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4月14日上午9点,河南省商丘育新学校的校园里到处洒满了阳光。对于被判重刑的服刑人员来说,这是崭新的一天。河南省豫东监狱为151名服刑人员颁发了奖学金,这是监狱改造措施的一个新举措,也给了这些服刑人员信心和改造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矫正质量评估是对服刑人员的悔改程度和达到“守法公民”状态程度的评价和测量。服刑人员的心理测评是指运用心理测评的方法对服刑人员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等进行系统的数量化评定。两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同时又相辅相成。基于360度考评的监狱心理测评系统将心理测评、人员素质测评、绩效考评的方法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考评主体的多元化,考评对象的多样化,以及考评内容的丰富化,可为实现将心理矫治作为服刑人员教育和改造的第四大手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骄阳  鲁嘉微 《人权》2010,(6):24-25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强,改革过程中社会利益的再调整,引发、诱发各类心理疾病的因素在逐步增加。关押在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原有的生活习惯被打破,在高墙电网和荷枪实弹的武警看押下,心理呈现出新的特点。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服刑人员投改以后会出现失落、恐惧、悲观、焦虑、抵触等不良心理状况,不适应改造环境,不能面对现实。少数服刑人员在不良心理的驱使下,萌发了自杀、脱逃等念头,监管安全受到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心理矫治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使心理矫治工作稳定高效地进行,必须把心理矫治工作与入监教育、个别教育、生产劳动等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得监狱心理矫治工作更加人性化,管理更加文明化,服刑人员才能更加积极改造,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5.
矫正质量评估是对服刑人员的悔改程度和达到"守法公民"状态程度的评价和测量.服刑人员的心理测评是指运用心理测评的方法对服刑人员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等进行系统的数量化评定.两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同时又相辅相成.基于360度考评的监狱心理测评系统将心理测评、人员素质测评、绩效考评的方法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考评主体的多元化,考评对象的多样化,以及考评内容的丰富化,可为实现将心理矫治作为服刑人员教育和改造的第四大手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小兵  王文盛 《人权》2011,(4):28-29
“让每一名服刑人员都可以走向健康人生”,这是四川省崇州监狱实现服刑人员可以重新社会化所做的努力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崇州监狱在执法严肃与公正的同时,创新教育改造模式,积极推动形式多样的心理矫治方法,体现了监狱制度的人性化精神和人权保护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穿过三道警察把守的铁门,在绿树成荫的深处,有一个令人关注的地带,这就是湖南女子监狱特色监区。从外表看。这里风平浪静,鸟语花香,可就在这静悄悄的神秘监区关押着200余名危顽服刑人员,工作在这里的警官们经历着一场场正义与邪恶.改造与反改造搏斗的洗礼,这个监区成为了湖南省教育改造危顽服刑人员的现实样板。  相似文献   

8.
服刑人员在关押过程中极易产生有别于普通人群的挫折心理,不仅危害其身心健康,更容易导致监狱化人格,加剧了其再社会化的难度、削弱了教育矫正的效果。监狱及社会应关注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保证刑罚惩罚性的前提下,改善对服刑人员的处遇方式,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心理矫治模式,转交教育观念,提高服刑人员的抗挫折能力,培养服刑人员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9.
服刑人员医疗保障不仅是其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监管改造工作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对服刑人员实施“全额医保”模式并不能得到监狱、监狱民警以及服刑人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支持。规范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将服刑人员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监狱医院的社会化医疗管理模式是破解服刑人员医疗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监狱工作应以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为核心,教育改造工作应树立“注重教育实效”、“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的理念。教育改造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监狱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监狱的各项职能。  相似文献   

11.
薛芳  曾霞 《民主与法制》2008,(21):54-56
服刑人员的子女安置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在监服刑人员的改造效果,而且会增加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湖南省女子监狱决定对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的就学情况进行一次深度调查,并提出用“阳光助学行动”来解决家庭困难的服刑人员子女的就学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监禁行刑社会化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能够更好地“再社会化”。监禁行刑改造是“再社会化”的前提,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是“再社会化”的保障,“释前改造”和“释后保护”工作是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系统工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辽宁省内某些监狱和部分地区刑释人员进行调查,本文对现阶段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工作之间存在的“映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为视角,探析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服刑人员不良心理及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刑人员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我国监狱普遍开展了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本文根据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监狱心理矫治工作,以促进这项工作的发展,提高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立为  陈帅  鲁嘉微 《人权》2010,(4):13-14
服刑人员在监狱里服刑改造是监狱对其开展系统的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同时对其实施矫正劳动态度、培养实用技能的劳动改造的过程。这些活动基本上是在8小时工作日(或教育日)完成的。其它时间属于服刑人员的娱乐等自我安排时间,管理上相对宽松。  相似文献   

15.
2014年4月10日上午,坐落在古都金陵雨花台下的南京女子监狱人监监区,两名民警押送一个新服刑人员的到来打破了原本正常宁静的改造秩序。一百多名正在接受队列训练的女服刑人员一反以往遵规守纪的态度,开始交头接耳起来,有的甚至还指指点点。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服刑人员呢?原来,女监服刑人员的信息并不闭塞,她们每天有固定时间收看新闻。  相似文献   

16.
女监区改为男监区以后,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监狱干警们用真情、用爱心营造了和谐的改造氛围,搭起了通往服刑人员心灵深处的桥梁,逐步走进了服刑人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科技     
北京市女子监狱监狱长李瑞华表示,监狱正在积极筹备的春节期间服刑人员与配偶同居会见,目的在于促进服刑人员的改造,同居会见是一种贴近罪犯生活、实际和需求,体现对女性关怀、合情合理的会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犯罪类型多样化在给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同时,也给监狱改造工作带来了挑战。考虑到在押罪犯中生理性犯罪的罪犯所占的比例日趋加大,监狱应结合罪犯的犯罪类型以及其在服刑期间的表现采取适宜的矫治方法,因此应用药物进行罪犯矫治成为适应新形势的重要改造手段和途径。具体是在监狱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药物矫治与心理矫治有机结合,从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进行改造教育引导,消除其主观恶性,促使罪犯重新社会化,这种革新的矫正理念与改造模式对于降低服刑人员再犯率具有一定的启示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犯罪是一种新的犯罪形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期间,经济犯罪行为,犯罪心理,以及判刑入狱的经济犯的结构方面,服刑改造心理,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措施和方法,对提高经济犯的改造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读了《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17期《向被害人忏悔》一文,感触很深。服刑人员向被害人忏悔,给被害人心灵上的慰藉和补偿,是一种爱的传递。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却是被害人等待已久的心愿。被害人感受到了服刑人员真诚的忏悔,由此产生对服刑人员的谅解。这种谅解也是服刑人员盼望已久的爱。这种爱的互动让服刑人员真正享受到了爱,真正懂得了爱,从而增强了积极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可见,爱的互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