国人了解越多越发现中韩两国的巨大差异。到韩国后,女儿最开心的是我不能再支使她买烟买酒了。韩国法律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违者一旦被举报,会  相似文献   

16.
童伟华 《新东方》2014,(4):28-31
南海争端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积极为南海争端最终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南海管辖海域的有效治理至关重要。刑事管辖权的行使是有效治理的重要环节。在南海管辖海域依法行使刑事管辖权,可以在维护南海管辖海域秩序和南海权益的同时,有效宣示主权,为未来解决权益争端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妥善应对和处理岛屿等领土争端,有效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应对岛屿争端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最终妥善解决纠纷,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上划分及油气田开发的矛盾是东海海洋权益之争的主要表现。争端的原因有:日本对东海自然资源的觊觎;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对政治、军事大国目标的诉求;推进海洋战略的需要。中日两国共同台作是解决争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跨境数据的管辖及控制问题催生了数据主权诉求。美国、欧盟和中国等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数据主权战略部署,法律与地域的差异导致了司法管辖权和数据控制权等方面的争端。我国应当积极为制定国际协议建言献策,推动数据主权治理的国际合作,完善本国数据主权战略,在捍卫国家数据主权与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同时寻求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辉  曾枝柳 《桂海论丛》2013,29(5):100-104
文章阐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权争端的概况;分析了当前这些海权争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海洋权益的切实维护之道:认为要摒弃"重陆轻海"传统历史观念;重视实际控制和主权宣示;建立高层统一协调机制、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和相对统一的海上执法力量;成立中国海权维护委员会;深入研究海洋法和各周边国家法律;大陆与台湾应联手维护海洋主权;采取必要的实际行动等十个方面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